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

2016-01-06王俊郭伟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19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

王俊+++郭伟

摘 要:作为来华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城市之一,北京的高等教育留学生规模居全国第一,但领先地位面临挑战;留学生数量持续上升,但学生结构有待改善;留学生比例稳步提高,但与国际都市仍有差距。同时,留学生规模的持续扩大面临高等教育外部与内部的制约因素。围绕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城市战略新定位,文章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五个度”为基础,就北京留学生规模的未来发展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留学生规模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今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高等教育优质资源集中,生态集聚效应显著,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制高点。北京率先在全国迈进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区域内“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数量占全国比例最高,国际学术交流的广度、深度和频度也保持了全国领先水平。作为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竞争中拥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主要代表,北京高等教育留学生数量在全国居于首位,超过1/4。留学生数量和留学生教育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分析了北京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及其内外部制约因素,并就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一、北京高校留学生规模

(一)留学生规模居全国第一,但领先地位面临挑战

一直以来,北京是来华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城市之一,在校留学生数量居全国之首。但随着其他省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北京留学生规模的领先地位面临挑战。首先,北京留学生规模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在逐步减弱。从2006年到2013年,北京高等教育留学生数量占全国的比例从33.7%降至24.7%。过去几年,上海的留学生数量占全国的比例处于缓慢下降的态势。江苏、浙江等地留学生规模的占比持续上升(见图1)。

其次,北京高等教育留学生规模的增长速度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其他高等教育资源集聚的省市。2006-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留学生的发展规模达到了11.4%的年均增长率,但同期北京的年均增长率仅为6.6%,尽管小幅高于上海(4.3%),但与江苏(16.4%)、浙江(24%)等地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见图2)。

最后,随着其他省市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北京高等教育留学生规模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将进一步减弱。北京在2011年公布实施“留学北京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在北京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规模超过6万人,并且首轮政策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同年,浙江决定实施“留学浙江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年留学生人数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以上,其中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超过50%(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占10%以上)。上海在2012年发布《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旨在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以及亚洲最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城市之一。该计划特别提出在继续推动上海纽约大学建设的同时,吸引若干所国外高校在上海合作举办独立高等教育机构。沪、浙两地在中外合作举办独立高等教育机构方面已经先行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北京留学生规模居全国第一的地位必将面临挑战。

(二)留学生数量持续上升,但学生结构有待改善

除规模外,留学生结构也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参考。过去几年,北京留学生规模除2009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出现负增长外,总体呈上升趋势,2006-2013年的整体增长幅度达到56%,但留学生结构有待完善。

在留学生的学历层次结构方面,近一半在京留学生是参与各种培训项目的非学历生,学历生中研究生比例持续提高,本科生比例有所下降,专科生比例显著降低。2006年,在京留学生中,研究生所占比例为7.6%(其中,博士生占2.9%,硕士生占4.7%);到2013年,这一比例升至16.9%(其中博士生占5.5%,硕士生占11.4%)(见表1)。从整体来看,北京本科及以上学历留学生占全体在京留学生比例从43.8%升至52.6%,非学历生所占比例仍然偏高。从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的角度来看,北京应逐步提升学历留学生比例,特别是来京攻读研究生学位,开展学科领域前沿研究的留学生比例。

在留学生的来源地方面,以亚洲为主,欧洲和北美洲次之。一直以来,北京高等教育留学生以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生源为主。2006-2013年,来自亚洲的留学生比例从75%降至64.5%。来自欧洲和非洲的留学生比例分别从12%和2.4%升至17.7%和6.4%(见表2)。来自北美洲的留学生比例经2011年的短暂上升后回落,近年保持在7.8%的水平。这一结构表明了北京高等教育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较大,但从留学生来源多元化和国际化长效发展的角度来看,北京应当重视如何增强高等教育对发达地区学生的吸引力。

(三)留学生比例稳步增长,但与国际都市相比仍有差距

在校留学生比例是国际通用的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主要指标。在这一指标方面,我国整体上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留学生人数比例首次突破0.3%,低于英国(16.8%)、美国(3.4%)、法国(11.9%)、俄罗斯(1.9%)、日本(3.6%)、韩国(1.9%)等国家[5]。在一直努力打造亚洲高等教育枢纽的新加坡,留学生比例甚至达到了22.8%[6]。北京高等教育在校留学生比例在2013年达到5.1%,仍然低于其他主要国际城市。以英国伦敦为例,2014年,伦敦高等教育留学生人数达到10.4万人,占伦敦高等教育注册学生总人数的28%。[7]

二、制约北京高校留学生规模的

内外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城市竞争力与人口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

