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用骨挤压上颌窦内提升术与骨挤压种植术治疗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效果探析

2016-01-23连卫娜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1期
关键词:窦内窦底骨量

连卫娜

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牙齿缺失类型。上颌后牙缺失会导致患者的上颌窦气化以及其缺失部位的牙槽骨出现生理性骨吸收,从而造成其缺牙区骨量不足[1]。近年来,我院联用骨挤压上颌窦内提升术与骨挤压种植术治疗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7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本次研究中患者的纳入标准是:①患者无手术禁忌症。②患者种植区上颌骨的宽度充分。③患者缺牙区牙槽骨的高度<8mm,其种植体的长度<8mm。患者的排除标准是:①患者酗酒或其每天吸烟超过10支。②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③患者患有鼻炎、鼻窦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或恶性肿瘤。④患者患有精神类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龄为16~71岁,平均年龄为(46.51±6.22)岁,其缺牙区牙槽骨的高度为2.7~7.6mm,平均高度为(5.16±1.86)mm。

1.2 方法

我院对这37例患者均联用骨挤压上颌窦内提升术与骨挤压种植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指导患者取半卧位,对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与局部浸润麻醉,首先用骨挤压上颌窦内提升术对其进行治疗,方法是:在患者缺牙区的牙槽骨顶部做一个水平切口,剥离并暴露其缺牙区的牙槽骨,翻起其脸颊一侧的黏骨膜瓣,充分暴露其上颌窦的前外侧壁,然后根据术前拍摄的患者上颌窦的曲面体层片进行定点钻孔。使用内提升工具在患者上颌窦的前外侧壁进行开窗,窗口的下缘位于其窦底的上缘,并保持与其窦底平行。敲击内提升工具使患者的上颌窦底骨折,然后逐级提升其上颌窦底的位置至接近正常的高度。接下来使用骨挤压种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用先锋钻在患者的牙槽骨顶点进行钻孔,为其预备种植窝。当先锋钻钻至距患者窦底1mm时,对其进行逐级备孔。用骨挤压器对患者的窦底进行冲顶,然后在其钻孔内植入短种植体,并在其缺牙区填塞骨替代材料。最后用生物膜对其种植体进行覆盖,并关闭其创口[3]。术后对患者进行常镇痛与抗感染治疗,并叮嘱其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前来复诊。

1.3 疗效评定标准与观察指标[4]

(1)判定种植体种植成功的标准为:①种植体周围的黏膜健康。②种植体无松动。③患者术后未出现疼痛、感染、神经系统疾病、异物感以及下颌神经管损伤等症状。④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显示其种植体周围无连续透影区。⑤手术一年内患者的垂直骨吸收<2mm,一年后其每年的垂直骨吸收<0.2mm。③种植体美观,患者较满意。(2)观察并记录这37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比较这37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缺牙区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5.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正负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7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结果

这37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且其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这些患者种植体的骨结合情况以及其咀嚼功能均较好,均无明显的骨吸收情况,其牙齿种植的成功率高达100%。

2.2 37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缺牙区牙槽骨高度变化情况的比较

这37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其缺牙区牙槽骨的平均高度为(5.16±1.86)mm,在接受治疗后其缺牙区牙槽骨的平均高度为(7.69±1.75)mm。这37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缺牙区牙槽骨的高度明显优于接受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37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缺牙区牙槽骨高度变化情况的比较(s,mm)

表1 37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缺牙区牙槽骨高度变化情况的比较(s,mm)

缺牙区牙槽骨高度的平均值治疗前(n=37)2.7 7.6 5.16±1.86治疗后(n=37)5.9 9.1 7.69±1.75 P<0.05 <0.05 <0.05时间段 缺牙区牙槽骨高度的最小值缺牙区牙槽骨高度的最大值

3 讨论

进行骨挤压上颌窦内提升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的大量临床研究证实[5],在对患者进行骨挤压上颌窦内提升手术后立即对其进行骨挤压种植手术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提升其缺牙区牙槽骨的高度,修复其缺失的牙齿,并能避免对其造成二次损伤。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这37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且其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其牙齿种植的成功率高达100%。这37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缺牙区牙槽骨的高度明显优于接受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联用骨挤压上颌窦内提升术与骨挤压种植术治疗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升患者缺牙区牙槽骨的高度,修复其缺失的牙齿,且安全性较高。

[1] 蔡 炜,卢 寅,郭 玲,等.改良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种植术的临床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3(38):243-244.

[2] Joe Jacob K,George S,Preethi S,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endoscopic middle meatal antrostomy and caldwell-luc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maxillar y sinusitis[J].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1,63(3):214-219.

[3] 罗智斌,邓慧芬,张清彬,等.Ankylos种植系统在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种植中的作用[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2,17(1):27-30.

[4] 王 方,范 震,王佐林. 改良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23(2):110-115.

[5] 黄伟张志勇吴轶群等.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的远期效果评价[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9(9):387-392.

猜你喜欢

窦内窦底骨量
关于上颌窦底提升术骨增量策略的研究进展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上颌窦底黏膜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窦底空间成骨中的作用
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1例报道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内窥镜辅助疑难上颌窦底提升术病例1 例
CAS-KIT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上颌窦内提升术发展与研究现状
一例颅内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患者的护理
治疗鼻窦炎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