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物掺合料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2016-01-18唐爱华王尚伟金凌志赵胜华

关键词:抗压强度混凝土

唐爱华,王尚伟,金凌志,赵胜华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

矿物掺合料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唐爱华,王尚伟,金凌志,赵胜华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矿物细掺合料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用硅微粉、粉煤灰、石英粉、粉煤灰与石英粉双掺(双掺组)共4种矿物掺合料,分别取代不同比例的硅粉来制作活性粉末混凝土试块;同时,采用不同的养护温度和不同的养护龄期对混凝土试块进行养护;最后,测出4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和抗折强度以及棱柱体的抗压强度,分别绘出抗压和抗折性能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矿物掺合料,养护温度越高,其抗压和抗折强度越高;在同一养护条件下,粉煤灰改善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性能效果最好,石英粉最差,硅微粉和双掺组介于两者之间。

关键词:混凝土;矿物掺合料;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养护条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68013);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1-CX-04);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基金项目(KH2013ZD008)

作者简介:唐爱华(1968-),女,湖南常德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结构应用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4-04-03

文章编号:1672-6871(2015)02-0065-05

中图分类号:TU528.041

文献标志码:标志码:A

0引言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主要是由水泥、石英砂(粉)、硅粉、钢纤维、高效减水剂等材料配制而成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1],相对于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来说具有强度高、延性好、质量轻、耐久性好等优点[2]。但是,RPC在工程应用方面还欠缺相应的工程规范和施工经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GB50010—2010)也只是给出C80以下混凝土的参考规范,不能达到正确表征RPC性能的目的。众多研究资料表明[4-7]:矿物掺合料能有效改善RPC的力学性能,但是具体掺加哪种矿物掺合料、掺加比例以及如何养护,业界还没能形成统一的标准。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研究RPC的力学性能,已经成为当今混凝土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

现阶段,国外一些学者也对RPC的早期收缩、耐久性能、力学性能、养护条件、水化反应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8-10]。针对RPC材料在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在经典RPC配合比及所用原材料的基础上,采取多重复合技术,用粉煤灰、硅微粉、石英粉替代不同比例的硅粉,形成了水泥、硅粉、粉煤灰(硅微粉)三元凝胶材料体系和四元凝胶材料体系;通过对15组RPC的配合比设计,得出每种矿物掺合料对RPC材料强度的影响规律;同时,还研究了养护制度对RPC力学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可为RPC材料的制备和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1试验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

1.1 原材料

水泥:P.O 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细度为3 300 cm2/g,初凝时间为2.5 h,终凝时间为3.5 h,烧失质量比为0.5%,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7%(质量分数)。

石英砂:粒度为0~1.25 mm,SiO2占总质量的99.6%以上,颗粒形状为球形。

硅粉:密度为2.214 g/cm3,平均粒径0.31 μm左右,比表面积20 cm2/g,灰白色。

粉煤灰:粉煤灰成分如表1所示。

硅微粉:硅微粉成分如表2所示。

石英粉:呈球形颗粒,平均粒径为30 μm左右,SiO2的质量分数接近99%。

高效减水剂:其特征状态为棕褐色粉剂。

钢纤维:细圆形表面镀铜直钢纤维,直径为0.22 mm,长度为12~15 mm,抗拉强度为2 300 MPa以上。

表1 粉煤灰成分  %

表2 硅微粉成分  %

1.2 混凝土配合比

在大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11-14],调整的标准配合比(S组)如表3所示。

表3 试验用活性粉末混凝土质量标准配合比 %

众多研究表明[15-16]:矿物掺合料会影响RPC的力学性能,以下15组不同配合比的活性粉末混凝土,主要考虑用不同矿物掺合料替代不同比例(质量分数,下同)的硅粉。用硅微粉代替0%、20%、40%、60%、80%、100%的硅粉,分别标记为A1组~A6组;用粉煤灰代替0%、20%、40%、60%的硅粉,分别标记为B1组~B4组;用石英粉代替0%、20%、40%、60%的硅粉,分别标记为C1组~C4组;用粉煤灰与石英粉互掺代替0%、20%、40%、60%的硅粉,分别标记为D1组~D4组。

2试块制作方法

根据试验方案要求,制作尺寸为70.7 mm×70.7 mm×70.7 mm的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制作100 mm×100 mm×400 mm的试块进行抗折强度试验;制作100 mm×100 mm×300 mm的棱柱体试块进行棱柱体抗压强度试验。A2组~A6组、B2组~B4组、C2组~C4组、D2组~D4组,每组制作试块20块(10块待测抗压强度,10块待测抗折强度),其中,棱柱体只需试验其抗压强度,即只需要制作10块,共计310块。A1组、B1组、C1组、D1组与S组相同,因此只需要制作一组S组(20块)即可。

