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点

2016-01-08本刊编辑部

军营文化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同名辞职信元帅



观点

好故事让众口不再难调

6月13日,《光明日报》发表闫伟的同名文章指出:近日在电视剧收视排行前列的 《彭德怀元帅》和 《亲爱的翻译官》,口碑截然不同。《彭德怀元帅》尊重历史,注重挖掘人物的人格魅力,获得观众一致好评。《亲爱的翻译官》却因剧情老套而广受诟病。电视剧的口碑与收视其实不是两个问题,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双方是在一个有机体内互彰互促乃至“相依为命”的关系,诸如《彭德怀元帅》这样真正优秀的作品必然二者兼得。在有些人的印象中,革命历史剧、农村剧、历史正剧成了“叫好不叫座”的代名词,戏说剧、穿越剧、青春偶像剧则成了“叫座不叫好”的代名词,实乃刻板偏见。口碑或收视与电视剧的题材类型没有必然联系。电视剧有自身的艺术天性和创作规律,尊重天性、遵守规律者都有可能成为口碑与收视双赢的佳作。在众多的艺术属性中,故事性是电视剧的第一性征。电视剧必须在尊重“讲故事”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创作与创新。

告别“最牛”式网络炒作

6月13日,《长江日报》发表杨兴东的同名文章指出:去年4月份,河南郑州一位女老师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曾在网上引发热议。6月7日,在株洲某公司上班的苏女士,在自己的离职申请表上,填上了相同的话语。近日,很多株洲人都被这份辞职信刷屏了。记者在苏女士的这份离职申请表上看到,她的辞职理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云龙那么小,男朋友不好找。”网友评价说“最牛辞职信”。说实话,互联网社会,人们有这种个性表达,实在很正常。但公共媒介应该谨慎听信一些网友的评价,不宜把此类辞职信冠之以最牛名义。“最牛辞职信”一类的概念炒作,折射出粗鄙。公共媒介与其追求这些,不如多关心一些更加有意义的网络话题,在贴近地气的观察中,捕捉这个时代真实的脉搏,别总把网友说的“最牛”不加甄别地放进新闻,在俗套的网络炒作中,迷失自身的网络公信力。

传统文化止于独行盛于大众

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徐嘉翼的同名文章指出:当众人被“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撩拨起续诗的兴致时,有人却嗤之以鼻:“参加接龙的很多人对诗的用韵一窍不通,折射出大众对真正传统文化的外行。在任何时代,真正的诗人都是寂寞的,诗歌都是小众的”,使不少网友“诗情酒兴渐阑珊”。这一观点体现出当今一些人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存在的一大弊病:总是端着架子,否认群众基础,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高姿态,充分显示其狭隘性。而这,也恰恰是他们相对落寞的原因之一。传统文化的发扬,当有“大足以容众”之胸怀,有“海纳百川”之气度,而不能在自我设限中孤芳自赏。以精英品位为借口固步自封,最终只会日薄西山,上演一群圣贤大师在文化的墓碑旁落寞吊唁的悲剧。唯有敞开胸襟,接受不同文化水平的智慧,才能得到继承与发展,促成文化繁荣进步。无论何时何地,传统文化止于独行,而盛于大众。★

猜你喜欢

同名辞职信元帅
同名
幽默辞职信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蛋糕上的辞职信
一封辞职信
“元帅”在西方最初竟是“弼马温”
三 人 行
元帅刘伯承家训:一定要读书
曹 操
Learn and 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