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

2016-01-16李思敏陈伯红邱志远莫鸿忠张勇昌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8期
关键词:浅表玉林市玉林

陈 深,李思敏,陈伯红,邱志远,吕 顽,莫鸿忠,林 城,张勇昌

(1.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瘤专科门诊,广西 玉林 537000;2.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医疗美容科、血管瘤专科门诊治,广西 玉林 537000;3.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学科,广西 玉林 537000;4.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 玉林 537000.)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

陈 深1,李思敏2,陈伯红1,邱志远1,吕 顽3,莫鸿忠3,林 城3,张勇昌4

(1.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瘤专科门诊,广西 玉林 537000;2.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医疗美容科、血管瘤专科门诊治,广西 玉林 537000;3.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学科,广西 玉林 537000;4.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 玉林 537000.)

目的 观察婴幼儿血管瘤的生长变化,探讨婴幼儿血管瘤最佳治疗时机。方法 回顾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患儿家属要求采用等待观察治疗方案的62例,通过临床体征、瘤体测量、相片、应用MRA或CTA检查等手段协助观察和诊断。主要观察指标是瘤体的大小、表面皮肤、颜色等体征。结果 经过1~6个月后共有52例复诊(另10例获得电话回访,出现瘤体增大,已到他院进行治疗)。52例患儿瘤体全部出现瘤体增大,瘤体增大发生率为100%;其中出现比原瘤明显增大2倍以上共36例,占69.2%;其中有4例出现破溃,占7.6%。出现表面皮肤红色加深或发亮充盈、瘤体增大的16例,为30.8%。结论 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后有增殖生长的过程,在1~6个月早期可出现加倍快速增长,甚至出现破溃及影响容貌,对患儿及家属身心影响极大,因此婴幼儿血管瘤的最佳治疗时机是在血管瘤增殖期前进行干预治疗。

血管瘤;MRA; CTA;供血血管;治疗时机;

有学者指出婴幼儿血管瘤有自然消退现象,因此临床上有学者主张应等待观察治疗[1]。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来我院就诊的62例患有婴幼儿血管瘤的病例进行等待观察治疗,拟观察了解婴幼儿血管瘤生长、增殖、消退的过程。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来我院血管瘤专科门诊诊治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共62例。男性24例,女性38例;男女比是1:1.56,最小年龄10天,最大年龄38天,平均26.6天;病程最短4天,最长38天。血管瘤最小0.56cm×1.20cm;最大1.88cm×3.32cm,瘤体表面皮肤平整或稍隆起,呈红点或呈草莓样改变,皮下未及瘤体,皮肤无破溃。患儿家属述出生时就发现有红点的为16例,出生后3~15天发现有红斑的为46例,发现病灶至今增大不明显或有微增大现象,患儿目前身体无其它异常现象。

1.2方 法

所有列入等待观察的患儿,其家属从书上、网上、相识的医师等途径对婴幼儿血管瘤有一定了解,并了解婴幼儿血管瘤有自然消退的可能,其中42例其家属已经带到他院进行就诊,强烈要求等待观察治疗。并就等待观察内容、方法、复诊时间、观察周期,瘤体可能出现停止生长、快速增长、溃烂、畸形、体容功能改变等各种可能结果进行充分交流,并在相关医学文书上确认。

检查记录完善患儿相关资料,包括母体怀孕期的饮食、睡眠、生活习惯、身体状况,有无患病、服用药物,及生产过程,血管瘤发生时间及变化情况;测量并记录目前血管瘤的大小、色泽、表皮温度、皮肤状况等情况,部分进行B超检查,及进行医学照相,建立档案。

观察内容:血管瘤的大小、色泽、表皮温度、皮肤状况、瘤体变化速度、对组织器官功能影响、对容貌的影响度等。

回访时间:预估等待观察时间每1~3个月就诊一次,或电话回访,全程为6年,特殊情况随诊或电话联系。

2 结 果

经过等待观察1~6个月后共有52例复诊(另10例获得电话回访,由于瘤体增大,无法等待,已到他院进行治疗)。52例患儿瘤体全部出现增大,增殖增大发生率为100%;其中出现明显增大比原瘤2倍以上,或皮下瘤体增大明显共36例,为69.2%;出现表面皮肤红色加深或发亮充盈、瘤体增大的16例,为30.8%。另有4例瘤体出现破溃,占7.6%。单纯浅表型血管瘤增大的8例,为15.38%。浅表型病变的比原灶增大、隆起非常明显,但其深部原灶更明显增大,瘤体由原来扁平的增厚超过2.0cm,共32例,为61.54%。浅表型变化不明显而深部增大明显为12例,为23.08%。有12例行MRA或CTA检查发现12例的瘤体都有供血血管及回流血管,8例瘤体供血血管来源于知名动脉,回流血管显得比较粗大。放弃等待观察要求治疗的:1个月后的8例,2个月13例,3个月27例,4个月2例,5个月1例,6个月1例,所有病例6个月内全部要求治疗,放弃等待观察方案。

3 讨 论

3.1婴幼儿血管瘤增长速度

婴幼儿血管瘤是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现象,好发于头面、四肢等体表部位。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通常认为是偶发,但Blei等的研究显示常染色体5q位点可能与血管瘤发生有关[2],具有遗传倾向[3-6]。临床上婴幼儿血管瘤分为浅表型、深部型和复合型[7]。本级病例初诊时全部诊断为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

