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银行模式

2016-01-16石天唯安亚人

税务与经济 2016年2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融资

石天唯,安亚人

(1.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2.吉林工商学院 会计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艰难曲折,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在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生存挑战。同时,2013年以来的种种政策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对促进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转换与发展的积极态度已经渗透于新一轮深度改革之中。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尤显突出与紧迫。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外源性融资渠道,因此,探求适应中国国情的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银行模式成为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切入点。美国作为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的代表性国家,其商业银行体系在中小企业高速成长的新经济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完善,并且富有成效地缓解了当时美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时至今日,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遭遇了与美国新经济时期类似的资金瓶颈。由此,笔者试图从美国银行业市场经验中探寻对中国相关问题的有益借鉴。

一、美国新经济时期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状况

1.美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借贷市场的地位。根据美国小企业融资调查数据,新经济时期美国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融资的结构与基本情况分别如表1、表2所示。

表1 美国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评估表(部分)[1]

表2 美国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借贷融资分布情况评估表[1]

表1数据显示,美国金融机构提供的中小企业借贷融资占其全部融资的合计比例为26.66%。其中,商业银行借贷融资的占比为18.75%,占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融资的70.33%,是美国中小企业第一大外源性融资渠道;当企业进入高速成长的青少年期阶段后,这两项比例分别迅速上升至30.84%和86.36%,说明美国商业银行的融资支持在推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验证了金融中介理论。

表2数据显示,美国有45.77%的中小企业未从金融机构取得过贷款,取得贷款的中小企业中有64.41%为仅能从一家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保持借贷关系的时间平均为6.64年,与开立基本账户的金融机构保持借贷关系的时间更是长达9年。显然,多数美国中小企业均是与一家金融机构保持着长期性的联系。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方式主要是信用额度贷款,占全部借贷资金的52.03%。可见,美国的金融机构能够以信用贷款方式为主,向半数以上的中小企业提供借贷资金。

2.美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从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来看,美国官方通常将资产规模小于1亿美元的银行称为小型银行,将资产规模大于100亿美元的银行称为大型银行,二者之间为中型银行。20世纪80年代,为了提高银行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竞争优势,美国金融监管当局逐步放开跨州经营和混业经营限制,掀起了90年代银行业并购狂潮。美国前10大银行的资产集中度迅速从25.3%跃升至50.5%,此后继续攀升至53.7%,银行总数减少了约两成。1995~2009年美国不同资产规模银行数量的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1995~2009年美国不同资产规模的银行数量表

资料来源:“Small Business and Micro Business Len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Data Years 2003~2009”,SBA,2003~2009,http://archive.sba.gov/advo.

通常,中小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效率要高于大型银行。按此逻辑,美国银行业集中度大大提升的结果势必会减少中小企业贷款。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根据SBA于2010年发布的“2008~2009年美国小微企业贷款”数据,美国不同规模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比与国内资产比的对照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美国不同规模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比与国内资产比对照表(%)

资料来源:“Small Business and Micro Business Len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Data Years 2008-2009”,SBA,2010,http://archive.sba.gov/advo.

根据表4数据,2004~2009年美国银行业集中度基本呈上升态势,表现为资产为50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银行资产比率逐步由2004年的53.93%升高至2009年的65.06%。但是这些大型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比例却不降反升,由2004年的28.17%逐步提高至2009年的36.74%。同时,各年度的数据也体现出相同的特征。以2009年为例,从绝对比例来看,大型银行提供了48.48%的中小企业贷款,几乎与中小型银行平分秋色;从相对比例来看,占银行业全部国内资产23.56%的中小型银行提供了51.52%的中小企业贷款,而占银行业全部国内资产76.43%的大型银行仅提供了48.48%的中小企业贷款。以上数据表明两个态势:一是美国银行集中度的提升并未减少中小企业贷款;二是美国大型银行在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与中小型银行同样重要。

二、美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方式

在挖掘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商机的实践中,美国逐渐形成了以关系型贷款为基础的商业银行信贷方式,并且较早地提出和发展了一系列相关的金融理论,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金融中介理论与关系型贷款理论。它们分别解释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与中小企业信贷方式的形成等问题。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市场参与者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同而掌握的信息量亦有所不同的现象。融资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资金融入者比资金融出者具有更多的信息,其结果会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两个融资交易成本。逆向选择指资金融出者在进行投资前无法把风险较高和风险较低的资金融入者区分开来的问题。[2]道德风险是指资金融入者获得资金后,未能如约符合资金融出者权益地使用资金[2],从而将风险收益据为已有,而将其风险损失转嫁给债权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信息不对称程度尤为严重。资金融出者倾向于采用信贷配给或抵押贷款方式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成本,或者干脆拒绝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从而将大量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拒之门外。所以,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在应对信息不对称问题方面,根据新金融中介理论,金融机构借贷市场特别是商业银行借贷市场相比其他融资市场更具有比较优势。商业银行能够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获取其不公开活动和道德风险的私人信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同时,银行持有的贷款并不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交易,还可以避免其他投资人共享这些信息的搭便车问题。因此,银行凭收集信息来赚取利润,其专业化的信息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机构在提供企业外源性融资中的重要性。[2]

