APP下载

万源市富硒茶叶产业现状探析

2016-01-24

中国茶叶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万源市万源山雀

万源市位居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带、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也是进出川的主要通道,210国道、达陕高速、襄渝铁路纵贯全境。全市幅员面积4065平方公里,辖52个乡镇,371个行政村,总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48万。茶叶是万源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早在宋代大观三年就有关于茶叶栽培的完整记载,该市石窝镇的《紫云坪植茗灵园记》摩岩石刻是中国记录种茶历史最早的摩岩石刻,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明清以来,青花溪、大竹河已成为西北茶商集散地,万源茶叶远销粤、甘、鄂等省。经过多年的发展,万源市茶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资源优势和特色

1.生态环境优越

万源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412m,最低海拔335m,森林覆盖率66.8%,气候湿润多雾,立体气候明显,常年平均气温14.7℃,平均无霜期230余天,平均降雨量1169.3毫米。茶区远离城市和工业区,茶园多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的山林中,空气、土壤、灌溉水清洁无污染,根据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万源市硒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开发价值研究》表明,万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大部分地区达到国家二级土壤标准,部分地区土壤达到国家一级土壤标准,且茶园不施化肥、农药和植物生长素,产品经四川省农业质量检测中心抽样检测,无农残、无重金属超标。2006年全市茶叶基地整体通过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

2.土壤独特且天然富硒

境内主要产茶区土壤多为海相层积硅质胶结岩发育的干鹅包地,肥力水平较高,呈微酸性,有机质丰富,属茶圣陆羽·《茶经》中记载出上品茶的烂石地,万源茶叶栗香浓郁、滋味醇厚、鲜爽回甘的品质与独特的土壤非常有关。天然富硒,万源地处秦巴地区腹心地,是全国三大富硒地区之一,西南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相继在1992年、2006年、2007年对万源的土壤及部分农产品进行系统取样和检测分析,科学论证了万源属四川省唯一的天然富硒区,硒在土壤中呈带状分布,水溶态、可交换态、有机态含量较大,其中硒的水溶态含量为3.93~12.35 ng/g,与中国生态景观土壤中硒的水溶态含量临界值比较,不高不低,非常适宜于富硒农作物,土壤中还富含锌、铜等微量元素。万源地区的富硒茶叶产区与富硒土壤分布带具有一致性,茶叶硒含量在0.242~0.67μg/g,是人体营养、健康、安全需要的最佳范围。

二、近年来发展概况

1.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有力推进

近年来,为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提升发展,全市共规划6个现代农业(茶叶)万亩示范区,目前已建成白羊、大竹、青花、草坝、固军、罗文等6个现代农业(茶叶)万亩示范区,其中白羊、大竹、青花等3个示范区获四川省农业厅命名。全市茶叶总面积达到28.5万亩,年产量1.2万吨,产值18亿元。

万源茶叶基地建设一是整合金土地工程、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扶贫开发等各种涉农项目配套建设茶园基础设施;二是重点推广适宜本地栽植的新品种“福选九号”“名山131”和本地选育品种“巴山早”;三是开展了新建茶园覆膜盖草、科学间套、机械化管理、微域生态建设等新技术试验示范,推行“茶+林+豆科绿肥”“茶+花卉”等立体栽植模式,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

2.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有序推进

近年来,万源市茶树良种繁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乡镇推广建设良种苗圃,目前每年可出圃良种茶苗5000余万株,基本满足全市良种茶园建设和改植换种需要。

3.品牌建设卓有成效

通过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加快推进品牌战略实施工作,形成了以“巴山雀舌”为公共区域品牌的发展战略。

一是积极使用区域公共品牌“巴山雀舌”,鼓励茶叶企业加入“巴山雀舌”品牌联盟,统一使用“巴山雀舌”品牌,发挥规模效应。

二是利用品牌效应,促进市场拓展,极大地提高了万源“巴山雀舌”的知名度及市场份额。

三是加强茶叶市场监管工作,对假冒区域品牌“巴山雀舌”进行全面整治。

4.富硒有机茶叶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有机茶叶基地的建设从无到有,近两年更是提速发展,目前已有4家企业近万亩茶园取得了有机茶基地认证或转换认证。

