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民族主义思潮发展动态

2016-01-22王明进

人民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双重标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

王明进

【摘要】在一些外部事件的刺激下,2015年国内民族主义思潮仍有其存在的土壤,表现为对西方反恐双重标准的愤怒、对日本在历史认知及安保政策等错误行为的攻击、在涉及国家领土及公民安全问题上的激进观点等方面。民族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认知世界的方法,民族主义并不等同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激化将是对社会稳定的威胁,是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威胁。

【关键词】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 双重标准 【中图分类号】D07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有许多事件一次又一次在国内引发了各种讨论和争执,其中不乏民族主义言论,反映了当前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动态。

西方双重标准引发国内民族主义倾向的极端言论

2015年11月13日,巴黎发生了死亡一百余人的恐怖袭击,世界为之震惊,为之哀痛。世界其他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例如纽约世贸大厦、伦敦布利球场、悉尼歌剧院等都亮起了法国国旗颜色的红白蓝三色灯光,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作为世界高塔协会的成员,亮起红白蓝三色灯光也非常合乎情理。但却有国人望着三色灯光,联想起了法国人对待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暴恐袭击的态度,于是,对东方明珠的指责和不满铺天盖地而来。

指责东方明珠为巴黎亮灯光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法国政府和媒体对发生在中国的暴恐袭击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当中国大地上发生恐怖袭击的时候,例如昆明暴恐袭击、新疆乌鲁木齐“7·5”恐怖袭击事件,法国媒体不仅不表示同情,还加以挖苦,并指责中国的民族政策,法国政府甚至在我国审判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后对惩处恐怖分子表示遗憾。显然,正是法国等西方国家在对待暴力恐怖袭击上的双重标准成为中国网民极端言论的根源,于是,“媚外”“洋奴”等污水便泼向了东方明珠,并迅速传爆了中国的社交媒体。

日本仍然是民族主义矛头的主要指向

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纪念过去,并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但在日本社会整体右倾化的大环境下,日本政治人物缺乏面对历史罪恶的勇气,对待历史问题闪烁其辞,并在安全问题上以中国为假想敌。日本在道德上的怯懦以及甘当美国马前卒的行为,使其成为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思潮的矛头所指。

2015年4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美国,并在美国国会就历史问题发表演讲,但其通篇演讲并未就历史问题和慰安妇问题进行道歉,却声称不能让后代日本人无休止地继续道歉下去。这种不真诚对待历史的态度引发了世人的批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极端的言论,形成了新一轮对日本的口诛笔伐。

2015年7月15日,日本执政党在众议院和平安全法制特别委员会强行通过了与解禁集体自卫权配套的系列安保法案。9月19日,日本参议院特别委员会也对该系列安保法案进行表决并强行通过,后于9月3日公布。新的安保法案允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扩大了自卫队在海外的活动范围,是日本战后安保政策的巨大变动。日本新安保法案在修改过程中即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强烈抗议,而中国网友对此表现得更加激进,认为新安保法案是针对中国的战争法案,中国军队有权对日本使用最严厉的战争手段。

民族主义思潮对日本的极端言论还表现在对日本国家领导人的描绘。不论是围绕亚投行成立问题还是围绕中国9·3阅兵庆典议题上,日本首相安倍都被描绘成一个失算的人,成为中国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各种漫画嘲笑的对象。另外,这种针对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有时候转向中国人自己。当阅兵假期以及国庆假期大批中国游客赴日购物的时候,中国社交媒体和网络上开始大骂赴日购物的中国游客为“汉奸”“卖国贼”之类。

安全问题是激化国内民族主义的触点

领土争端等安全问题向来是民族主义激荡的重要驱动力,安全问题处理方式的优劣与结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国内民众的情绪,成为民族主义的爆发点,而民族主义情绪的出现和激化往往和外在的压力尤其是霸权国家的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5年菲律宾等国延续之前挑战中国主权利益的做法,继续在南海挑战中国的国家利益。联合国国际仲裁法庭不顾海峡两岸中国人不承认联合国国际仲裁法庭管辖权的声明,做出了其有管辖权的裁定。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国也对中国的南海政策与岛礁建设行为指手画脚。美国“沃斯堡”号滨海战斗舰自从2015年5月闯入南海海域以来,以“航行自由”为由,频频驶入中国水域,军用飞机屡屡飞越中国岛礁。这激起了国内强烈的民族主义反响,不管是精英阶层,还是普通民众,都极其愤慨美国的霸道行径,认为这是对中国进行赤裸裸的挑衅,并通过网络及社交媒体表达这种不满与愤怒。正如英国媒体所言,美国军舰出现在南中国海,导致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不断上扬。

缅甸内战也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重要事件。2015年2月,彭家声领导的果敢同盟军与缅甸政府军再次发生重大冲突,缅甸内战再起。由于彭家声的历史背景以及果敢地区与中国的特殊渊源,特别是在发生了缅甸军机炸弹与炮弹落入我国境内并造成中方平民死伤事件后,国内社交媒体开始出现一些极端民族主义的言论,有人甚至认为果敢的10多万果敢族人是中国的汉族,血浓于水,呼吁中国政府出面保护果敢华人。

同样是在11月,发生了中国人质先后在伊拉克与马里遇害的事件,其中“伊斯兰国”(IS)直接参与了杀害中国公民樊京辉的过程。这两起人质遇害事件间隔不远,对于国内的冲击很大。在网络等媒体领域,很大部分民众支持政府采取强硬措施应对恐怖主义,甚至呼吁政府像俄罗斯那样派出军队坚决打击“伊斯兰国”,而对政府并没有采取他们希望的行动,则表示失望甚至不满。

民族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民族主义的激化是对社会稳定的威胁

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这种接触的过程却是非常不幸的。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充满了屈辱和悲凉,中国文化中自古有之的天下观和中央大国的情结则加重了这种屈辱和悲凉。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不是一种侵略性的扩张民族主义,而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民族主义,其最基本的追求是希望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平等待我,保存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主要是指领土的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在世界上的地位。

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毕竟不同。“以爱家乡为基础的高尚情感,层层扩展,扩展到热爱国家疆界内的社会共同体,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一旦混入对他国社会共同体的歧视,同意为本国利益牺牲他国利益,就成为民族主义。”①民族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不论借口多么得冠冕堂皇,它客观上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歧视、丑化,甚至主张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获取本民族的利益。民族主义产生的根源值得我们深思,但民族主义本身却是我们要反对的,对民族主义的放纵,意味着文明向野蛮的让步,秩序向混乱的演进。民族主义的激化将是对社会稳定的威胁,是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威胁。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陈翔对此文亦有贡献)

【注释】

①潘维:《别把爱国与民族主义混为一谈》,《环球时报》,2015年4月14日。

责编/张夏梦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双重标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
浅析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双标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观察家)
双重标准惹人嫌
“民族主义”的老问题与新困惑
“一带一路”沿线的恐怖主义活动新态势解析
论直觉主义的双重面孔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