关系型贷款的概念最早于1961年由美国学者Hodgman提出。其假设是:如果相比其他银行对借款人的特征有更多的了解,那么银行倾向于为其提供贷款服务。[3]关系型贷款是指银行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获取其特定信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降低贷款信息成本的借贷业务。这些特定信息是指仅有银行和借款人可获取的关于借款人的私有信息[4],具有难以量化、验证和传递的特点,又称“软”信息。[5]与之相对的是交易型贷款,其决策依赖于容易表达、量化和传递的“硬”信息,如根据财务报表数据加以量化的财务比率、抵押比率、信用评分水平等。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严重,银行很难基于硬信息向其提供交易型贷款,而关系型贷款可以让中小企业获得基于软信息的银行融资。[5]同时,根据金融中介理论,关系型贷款是银行在降低融资交易信息成本方面特有的专长,能够以较低成本解决信息传递和控制问题。这种专业化优势使银行从中获取利润,从而使关系型贷款成为中小企业最有可能的商业银行信贷方式。

表2数据表明,美国中小企业与其贷款银行保持借贷关系的平均时间为7.77年,与其开立基本账户的银行保持关系的时间则平均长达9.37年,高于与其他金融机构保持关系的时间,具备关系型贷款收集更多“软”信息的时间基础。在美国商业银行与企业维系业务往来的长期过程中,银行通过信贷员与贷款企业及其管理者的持续接触,收集与贷款决策相关的软信息,以此实现信息的对称化。银行从已有贷款业务渠道与存款账户渠道中收集有关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状况的信息,并且从有关企业主个人金融平面信息、其他业务交易或私人交往等个人行为信息中提取其个人信息。此外,随着银企关系的持续,企业所处当地的社区信息也会更具有利用价值,可以从中获得用于判断企业运营能力与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美国银行关系型贷款软信息收集渠道如图1所示。

图1 美国银行关系型贷款软信息收集渠道示意图

关系型贷款方式下,美国商业银行在收集客户的私人信息方面更富有效率,有效地降低了信息成本,特别适用于信息高度不对称的中小企业融资,从而在实践中能够向中小企业提供更高的贷款可获得性。

三、基于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美国商业银行模式分析

1.美国商业银行规模对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影响。美国大型银行通常具有经营范围跨区域性、组织结构多层级性、经营决策集权性的特征,因此“硬信息”是大型银行管理层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通常只有大企业才有能力提供这些与贷款决策高度相关的“硬信息”。大型银行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从大量的大企业公开信息中筛选、提炼决策信息,实现贷款的规模经济效应。美国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不透明,无法提供交易型贷款决策所需的“硬信息”。但是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性决定其具有投资价值,而小型银行不具备提供大规模贷款服务的能力,只能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寻求商机。美国小型银行通常具有服务范围社区化的特征,便于收集软信息。小型银行通常由少数管理层持股,不需要对“软信息”进行量化、验证和传递。小型银行在收集软信息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成本,从而获取超额收益。根据美国学者的调查,在美国只有12%的小型银行但是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银行采用大量使用“硬信息”的信贷模型来评估企业贷款。[6]因此,美国大型银行倾向于以“硬信息”为基础提供大规模的交易型贷款,而小型银行更侧重于以“软信息”为基础提供小规模的关系型贷款。

