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开教育创新的“枷锁”

2016-01-08赵侠

甘肃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枷锁分数师生

赵侠

近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众多场合密集强调创新,万众创新成为我国各领域创新发展的新常态。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夯实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底蕴。而在教育领域,教育创新却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那么,教育创新的难点和阻力在哪里呢?

纵观当下的教育体制,仍以分数论英雄,人人都对高分数、高成绩趋之若鹜,无形之中束缚和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现实语境下,分数号令教育,教师、学生、家长怎敢不从,只能是“唯令是从”、“俯首称臣”,无暇顾及创新。纵然教育创新喊得“锣鼓震天响”,但在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体制面前,教师和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偃旗息鼓、“鸣金收兵”,为考试成绩“让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提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然而,看看我们的教育形态,教育就像是“兵工厂”:教师教学理念和风格是千篇一律;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是千人一面,丢掉了各自原本鲜明迥异的特色。为了在短期内谋求高分数,教师们搞“一二一、齐步走”的“大兵团作战”式的机械化耕作,摒弃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育人理念,“赶鸭子上架”,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总是“耕了知识传授的地,荒了创新能力培养的田”。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无法兼学生们不同的个性差异,更难奢望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多样性、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现行的教育模式过多地封闭了教师和学生创新的环境,过多地消磨和桎梏了他们创新的动力。毋庸置疑,应试教育体制是阻碍教育创新发展的“罪魁祸首”。

英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赫兹里特说:“规章与模范会毁灭天才与艺术。”然而在教育管理上,为了学校发展的有序和平稳,很多管理者动辄制定“不要这样、不能那样”的规则与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师生的言行,细致有加的教育管理把他们的成长堵得“水泄不通”。压缩师生成长空间的教育不仅没有精华,反而丢掉了对人个性的塑造,捆住了人的自由意识和创造潜能。而受制于数字和规则,教育总是在“虚胖”地行走,俨然听话的“木偶”,只能制造不能创造。如此环境下,教育创新怎能不遭遇“肠梗阻”?

没有分数禁锢和镣铐的教育才能让师生们自由创造。因此,改革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提高教育创新在教育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科学、多样且有利于创新的评价体系,真正让教育创新畅通无阻,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走寻常路,营造尊重个性、尊重创造的教育生态,增强教育创新的内生动力,激活广大师生的创新潜能,才是正道。

在教师层面,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抛弃“一步到位”的短视思维,积极创造有利环境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育人实践中大胆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勇于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进而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特色风格,营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教学氛围。激励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不拘一格培养学生成才,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从学生层面,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探索多元化培养方式,不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水平。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引导学生学思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超越的个性品格。着力挖掘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切实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成长氛围。

一个没有创新的教育是没有前途和“颜值”的教育。唯有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放下包袱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方可构建健康和谐的教育生态,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教育科学发展局面。

猜你喜欢

枷锁分数师生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命运的枷锁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枷锁 ——阿伦德(荷兰)▲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