首先,从在城市发展研究领域获得广泛认同的“全球城市指数” (Global Cities Index, GCI)和“全球城市综合实力指数” (Global Power City Index, GPCI)两大排名体系来看,北京目前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竞争力还不足以支撑高层次人才跨国流动发展需求。从2008年开始,美国《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携手科尔尼咨询公司(A. T. Kearney)和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以商业活动、人力资本、资讯交流、文化体验和政治参与五大维度的27项指标为基准,发布GCI年度排名。北京在2014年的GCI排名中首次跻身前10位——居第8位,但是在2015年的排名中回落至第9位,居于东京、中国香港、新加坡三座亚洲城市之后[8]。日本森纪念财团的城市战略研究所(Institute for Urban Strategies)从2008年开始发布GPCI年度排名。该排名以经济发展、技术研发、文化交流、宜居程度、城市环境、交通网络六大领域的70项指标为基准对全球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在GPCI排名中,北京在2012年上升至第11位后小幅回落,在2013年和2014年的排名中均保持在第14位。同样,在这个排名中,东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综合实力指数仍高于北京。[9]

其次,北京的人口国际化程度偏低,国际人才的聚集度不高。城市的人口国际化,是指外国人口数量占该城市总人口数量的比例,这是衡量城市开放性和多元化的重要指标。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口合计占北京市登记的常住人口的比例为0.6%,低于上海同年0.9%的水平,大幅落后于同期的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2010年,纽约外籍人口比例为36.8%[10];2011年,伦敦外籍人口比例为36.7%[11];2009年,巴黎外籍人口比例为22.8%[12]),与东京、中国香港、首尔等亚洲城市(2011年,东京与香港外籍人口比例为3.1%[13]和6.9%[14];2010年,首尔外籍人口比例为2.4%[15])相比也有差距。

(二)内部因素:北京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除城市竞争力与人口国际化两方面外部制约因素外,北京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与吸引力不足也是留学生教育缺乏长效发展动力的主要原因。对于留学生这一特殊国际人才流动群体而言,有没有全球领先的学术专家和世界前沿的科研能力,直接影响其流动方向与聚集程度?一项对澳大利亚高校留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选择留学院校的最重要因素[16]。可见,高校国际竞争力是吸引留学生的关键因素。

与亚洲其他主要城市相比,北京高等教育优质资源总量略显不足,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从《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15年亚洲大学排行榜”的百强大学来看,仅有3所大学位于北京,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首尔和东京分别有9所和7所大学入选,而我国的香港与台北也分别有6所和4所大学进入排名[17]。从城市之间的比较来看,北京高校的教学科研能力不高,蜚声世界的学术大师偏少,课程国际影响力较低,特色重点专业优势不明显,专业国际认可度不高,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与纽约、伦敦等城市及周边亚洲城市的高等教育存在差距。

三、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的未来发展策略

国际化城市作为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一般拥有知名高校提供优质高等教育,因此通常也是留学生首选的学习目的城市。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发现,从2008年到2012年,以纽约、洛杉矶、波士顿、旧金山、华盛顿、芝加哥、达拉斯、费城、圣何塞、迈阿密为中心的10个城市圈接纳了36.3%的赴美留学生。排在第一位的纽约城市圈凭借优质高等教育集聚效应,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全球竞争力,吸引的留学生人数比洛杉矶城市圈多48.8%,更是波士顿城市圈的近两倍[18]。当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成为北京城市战略新定位,随着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权,北京进一步发展留学生教育也具备了积极的经济文化环境。为此,本文以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五个度”为基础,为扩大北京高等教育留学生规模提出如下建议。

(一)凸显特色发展,推行国际化战略

留学生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而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也是吸引留学生的重要基础。为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全球就业能力,提升优质教学和科研成果产出,高校应制定不同层面的国际化战略措施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只有将国际化战略提升到攸关学校整体发展的顶层设计之中,才能全方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高等教育。但是,推动国际化发展应当把握“度”。高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是有条件的,既要考虑大学的外部环境,也要考虑大学的内部资源和实力。因此,高校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也不能唯国际化是从,而应秉持“与时俱进、量力而行、趁势而为”的原则,根据自身资源配置和状况进行准确定位,突出差异化和特色化,制定有目标、有步骤、有内容、有保障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力求既切合实际,又动态增长,持续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吸引全球优秀留学生。

(二)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发展导向不是高校办学的终极目标,而是战略选择和育人方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结果和影响,体现在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因此,国际化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要培养国际化人才,课程本身也应该具有国际化特征。提高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国际化维度,要在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过程(包括教学手段、课程方式等)中注重整合国际化因素。同时,在专业课程中适时引进国际学术前沿的最新成果,让学生以国际视角认识新事物,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对当今国际形势和国际事务分析、批判和思考的能力。此外,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改变单向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的国际化人才。

(三)调整留学生政策,支持学习和生活

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除了课程体系的内容支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也是培养学生具备沟通协作能力的最佳资源。不论是韩国延世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制定的住宿学院培养计划,还是日本早稻田大学制定的让本地学生为留学生提供学习建议和辅助咨询的“早稻田日语支持”计划,其人才培养理念都是让学生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协作的能力。以吸引留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要内容的韩国,近期再次调整留学生政策,提出在优势产业领域设置面向留学生的学位课程计划,扩大留学生服务中心的数量和规模,其决策动机正是提高留学生学习满意度[19]。一直以来,北京高校多采取留学生与本地学生分开学习和居住的管理模式,不利于中外学生的互动交流。随着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步伐不断前进,北京需要反思如何对留学生的在校管理机制进行调整与创新,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北京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