2.美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影响。大型银行与小型银行具有组织结构差异。美国大型银行一般采取总分行制的多层级组织结构,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管理结构纵深化;小型银行则通常由少数管理层持股,采取单一银行制的单层级组织结构,所有权与管理权趋向合一,管理结构扁平化。通常,银行间并购会直接导致其组织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并在银行规模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对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产生不同的影响。大型银行之间的并购会导致更加复杂的银行组织层级结构,不利于软信息的量化和传递,从而增加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大型银行并购小型银行后会导致将关系型贷款与交易型贷款运行于同一个贷款平台,由于二者之间运行机制的显著差别,将大大提高组织协作成本,甚至降低并购后的贷款效率。因此,这两种并购均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并购后只能选择减少中小企业贷款,将业务重点集中于能够充分发挥大型银行硬信息优势的交易型贷款。而小型银行之间的并购经验显示:随着小型银行规模的扩大,每美元银行资产的中小企业贷款量先是上升,然后再下降;但是中小企业贷款总量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而呈单调上升趋势。[7]这是因为,小型银行之间的并购不会改变合并前由少数管理层持股的单层级组织结构,也不会导致在同一平台上运行两种不同的贷款机制,关系型贷款形式得以延续,此时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供更多的中小企业贷款,所以小型银行并购后会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但是,随着并购后资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当经营权与管理权合一的银行组织结构管理能力不足时,银行就会增加管理层级,吸纳更多的专业管理人员,同时资产规模的扩张允许向大企业提供更多的大规模贷款,银行的收益链条逐渐向“硬信息”基础靠拢,其借贷服务的重心就会转向服务于大企业的交易型贷款,减少中小企业贷款。美国学者通过分析美国银行并购的经验数据认为,这一重心转移的拐点通常为银行资产增加至3亿美元前后。[7]可见,美国银行业经验表明,银行业集中度的变化会导致其规模分布的变化。与此相联系并作用于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潜在影响有两个:一个影响是随着银行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产生规模不经济而增加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进而减少中小企业贷款;另一个影响表现为与规模相联系的多元化经营和资产实力的增强可能会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前者多作用于大型银行之间并购和大型银行并购小型银行,而后者多产生于小型银行之间的并购。

3.美国商业银行治理模式对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影响。企业的治理模式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两种。集权制是指企业治理的权力集中在较高的治理层,组织成本为上下层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本;分权制是指把企业的治理权力分散至下级治理层,组织成本为各层级之间因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无论规模大小,商业银行一般均采用集权化的治理结构。小型银行由于两权合一,管理层级比较单一,很容易克服集权制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大型银行的分支机构虽然能够直接接触借款人并获取“软信息”,但是不具有直接决策权或决策权受到限制,所以当贷款决策所依据的“软信息”难以量化并在各层级之间传递时,就会降低关系型贷款的运行效率与效果。在美国,存在着采取分权制的大型银行机构,即银行控股公司(BHCs)。在这种分权制治理模式下,当BHCs收购子行仅仅是一种扩张投资行为时,通常不会通过控制权干预子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决策。如果子行的经营目标定位于向中小企业提供关系型贷款,那么分权制的治理模式就会使BHCs在收集、处理“软信息”方面相比采用集权制的其他大型商业银行更富有效率。截止到2000年6月,美国资产总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大型BHCs中提供中小企业贷款的共有59家,提供的中小企业贷款占当期中小企业银行借贷的44%。[8]

4.美国银行业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影响。20世纪以来,中小企业信用评分模型的运用,对传统银行业的借贷技术产生了巨大影响。SBCS模型是一种利用电子工具对借款人的违约概率进行预测的统计方法,通常应用于大型银行。大型银行凭借自身资源与技术优势,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数据库,运用电子自动化系统捕捉分析中小企业“软信息”大数据释放出来的信号,对其信用进行评估,并以信用评分形式将其转化成易于量化和传递的“硬信息”,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对称成本。这种技术在增加大型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例如美国第四大银行富国银行,于1993年首先在中小企业贷款领域应用信用评分卡技术,目前是全美供应中小企业贷款最多的BHCs,同时拥有全美最先进的电子借贷服务体系。可见,大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集中,拥有大数据基础,因此可以利用SBCS提高对中小企业信息的处理效率。这也是美国大型银行在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原因。

四、美国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对美国商业银行模式的分析说明,服务于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商业银行模式的决定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不能只强调单一因素。我们认为,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银行模式,其本质就是能够激励为中小企业提供关系型贷款服务的商业银行模式。因此,分析美国模式,结合中国现阶段国情,构建中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银行模式应该立足于三个方面。

1.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银行战略经营目标。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个体通常具有信息高度不透明、经营规模小、经营风险大、经营周期短、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等区别于大企业的特征,使其在银行贷款融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体现了中小企业的“弱”;但是中小企业总体通常又具有创新性强、成长性高、数量占比极高,在创造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税收、吸纳劳动就业等方面的重要性不亚于甚至高于大企业的特征,体现了中小企业的“强”。在中国,一些银行宁可求着给大企业贷款,也不愿正视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这种情形用市场竞争不充分是解释不通的。中国银行业受计划经济时期制度惯性以及抓大放小传统的影响,往往只看到中小企业的“弱”,进而在战略经营目标上并未给予中小企业应有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即使在形式上建立了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银行模式,也很难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搞不好又会重演当年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败局。事实上,那些市场嗅觉灵敏、经受长期市场历练的投资人已经感受到了中国中小企业的“强”。且不论暗潮涌动的民间资本对中小企业多年的资金支持,近年来,一些大型银行的各级管理者也意识到了类似“小企业贷款应成为战略转型的重点”的新投资理念。[9]中国的商业银行只有在战略经营目标上真正重视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才能积极努力地寻求中小企业融资的商机,关系型贷款技术才能得到新的发展与突破,从而构建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银行模式才有实际的意义。

