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病二例Two cases of primary erythromelalgia

2016-01-23李磐磐李军友骆志成胡守都汪舰笛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皮温红斑阿司匹林

李磐磐,李军友,骆志成,胡守都,汪舰笛

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病二例
Two cases of primary erythromelalgia

李磐磐,李军友,骆志成,胡守都,汪舰笛

[关键词]红斑性肢痛病,原发性

[中图分类号]R7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1293(2015)05-0380-02

DOI: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50520

通讯作者:骆志成,E-mail: luozhc@lzu.edu.cn

收稿日期(2015-04-12 修回日期 2015-07-21)

作者单位:作者单位: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李磐磐,李军友,骆志成,胡守都,汪舰笛)作者简介:李磐磐,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真菌与真菌病,E-mail: 694935346@qq.com

临床资料

例1 患儿,男,11岁。主因双下肢灼热、红肿、疼痛4个月,伴溃疡1个月,于2015年3月28日就诊。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双下肢阵发性疼痛,且皮肤潮红肿胀,皮温明显升高,伴皮肤皲裂。夜间皮肤灼热、剧痛难忍,影响睡眠,冷水浸泡双足后症状缓解。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红斑肢痛症,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氯芬酸钠等药物口服及中药外洗等治疗,未见好转。1个月前,因持续使用中药浸泡双足后(具体成分及剂量不详),浸泡处出现大小不等溃疡,其上附着脓性分泌物。患儿外祖父母为近亲结婚,父母体健,患儿一姐有相同症状,另一姐体健。入院查体:心、肺、腹未见明显阳性体征;神清,表情痛苦,双膝反射对称,病理征(-)。皮肤科情况:双小腿及双足潮红、肿胀,双足背及足跖部散在分布大小不等溃疡,其上附着脓性分泌物(图1);皮损处皮温较高,脉跳有力。实验室检查:血小板492×109/L[正常值(100~300)×109/L];红细胞沉降率41.0 mm/h(0~10 mm/h);C反应蛋白56.37 mg/L (0~8.2 mg/L);尿粪常规、生化全项、心电图、胸部X线片、双足X线片、血管彩超、类风湿因子(RF)、抗溶血性链球菌素O(ASO)、自身抗体、凝血、病毒抗体均未见异常。诊断:①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病;②接触性皮炎。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头孢呋辛酯胶囊 0.25 g每日3次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50 mg 每日2次口服,50%硫酸镁溶液罨包于双足皮损处,治疗2 d后,疼痛略缓解,但皮损未见明显好转。患儿家长要求出院,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进一步住院治疗。于该院行基因筛查,结果证实为SCN9A基因相关红斑性肢痛病。该院给予阿司匹林、加巴喷丁、卡马西平、普瑞巴林及美西律等药物口服,局部外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等积极治疗20 d后,加用头孢拉定联合米诺环素控制感染。共住院治疗40 d,患儿病情有所好转,红斑面积缩小,部分溃疡愈合,但灼痛并未缓解。

例2 患者,女,17岁,例1患者之姐。主因双下肢反复灼热、红肿、疼痛7年,与例1患儿同时就诊。

7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下肢阵发性疼痛,且皮肤潮红肿胀,伴皲裂,皮温明显增高。每年春夏发病或加重,秋冬季明显缓解。长久站立或行走后症状加重,长期口服中药(具体成分及剂量不详),近期口服阿司匹林、抗炎类药物及中药洗浴,均未见明显好转。系统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阳性体征。神清,表情痛苦,双膝反射对称,病理征(-)。皮肤科情况:双手、双小腿及双足部潮红,明显肿胀,局部皮肤粗糙、增厚,关节处可见大小不等皲裂(图2)。皮损处皮温较高,脉跳有力。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生化全项、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心电图、胸郭及双足X线、血管彩超、RF、ASO、自身抗体、凝血、病毒抗体均未见异常。诊断: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病。入院后治疗及转院经历同例1,基因筛查异常基因位点与其弟相同。

图1 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病患儿(例1)下肢皮损

图2 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病患者(例2)四肢皮损

讨论

红斑性肢痛病(erythromelalgia, EM)于1878年首次由Weir Mitchell提出,后来由Smith和Allen于1938年正式命名。EM是一种少见的阵发性血管扩张性疾病。原发性EM常累及双侧肢体。32~36℃很小的温度改变即可诱发疼痛,加重因素包括运动、站立、行走、发热、肢体下垂。降温和抬高肢体常可减轻症状[1]。EM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病(primary erythromelalgia, PEM)患者的SCN9A基因可能发生突变,该基因编码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7。Na(v)1.7产生阈值电流,并在包括伤害性感受器在内的感觉神经元表达。基因突变导致阈值降低和疼痛信号感觉神经元过度兴奋[2],同时产生“低兴奋”的交感神经元。但也有一些家族性疾病患者与SCN9A基因位点无关,这提示存在遗传异质性[3]。PEM除皮肤发红、轻度肿胀、皮温较高、足背动脉搏动有力及明确家族史外,往往不伴实验室相关检查的异常及病理征,进而可以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笔者收治的2例患者对阿司匹林治疗不敏感,符合PEM对阿司匹林疗效不佳这一特点[4]。目前对于PEM尚无有效治疗办法。急性期可抬高患肢、局部冰敷,避免持续浸泡在冰水中继发感染、溃疡及坏疽等。有文献报道小剂量加巴喷丁联合卡马西平或加巴喷丁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对PEM有明显效果。目前能够预防PEM的根本是在有阳性家族史的孕妇中开展产前分子遗传学诊断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参 考 文 献】

[1]朱学俊. 皮肤病学 [M]. 2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1984-1986.

[2]Choi JS, Dib-Hajj SD, Waxman SG. Inherited erythermalgia: limb pain from an S4 charge-neutral Na channelopathy [J]. Neurology, 2006, 67(9):1563-1567.

[3]Burns TM, Te Morsche RH, Jansen JB, et al. Genetic heterogeneity and exclusion of a modifying locus at 2q in a family with autosomal dominant primary erythermalgia [J]. Br J Dermatol, 2005, 153(1):174-177.

[4]刘湘源, 黄烽, 李胜光, 等. 红斑肢痛症家族性发病六例并文献复习 [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2, 6(6):450-452.

(本文编辑 祝贺)

猜你喜欢

皮温红斑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持续皮温监测对断指再植血管危象的预警
木星的小红斑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Queyrat增殖性红斑1例
背俞指针疗法对OOC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