(四)明确优势领域,提高英语授课水平

高等教育国际化以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客观存在为前提,因此高校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是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人才流动的重要基础。但弥合差异与实现互补需要以共同的语言工具为载体。对于亚洲高校而言,语言问题是其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新加坡与中国香港的高校因坚持高比例的全英文授课而为本地高等教育的国际吸引力打下坚实基础,在此问题上曾经长期遭遇瓶颈的日本与韩国高校也在奋起直追。牛津大学教授苅谷刚彦(Takehiko Kariya)在经历了日本、英国高校的任教后表示, “除非在一些只有在本国才能学到、才能开展研究的领域,采用全球性的标准展示其具有国际公认的附加价值,否则非英语国家的大学毫无胜算”[20]。反观北京高等学校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学历层次结构也在逐步改善,但是,比较而言,高层次留学生数量仍然偏少,应当基于优势学科专业和重点研究领域打造高水平英语教学,提升对留学生的吸引力。

(五)加强信息推介,提升高校知名度

学校网站是高校形象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向留学生提供教育信息最为全面和便捷的平台。北京的高校几乎都开设了英文网页,但是部分学校的英文网页只有页面架构而无实时更新,或者只有标题介绍而无实际内容。目前,我国面向有意赴中国留学的学生开设了“留学中国”网站,同时“首都之窗”网站也在英文页面中设置了“留学北京”版面。然而,“留学中国”网站只是提供国内可以招收留学生高校的培养计划名称、授予学位、学习时长、授课语言、学习费用、入学时间、申请截止日期等初步信息,如果想要获得关于培养计划的具体内容,仍然需要通过链接到各个学校网站的英语网页进行查询。“留学北京”版面只能够为国外学生提供关于在北京留学的简略信息。可见,要提供实时有效的留学信息,北京各高校除了要在网站上提供中英文介绍信息之外,也要进一步加强留学门户网站的系统推介,提升在全球高等教育留学市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6-2013)[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013.

[3][4]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统计年鉴(2007-2014)[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014.

[5]OECD.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3: OECD Indicators[R].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13.

[6]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Global Education Digest 2012[R]. Montreal: UNESCO Publishing, 2012.

[7]London Higher.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2013/14-London [EB/OL]. http://www.londonhigher.ac.uk/fileadmin/documents/Publications_2015/LH_ HESAStudents2015.pdf, 2015-03-25.

[8]A. T. Kearney. Global Cities Index and Global Cities Outlook 2015[EB/OL]. https://www.atkearney.com/research-studies/global-cities-index/2015, 2015-05-20.

[9]Institute for Urban Strategies, MMF. Global Power City Index 2014[EB/OL]. http://www.mori-m-foundation.or.jp/gpci/pdf/GPCI14_E_Web.pdf, 2014-10-10.

[10]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State & County Quick Facts: New York City [EB/OL]. http://quickfacts.census.gov/qfd/states/36/3651000.html, 2013-06-27.

[11]The Migration Observa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London: Census Profile[EB/OL]. http://www.migrationobservatory.ox.ac.uk/briefings/london-census-profile, 2013-05-20.

[12]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魪tudes ?魪conomiques. Données Harmonisées des Recensements de la Population 1968-2009[EB/OL]. http://www.insee.fr/fr/themes/detail.asp?reg_id=0&ref_id=fd-rp19682009, 2012-05-12.

[13]東京都の統計. Tokyo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1[EB/OL]. http://www.toukei.metro.tokyo.jp/tnenkan/2011/tn11q3e002.htm, 2013-04-16.

[14]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 2011人口普查简要报告[EB/OL]. http://www.statistics.gov.hk/pub/B11200552011XXXXB0100.pdf, 2012-08-17.

[15]The Korea Times. Foreign Population in Seoul Continue to Dwindle[EB/OL]. http://www.koreatimes.co.kr/www/news/nation/2010/07/113_66455.html,2010-05-25.

[16]Russell, M. Marketing Education: A Review of Service Quality Perceptions amo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05(1): 65-77.

[17]Times Higher Education.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15[EB/OL]. https://www.timeshigher 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4-15/regional-ranking/region/asia, 2015-06-10.

[18]Neil Ruiz. The Geography of Foreign Students in U.S. Higher Education: Origins and Destinations[EB/OL]. http://www.immigrationresearch-info.org/system/files/geography_of_foreign_students.pdf, 2014-08-29.

[19]Sara Custer. Korea Revamps Plans to Attract Foreign Students[EB/OL]. http://thepienews.com/news/korea-revamps-plans-to-attract-foreign-students, 2015-07-20.

[20]苅谷刚彦. 为“国际竞争力”幻想所惑的日本大学改革[EB/OL]. http://www.nippon.com/cn/in-depth/a02803/, 2014-05-09.

编辑 吴婷 校对 许方舟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国际化大学的定义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