2.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大型银行模式。美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表明,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不必过度强调银行规模。大型银行资本雄厚,尽管其所提供的中小企业贷款份额占银行资产的比例很小,但在绝对数额上还是相当可观的;反过来,小型银行发展到一定规模并具备一定实力后,也不一定总是向中小企业提供关系型贷款。从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来看,美国大型BHCs的分权下放模式同样可以满足关系型贷款对管理层级少的要求,从而收到与中小型银行类似的效果;从大型商业银行运行关系型贷款的效率来看,应该积极推进大型银行研发并应用基于SBCS模型的信贷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大型银行已有市场占有率的资源优势。大型银行只要具备两者其一就能够提供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在中国,短期内提高大型银行分权下放的程度乃至建立分权制的控股银行模式,似乎不太现实。近年来,在中国融资政策的引导下,一些大型银行开始重视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已经在积极开发应用SBCS技术。但是由于中国征信系统比较薄弱,近八成小微企业没有从银行贷款的记录,又没有可靠的第三方信息来源,所以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己的市场知识、经验和内部数据,创建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SBCS系统。[10]由于中国数量有限的国有控股大型银行在贷款市场的占有率极高,企业信用记录也大部分掌握在这些银行手中,因此,这些在中国银行业市场处于垄断优势地位的大型银行最有条件研发并采用SBCS技术。当然,其前提是大型银行能够转变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传统投资观念,并积极开发中小企业借贷融资市场。

3.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型银行模式。美国经验表明,银行规模、经营区域、组织结构与治理结构等因素均会影响到关系型贷款的运行效率与效果。因此,能够向中小企业提供关系型贷款的银行必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经营规模小,不具备提供大规模贷款服务的能力,只能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寻求商机;二是业务服务范围覆盖在一定区域内,便于通过与贷款人长期性密切接触来获取其各种非公开的软信息;三是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级少,不需要对软信息进行量化、验证和传递;四是银行的治理结构具有所有权与管理权合一的特点,使管理层更富于创新精神,既可分享创新收益,也愿承担其损失,以真正发现孕育于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商机,勇于实践关系型融资。只有具备了这些特点,关系型贷款模式的运行才能富有效率性。沿此思路便可构建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型银行。而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能够同时满足这几项条件的唯有中小型区域性或社区性民营银行。2014年,中国民营银行试点工程终于在争议中迈出了第一步。虽然中国的民营中小型银行之路才刚开始,但是只要它们能够一贯秉承定位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战略目标,就一定会造就高效的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银行模式。

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而关系型融资模式是商业银行积极应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银行模式也就是能够激励关系型借贷融资的商业银行模式。美国银行业市场经验表明,银行业的市场分工、市场结构,银行的组织结构、治理模式、信息技术创新都可能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融资产生影响。当这些因素中的相对可控者(如银行规模、组织结构、治理模式等)均被促成为有利于激励关系型融资时,即形成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银行模式。该模式的首要条件是定位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战略经营目标。在此前提下,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大型银行模式为具备分权管理模式或运用SBCS模型两条件之一者;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型银行模式则为同时具备经营规模小、业务范围区域性、组织结构扁平化、所有权与管理权合一等四个条件者,即中小型区域性民营银行。

[1]Allen N.Berger, Gregory F.Udell.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8,22(6-8):613-674.

[2]R·格伦·哈伯德.货币、金融体系与经济:第6版[M].曲昭光,赖溟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85,290.

[3]Steven A.Sharp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ank Lending and Implicit Contracts: A Stylized Model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0,45(4): 1069-1087.

[4]Arnoud W.A.Boot,Anjan V.Thakor. Can Relationship Banking Survive Competition? [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0,LV(2):679-713.

[5]Alien N.Berger, Gregory F.Udell.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J].The Economic Journal,2002,112(477):32-53.

[6]L.Whiteman.Small Banks Say One-on-One Beats Credit Scoring Models[J]. American Banker,1998,(10):13.

[7]Philip E.Strahan,James P.Weston. Small Business Lending and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the Banking Industry[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8,22(6-8):821-845.

[8]SBA.The Bank Holding Company Study[EB/OL].http://archive.sba.gov/ advo/stats,2014-11-16.

[9]田俊荣.大银行“相中”小企业[N].人民日报,2011-09-05(001).

[10]张荣刚,梁琦.我国银行间信用信息共享行为与征信体系构建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2):37-41.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贷款融资
融资
融资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5月重要融资事件
还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