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用炎琥宁和干扰素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6-01-23张涛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1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口病干扰素

张涛艳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1]。此病患者多为5岁以下的小儿。此病的发病部位主要为手、足、口部。此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口痛、发热[2]、厌食,其手、足、口腔等部位会出现溃疡或疱疹。临床上对此病患儿通常进行药物治疗。为了探讨联用炎琥宁和干扰素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笔者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6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60例手足口病患儿。将这60例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儿。在联合组中,有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2例。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5±2.7)岁。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8例。他们的平均年龄为(8.5±2.9)岁。两组患儿的症状均符合临床上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患儿使用炎琥宁[3]进行治疗,炎琥宁 (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20064546)的用法是:按照10mg/kg的比例取适量的炎琥宁,将其加入到1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用此药液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1次/d。为联合组患儿联用炎琥宁和干扰素进行治疗,炎琥宁的用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干扰素(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S20033035号)的用法是:按照8万IU/kg的比例取适量的干扰素,用此药液对患儿进行肌肉注射,1次/d。对两组患儿均进行1周的治疗。

1.3 评定标准[4]

①显效:进行治疗后,患儿发热、厌食、口痛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②好转:进行治疗后,患儿发热、厌食、口痛等症状均有所改善。③无效:进行治疗后,患儿发热、厌食、口痛等症状均无改善或在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两组患儿的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该调查问卷的总分为100分,得分在60分以下表示患儿的家长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得分在60~80 分之间表示患儿的家长对治疗效果满意,得分大于80 分表示患儿的家长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的人数+满意的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进行治疗后,联合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联合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儿的家长对治疗效果满意度的比较

进行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为90%,对照组患儿的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为60%,联合组患儿的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家长,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家长对治疗效果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手足口病[5]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此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有研究发现,诱发小儿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其中,肠道病毒71型及柯萨奇病毒A16型是较为常见的肠道病毒[5]。此病患儿如果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情会进一步发展,使其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的并发症。为了防止小儿罹患手足口病,在此病的高发季节,小儿家长应加强对其日常卫生的管理,让小儿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好习惯,尽量不要让其食用生冷的食物。另外,小儿家长应定时对居室进行通风,定期对小儿的生活用品及玩具进行消毒。小儿一旦出现口痛、低热、厌食等症状,或其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溃疡或疱疹,小儿家长应及时将其送至医院就诊。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联用炎琥宁和干扰素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1] 吕玲.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673-674.

[2] 郭红,董丽滨,房丽丽.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1):213-214.

[3] 冉振兵,贺元红.炎琥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136-137.

[4] 申宛冬.干扰素结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8):85-86.

[5] 荣海丽.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29):22-23.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口病干扰素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
EV71-CA16肠道病毒荧光定量RT-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