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网页设计》课程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2016-01-08张容容徐永志

亚太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模块教学网页设计技术性

文/张容容 徐永志

高职《网页设计》课程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文/张容容徐永志

摘要:文章主张站在企业用人标准的角度开设课程,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进行套餐式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设置,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与积件式课件完善课程教学,以考证与考评相结合检验教学效果,探索一条解决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问题途径。

关键词:网页设计课程;艺术性;技术性;模块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171-02

基金项目:高职《网页设计》课程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2014026

网页即超文本页面,是构成网站的基本元素,承载各种网站应用,数字技术支持其以艺术的多媒体形式呈现,艺术与技术是其核心要义。然而网页设计本身所呈现出的此二属性的结合在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却出现了瓶颈。作为新时代的产物,网页设计受着许多专业的青睐,诸如计算机、艺术设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新闻传媒等专业都份份开设了此课程。每个专业的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构架也不同,而网页设计课程却要解决同样的艺术与技术结合的问题。如此,在不同专业背景下产出的网页设计工作者要么有很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而呈现的页面却毫无美感,缺乏与受众沟通的亲和力;要么设计感十足,能有效针对不同受众进行平面系统设计,但却苦于技术,许多效果只能纸上谈兵;更有甚者,两方面都不擅长,通过课程学习只是掌握了个皮毛,完全无法独立完成网页设计。

由此可见,当前的教育方式我们需要反思,不能一味追赶时髦而开设课程,更不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机械的将一堆知识硬塞给学生:给非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讲网页设计的艺术性讲得天花乱坠;给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讲网页设计的技术性讲得云里雾里。教学要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就业需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企业对网页设计人才的需求标准,有的放矢。这无疑对教师、教学都是个莫大的挑战。针对诸多矛盾的问题和问题的多方面,以网页设计课程艺术性与技术性结合教学的新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探讨。

一、以企业对网页设计岗位的用人标准为依据开设课程

高校培训的人才应该是可以直接输送到企业顶岗,特别是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定位就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标准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能能手,故培养的学生应能实现零距离上岗。

高校人才输送要与企业实现零的对接,必须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为依据开设课程。就网页设计课程而言,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虑是千篇一律的要求职员做几个超文本的页面吗?显然不是。企业是多类型的,对网页设计的要求也是多类型的。目前,涉及网页设计的岗位主要有:网页维护员、界面设计师、网站编程师、网站架构师、网络美工、网络编辑等。上列职位对网页设计技术与艺术的要求程度不尽相同:网页维护员的主要工作是对现有网站做简单修改;界面设计师则要有较强的审美能力;网页编程师则需要全面掌握网页设计的各层次技能;网站架构师所要求具备的能力远在此之上,但掌握网页设计技术是其工作的基础;此外,网络美工、网络编辑的工作虽不以网络页面设计为主,但同样需要掌握基础的网页设计知识,网络美工更侧重于艺术表现,网络编辑更侧重于文字表现。

针对不同岗位企业对网页设计用人的标准,相应的我们所开设的课程就不可千篇一律。对应界面设计师、网络美工的课程偏艺术性,课程名称可为网络艺术设计,以突显教学内容针对网页设计中艺术设计部分,包括网页的版面编排、色彩搭配、图标设计、动画设计等等;对应网页维护员的课程,课程名称可为基础网页技术设计或静态网页技术设计,强调网页设计的基础技术,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网页设计的基础技能;对应网络编程师、网站架构师的课程,课程名称可为高级网页技术或动态网页技术设计,强调更高一级的网站开发技术,教学以学生能独立开发系统网站为目的。

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开设的各门与网页设计相关的课程都有明确的课程定位,以培养某一岗位人才为前提,有很强的针对性,结合专业背景有选择性的开设课程,必能完美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二、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进行套餐式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站在企业用人标准的角度开发课程,所有开发的课程可视为一个网页设计课程群,针对不同的专业在开设相关课程时,可以从专业自身的角度出发,有侧重的选择课程教学模块,形成套餐模式。