经过等待观察1~6个月后共有52例复诊(另10例获得电话回访,由于瘤体增大,无法等待,已到他院进行治疗)。52例患儿瘤体全部出现增大,增殖增大发生率为100%;其中出现明显增大比原瘤2倍以上,或皮下瘤体增大明显共36例,为69.2%;出现表面皮肤红色加深或发亮充盈、瘤体增大的16例,为30.8%。另有4例瘤体出现破溃,占7.6%。单纯浅表型血管瘤增大的8例,为15.38%。浅表型病变的比原灶增大、隆起非常明显,但其深部原灶更明显增大,瘤体由原来扁平的增厚超过2.0cm,共32例,为61.54%。浅表型变化不明显而深部增大明显为12例,为23.08%。有12例行MRA或CTA检查发现12例的瘤体都有供血血管及回流血管,8例瘤体供血血管来源于知名动脉,回流血管显得比较粗大。本组结果显示,婴幼儿血管瘤在发生后就会逐渐增大,69.2%在第2~3个月会加倍快速增大,并引起局部增大膨隆明显、容貌变形或出现溃烂等现象。与其它学者观察情况一致[8]。由于本组病例最长等待观察时间为6个月,因此无法观察到6个月之后是否有或无二次或多次快速增殖现象,也无法观察到瘤体自然消退现象。

3.2婴幼儿血管瘤增长分化分型形式

本组病例显示,婴幼儿血管瘤在发病初期难以判断其分型和分化取向,进入快速增殖期后,出现向皮肤浅表的外向型增殖生长、同时外向型和向皮下深部型快速突破增殖生长、主要向皮下深部型快速突破增殖生长,逐步形成向各型分化。本组病例分别是浅表型血管瘤8例,为15.38%;复合型血管瘤32例,为61.54%、深部型血管瘤12例,为23.08%。在等待观察中,浅表型的瘤体变化最明显、最容易被家属所发现,而对复合型和深部型血管瘤由于瘤体向深部增殖,增大变化容易被忽略。因此对浅表型的瘤体家长更迫切工要求治疗。对4例复合型和8例深部型血管瘤病例行MRA或CTA检查,发现这些瘤体都有的供血血管及回流血管,8例瘤体供血血管来源于知名动脉,回流血管显著粗大。由此可见,瘤体快速增殖的基础是由于瘤体获得并形成供血血管及回流血管的血循环所致,同时瘤体过渡的快速增殖造致瘤体表层张力增大及血供不足极易发生瘤体破溃。

3.3患儿家属和诊疗医师的心里压力

有资料显示,婴幼儿血管瘤体有自然消退现象[1],消退时间为3~7年,消退率为70%。临床上,由于瘤体快速增大,而对预估其增大的终点、对患儿的危害程度以及能否会自动消退、消退的程度等又无法得到肯定的答案,因此对家属和诊疗医师造成强大的心里压力。本组病例原计划进行6年对瘤体的变化或自然消退的等待观察,但现实是瘤体的快速增大,甚至出现体貌改变、溃烂等现象,对家属是一种严重的打击,对瘤体能自然消退完全失去信心。加之,在就诊时其它患儿正在接受治疗并获得良好效果,更使患儿家属和诊疗医师改变初衷而开展治疗。

3.4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时机的选择

目前医学对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生、增殖、消退的全过程已有所了解,但对婴幼儿血管瘤的增殖程度、增殖终点时间、消退速度、消退时间、消退程度等尚缺少科学精确的评估体系。而婴幼儿血管瘤进入增殖期后其造成的危害临床上非常多见,对患儿及家属造成的身心损害甚至伴随着终身,因此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最佳时机的选择相当重要。

本组病例结果显示,婴幼儿血管瘤体发生后所有全部有增大趋势,69.2%在第2~3个月会加倍快速增大,容易造成组织器官的损坏、容貌的影响,不仅给患儿家属和医护人员造成巨大的心里压力,同时增加了治疗难度、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疗效难以满意。因此纵观婴幼儿血管瘤生长、增殖、消退的全过程,其最佳治疗时机建议在瘤体未进入快速增殖期之前进行选择性无创治疗[8]。总之,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安全性更高,并发症更少[9]。

[1]Cheung DS,Warman Ml,Mulliken JB.Hemangioma in twins[J]. Ann Plast Surg,1997,38(3):269-274.

[2] Blei F, Walter J,Orlow SJ,et al. Familial segregation of hemangiomas and vascular malformations as an autosomal dominant trait [J].Arch Dermatol,1998;134(6):718-722.

[3] Walter Jw,North PE Waner M,et al. somatic mutation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in juvenile hemangioma [J].Genes Chromosomes Cancer.2002;33(3):295-303.

[4]郑凤丽,严煜林,陈深.广西汉族婴幼儿海绵状静脉畸形与 H L A - D Q A 1 ,- D Q B 1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3),367-369.

[5]郑凤丽,陈深,严煜林.广西汉族婴幼儿血管瘤与 H L A -D Q A 1 ,- D Q B 1基因的相关性[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8),772-774.

[6] 陈深,严煜林,李思敏,等.家族聚集性“血管瘤”临床分析及激光治疗效果评价[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3,19(4),283-286.

[7] 张志愿,俞光岩.口腔颌面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P316~320。

[8] 陈深,李思敏,官英勇,等.婴儿血管瘤的治疗理念进展 [J].中国医疗美容杂志,2015,(5), 83-86.

[9] 陈深,严煜林,郑凤丽,等. Nd:YAG激光长脉宽1064nm联合优化脉冲光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7),698-700.

广西卫生厅医药卫生自筹经费计划课题(合同号Z2013783);广西玉林市科技局基金项目(合同号玉市科攻1421034);

广西玉林市科技局基金项目(合同号科技攻关1535028)

陈深,男,1963.6,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口腔科、血管瘤专科门诊,血管瘤整形美容,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浅表玉林市玉林
墨韵书香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绘颜绘色
玉林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TSH切值在GSP分析仪上的设定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泉塘小学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让学生的主动参与由浅表向深层漫溯
瞻云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