图1 拆模后的一组试块

按照设计的配合比把各种原材料称量好。先把水泥、石英砂、硅粉、硅微粉(或粉煤灰、石英粉)倒入搅拌机中搅拌大约5 min;然后,把减水剂倒入水中搅拌均匀,将其和钢纤维同时撒入原材料中,搅拌8 min左右出料。参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17](GB/T 50081—2002),进行不同养护时间和不同养护温度的养护,养护拆模后的一组试块如图1所示。

3试验方法

3.1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清洁试块,然后测量试块尺寸是否达到试验要求,对不达标的试块进行切割或舍弃,误差不超过1 mm。把试块放在YAW-2000型电液压力机上,使压力机的下压板对准试块中心,然后启动压力机,保持加载速度为1.2 MPa/s,持续加压直至试块破坏,记录破坏时荷载值F。F对受压面积S的比值即是RPC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本试验计算RPC材料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精确至0.1 MPa。

3.2 立方体抗折强度试验

清洁试块,然后测量试块尺寸是否达到试验要求尺寸,对不达标的试块进行切割或舍弃,误差不超过1 mm。把试块放在100TB型屏液显万能材料试验机托板上启动机器,当上压板快接近压头时,调整试块支座使接触平衡。采用三分点处双点分级加载,加载速度为0.2 MPa/s,记录试块破坏时的荷载值F。

合格的试验结果应该是裂缝出现在两个集中荷载之间,可按下式计算:

(1)

式中:ft为抗折强度,MPa;F为试件破坏荷载,N;l为支座间跨度,试验取l=300 mm;h为试件截面高度,试验取h=100 mm;b为试件截面宽度,试验取b=100 mm。试验结果精确至0.01 MPa,舍弃不合格的试验结果。

3.3 棱柱体抗压强度试验

清洁试块,然后测量试块尺寸是否达到试验要求,对不达标的试块进行切割或舍弃,误差不超过1 mm。把试块放在YAW-2000型电液压力机的下压板上,使下压板对准试块中心,然后启动试验机,保持加载速度为0.8 MPa/s持续加压直至试块破坏。记录破坏时荷载值F,F对试件承压面积S的比值即是RPC棱柱体试块的抗压强度。本试验计算RPC材料的棱柱体抗压强度精确至0.1 MPa。

4试验结果及分析

“7 d养护”代表养护温度为20 ℃、养护时间为7 d;“28 d养护”代表养护温度为20 ℃、养护时间为28 d;“45 ℃养护”代表养护时间为28 d、养护温度为45 ℃;“75 ℃养护”代表养护时间为28 d、养护温度为75 ℃。“标准养护条件”代表养护温度为(20±2) ℃、相对湿度为95%以上、养护时间为28 d。

4.1 硅微粉试验结果及分析

图2和图3分别为硅微粉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由图2可以看出:在掺合料比例相同的情况下,75 ℃养护组的抗压强度最高;7 d养护组的抗压强度最低。由图2还可以看出:45 ℃养护组比28 d养护组平均抗压强度提高了近3%,但是4组都是随着硅微粉掺入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说明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硅微粉的掺入降低了RPC的抗压强度。提高养护温度是增加抗压强度的关键。

由图2和图3对比可以看出: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呈现相似的趋势。高温45 ℃养护条件下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比标准养护条件下只提高了3%左右;而高温75 ℃养护条件下,提高了近11%。

图2硅微粉抗压强度 图3硅微粉抗折强度

4.2 掺粉煤灰试验结果及分析

表4为掺粉煤灰RPC试验结果。由表4可以看出:同一养护条件下,随着粉煤灰掺入量的增加,RPC抗压强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掺入量达到40%的时候,强度最大。同硅微粉类似,相同掺入量的情况下,高温养护的RPC抗压强度最高,而7 d养护组抗压强度最低。这说明提高养护温度是增加RPC抗压强度的关键,但是鉴于粉煤灰的火山灰效应,掺入的粉煤灰量要适当。

由表4还可以看出:在75 ℃的情况下,随着掺入粉煤灰量的增加,其抗折强度逐渐降低;但是,在标准养护组和45 ℃养护组,抗折强度是先增加后降低,当掺入量为20%的时候,抗折强度最高。而7 d养护组仍然最低。这说明随着粉煤灰的掺入,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不是同一个发展趋势。