这是一个非常细琐的工作,也是解决网页设计艺术性与技术性结合问题的关键。首先必须从网页设计本身出发分解教学模块,这不能由一位教师或某一专业团队单独完成,在一所学校的范围内由需要开设本课程的所有专业核心教师一起协作完成。网页设计教学首先可以分解成网页策划、视觉设计、静态技术网页、动态技术网页四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可细分成若干模块。若四大模块分别以代码A、B、C、D为标识,子模块则可以标识为AⅠ、AⅡ、AⅢ……,BⅠ、BⅡ、BⅢ……,CⅠ、CⅡ、CⅢ……,DⅠ、DⅡ、DⅢ……,如下图例举了网页设计的主要教学模块分解。

ⅠⅡⅢⅣⅤ网页策划A网页概念调查分析设计思想文案视觉设计B图形色彩字体版式动画静态技术CHTMLJavascriptCSS动态技术DPHPASPJSP

从上图一目了然,涵盖了网页设计的主要方面,再针对专业面向的岗位可以进行套餐设计教学。如同是服务于淘宝电商,艺术设计专业可针对淘宝美工岗位选择B系列模块和CⅠ、CⅡ模块进行教学,与网络艺术设计的课程名称相呼应;而电子商务专业可针对淘宝客服岗位选择C系列教学;其他,如网络编辑专业则可针对网络编辑岗位选择A系列和BⅠ、BⅡ、BⅢ、BⅣ、CⅠ模块进行教学;计算机专业针对网站编程师、网站架构师岗位,可选择D系列等等。

从专业的角度考虑人才输送方向,考虑学生已有专业背景,灵活选择课程内容,形成套餐式模块教学,具有可推广性,但这对师资却是一个挑战,新问题的出现又必须以新的方法加以解决。

三、以网络技术搭建辅助教学平台

鉴于网页设计的跨学科性,以网络学习的形式延伸课程学习,是最合理的教学方式。不同专业依据不同企业岗位的就业要求设置了课程内容,但受课时限制,可能会出现讲解不深不透的问题,亦或在教师选择套餐式教学模块时有些内容并不侧重,但是学生有深入学习的需求,故以网络技术搭建辅助教学平台就显得尤为必要。

此处所提网络技术,主要指搭建网络学习平台。这有别于网络课程教学,普通意义上的网络课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线构建的教学框架,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如何借助网络手段教好学;而我们所提网络学习平台,是以学生为主线构建教学框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能借助网络手段扩充学习,是为渴望主动学习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因此,在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是一个针对课堂教学满足不了学生学习需求而搭建的平台,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网页设计的内容只倾向艺术性或技术性,学生自主想提高自己的两方面能力;二是学生因为迟到、请假或走神等多方面原因,对老师在课堂所讲的内容理解不到位,需要在课后补习。在确定好学生的学习需求后,接着是要考虑以何种方式学习是学生最能接受的学习方式,对应课程模块分解的教学方法,可以设计微课套餐。所谓微课套餐,是将网页设计课程的知识点分解成若干微课,借鉴于积件模式,以微课为基本元素进行微课库建设,再根据微课内容组合成与技能对应的课程套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的优势在于解决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有其特殊性——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在没有课堂组织的情况下,自主学习45分钟,恐怕不是所有学生能长期坚持的事情。微课可以有效整合零星的时间,同时在短暂的时间内解决一个问题,也可以有效节约学生的学习精力,学生只需要针对自己不明白问题寻找微课,不需要在一个完整的课程中重复接收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另外,学生学习的非主动性还会表现在,当其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实践的关系时,就不愿为学习付出努力,因此,在构建微课套餐时应该以企业对网页设计的岗位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再以符号标记表明此微课是解决网页设计艺术性问题还是技术性问题,方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自主、方便选择。如可以建设为界面设计师套餐、网页编程师套餐、网站建构师微课套餐,每个套餐的内容中都包含有本岗位的目标说明,而套餐教学内容与之前分解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致,仍然以A、B、C、D对网页策划、视觉设计、静态技术、动态技术四大模块进行标识。如此有助力于即使在单独学生的环境下也能保持与课堂教学的秩序性,方便学生查找自己所需要补习、深入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网络学习平台与课堂教学的课程,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套餐的划分与标识也都是围绕企业的岗位需求,是一致的,但在课程呈现上是有区别的:课堂的教学由老师组织,有老师对课程的理解,更详细、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获取间接经验;网络学习平台只是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课程,其呈现得更多的是一个个知识点,是对课堂子模块的再分解,学生可直接学习套餐,亦可从岗位对应的套餐中选择需要的内容再组合学习。