5.生产科技含量稳步提高

产品质量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巴山雀舌”系列产品以其独特的香高、味醇、回甘、耐泡的品质特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一是更新工艺、引进设备,通过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和创新,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二是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及推广运用;三是实施茶叶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树立清洁生产、质量安全意识,按要求规范行为,帮助茶叶企业加快QS认证的步伐;四是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物质推广应用的大示范、大培训,深入指导低产茶园改造、良种茶园建设、幼龄茶园管护工作,有力提升了茶鲜叶质量;五是为充分利用茶树鲜叶原料,提高茶农收入,支持巴山雀舌公司创新研制万源富硒砖茶,目前产能达到1000吨,同时开展了富硒红茶、大众化名茶的研发工作。

6.茶叶企业和专合社发展壮大

全市通过创新机制,大力培育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茶叶种植加工大户。一是通过技术指导、政策扶持等大力培育茶叶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有规模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四川巴山雀舌名茶实业有限公司)。“巴山雀舌”茶叶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绿色食品AA级标准要求。通过了“QS”质量安全认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2016年3月10日取得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先后获得“四川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二是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全市登记注册茶叶专业合作社共有20余家,其中国家级专业合作示范社1家(万源市白羊茶叶专业合作社),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社2家,社员建设茶园、发展生产实行统一规划,茶园投入品实行统一采购、集中供应,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鲜叶实行统一销售,有效地提高了合作社原料产品质量安全和社员的产出效益。

7.社会资本发展茶产业积极性增高

万源茶产业的发展也激活社会资本向茶产业聚集,近年来有许多民营企业家、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基层干部采取“买、租、包”农户土地和茶园,积极从事茶产业开发。

8.茶文化打造成效突出

万源市作为四川最大的优质富硒绿茶生产基地,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和厚重的茶文化,近年来,全市加强了茶文化发掘和打造。一是编纂《万源市茶业志》;二是搭建富硒茶文化展示平台,着手万源市富硒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扩大万源富硒茶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营造“中国富硒茶都”茶文化氛围。

三、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万源市将加强茶叶品牌管理、拓展茶叶市场、创新发展机制、转变经营理念,实现茶产业快速发展。

1.加快基地建设

按照“一带两核四区十园”的总体方案,进一步优化布局,以茶叶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生产为目标,重点抓好良种茶园建设、低产茶园改植换种、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和有机茶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市茶叶总面积突破50万亩,产值达50亿元。

2.促进产业提升

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龙头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种植加工大户培养,实现集约化生产经营,坚持以改扩建为主,建设标准化茶叶生产线、精加工茶叶生产线和藏茶生产线;加大对现代加工生产基地的扶持力度,加快茶叶生产加工技改,支持鼓励企业争取技改项目,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档次,努力培育茶叶企业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实现三产融合、三产互动。

3.强化宣传推广

加大品牌保护力度,组织综合执法队伍开展统一执法,不断规范茶叶销售市场;加大宣传推介,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户外广告、茶事活动等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宣传推介“巴山雀舌”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增强万源茶叶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健全营销网络,组织茶叶企业通过自建或联建方式,在市外或省外建设营销窗口,扩大市场覆盖面。

4.创新发展模式

支持市域茶叶企业通过完善自有基地、实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集“生态茶园、清洁化生产、茶文化展览、生态观光旅游”多功能为一体的体验式精品茶园,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兴办家庭茶场。不断挖掘茶文化,加快万源市富硒茶文化公园建设,组织收集民间茶歌、制茶工艺等,不断丰富万源茶叶文化。

5.健全保障体系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引进茶产业发展复合型人才,加大茶叶管理和技术人员及茶农的培训力度,不断选拔和培养茶文化研究、茶艺表演、制茶能手、茶业企业家等特色人才。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力整合相关项目资金,进一步集中打造现代茶叶核心示范区,高标准推进茶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万源市万源山雀
如果我的朋友来自稀奇古怪星球
万源市茶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新疆中能万源60万吨尿素项目预计6月投产
万源红军歌谣的艺术特色及传承利用初探
家有什么好
万源市:运用数据库实施“点穴式”精准巡察
对达州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杜鹃的圈套
万源保卫战的主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