表4 掺粉煤灰RPC试验结果

4.3 掺石英粉试验结果及分析

表5为掺石英粉RPC试验结果。由表5可以看出:对于平均抗压强度,75 ℃养护组>45 ℃养护组>28 d养护组>7 d养护组。但是当石英粉取代硅粉量达到60%,除“7 d养护组”之外,其他3组抗压强度非常接近。这说明随着石英粉掺入量的增加,RPC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

由表5还可以看出:7 d养护组掺入40%和掺入60%的抗折强度相近。从物理角度分析,应该是石英粉为多棱角颗粒,摩擦较大,在相同的水胶比条件下,掺石英粉的RPC浆体的流动度较差,不利于RPC的成型密实,从而使RPC的抗折强度降低。

4.4 混掺粉煤灰和石英粉试验结果及分析

表6为掺粉煤灰与石英粉RPC试验结果。由表6可看出:75 ℃组的抗压强度最大,7 d养护组仍然最低;但是随着混掺组掺量的增加,除“7 d养护组”之外,其他3组抗压强度趋于相同。这说明养护条件已经不是影响抗压强度的关键,可能是由于粉煤灰的火山灰效应和石英粉的物理效应相互中和,但是最终都没有超过标准组的抗压强度。抗折和抗压组的力学性能类似,但7 d养护组当混掺量达到60%的时候,抗折强度反而有些反弹。

表6 掺粉煤灰与石英粉RPC试验结果

4.5 棱柱体试验结果及分析

在结构设计中,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fc)是混凝土结构最基本的强度指标。由试验结果得出:RPC材料的轴心抗压强度基本随着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增长而增长,轴压比fc/fcu大致为0.80~0.90(去除偏差过大的A6组),平均值为0.85,即:

fc=(0.80~0.90)fcu。

(2)

虽然目前国内外己经建立了许多经验公式[18-19],但由于材料的配合比及掺合料的弹性模量、品种的差异,得到的公式不尽相同。为保障结构安全,轴压比一般都取较小值。中国规范给出:C50及以下混凝土两者之比取0.76;对高强混凝土C80取0.82。RPC轴心抗压强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拟合曲线见图4。由图4可以看出:RPC的轴压比要高于普通混凝土。本文通过15组试验数据拟合出RPC材料的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如下:

图4 RPC轴心抗压强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拟合曲线

(3)

其中,fc、fcu分别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MPa。

5结论

(1)从4组试验数据的对比来看:同一养护条件下,粉煤灰改善RPC的力学性能效果最好。

(2)对于同一种矿物掺合料来说,养护龄期越长、养护温度越高,其力学性能越好。

(3)实际工程中,高温养护比较困难,大部分构件是工厂预制的,如何提高RPC的现场施工条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4)由试验数据可知:高温养护(45 ℃与75 ℃)能更好地发挥硅微粉、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但是石英粉的火山灰活性没有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谢晓鹏,杨广军,高丹盈,等.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5):56-69.

[2]王荃,詹炳根,杨磊.粉煤灰抑制ASR的机理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4):549-55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苏承东,管学茂,李小双.高温作用后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1):111-117.

[5]黄卿维,吴永银,杜任远,等.活性粉末混凝土人行天桥试设计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4):65-69.

[6]陈友治,宋正林,许闽.海天然硅质掺合料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33(6):26-30.

[7]金凌志,李月霞,付强.不同掺合料掺量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5):55-62.

[8]王传志,滕智明.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60-64.

[9]王志军,蒲心诚.超高强混凝士单轴受压性能及应力应变曲线的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5):27-33.

[10]林震宇.圆钢管RPC轴压柱受力性能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3:13-45.

[11]徐晶.基于微生物矿化沉积的混凝土裂缝修复研究进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46(11):2020-2027

[12]屈文俊,秦宇航.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研究与应用评述[J].结构工程师,2007,23(5):86-92.

[13]汤寄予.纤维高强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3:9-66.

[14]陈爽,陈宜虎,梁进修,等.碳纤维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抗弯性能[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1):58-62.

[15]肖锐,邓宗才,申臣良,等.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及其砂浆体的孔结构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1):44-47.

[16]曾莎洁,李杰.混凝土单轴受压动力全曲线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1):7-10.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8]张利娜,巴方,张伟.活性粉末混凝土局部抗压性能试验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s1):939-942.

[19]悉尼·明德斯,J·费朗西斯·杨.混凝土[M].方秋清,杜如楼,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437-438.

猜你喜欢

抗压强度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HCSA膨胀剂掺量对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碳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半刚性材料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垃圾与尾矿用于道路基层降低工程造价试验研究
不同养护湿度和时间对水泥砂浆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含泥土杂质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