四、依课程需要开发积件式课件与教材

积件(Integrable ware)是黎加厚教授1997年提出的,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此法正好与我们所提之套餐模块相吻合。每一个模块可以开发出若干积件,形成积件库。不同专业在确定了模块套餐后,可再次依据本专业培养人才的需求选择所需积件,形成本模块的教学课件。此法具有灵活性(可替换)、时效性(可不断更新)、规范性(不是个人随意开发,而是团队协作以调研为基础所开发),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专业特色。

教材的开发在课程改革初期可以讲义的形式代替。目前市面上网页设计的教材一般都是以技术讲解为主,无异于一本软件说明书,没有兼顾艺术性与技术性,更不用提针对不同专业的特色了。而且教材的时效性又非常强,网页设计是技术的产物,技术的发展其教学内容也随之应变,因而以积件课件为基础扩充的讲义更能适应课程的需要,在课程改革进入到稳定阶段,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时,再完善开发有岗位、专业针对性的教材才合适。

五、以考证与考评相结合进行考核,检验教学效果

传统的网页设计课程考核是老师根据所学内容,模拟一个主题,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几个可以互相链接的网络页面设计,考查学生对课程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此并未能体现出学生是否能真正符合企业岗位要求,也不能确定学生是否真正具有零距离上岗的资格。因此,教学效果必须以市场认可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证是个不错的证明能力的途径。目前,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是双证毕业,从这个角度看来,针对单门课程考证,似乎是多此一举,其实不然,以广告设计专业为例,学生毕业时对应的职业技能证一般为广告设计师证(三级),在广告设计师的考试大纲中确有网页设计模块,但至今从未出过与此相关的实操题,也就是说,执有广告设计师证的学生未必能真正从事网页设计工作。Adobe公司认定的网页设计师证,应该是目前比较权威的针对于网页设计相关岗位的认证,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前或宽限期内能获取该证,则分数原则上应该评优。

考证是最好检验学生能力是否与企业需求接轨的规范性途径,但同时,针对于单门课程的考证不应该强制执行,应该充分考虑到考证时间和操作上的复杂性,以及学生就业多方面的需求:课程安排的时间与考证的时间应该一致,或设置宽限期;如果参加考证的学生较多,应该协作安排考证在本校进行;此外,学生是否以网页设计岗位为就业方向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许多学生可能只是将本课程作为诸多专业课程中的一门,毕业后并不一定从事此类工作,因此,考证对其而言意义并不大。考虑诸多原因,不可以考证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根据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考证与考评相结合是较合理的方式。对于希望以网页设计相关岗位为就业方向的学生,实行考证要求;对于并不以网页设计岗位为就业需求,而仅将本课程视为提升某种专业技能的学生,可以以课堂老师设计的考核题目检验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除此之外,在网页设计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帮企业完成真实的网页设计项目,都应该视为学生对此网页设计技能掌握的能力表现,都应该在课程成绩鉴定中给予适当的考量。

(作者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2] 王小敏.在网页设计课中采用“积件”课程模式的思索[J].硅谷,2008(11).

[3] 康康.论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J].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模块教学网页设计技术性
关于吹牛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开展的现状分析
谈计算机网页设计中的布局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边柱制栓锁技术性破坏痕迹的检验
新时期技术性人才的意义人才交流服务中的培养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