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探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的困境

2016-01-06于小棠李燊魏婉莹姚君

经济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

于小棠 李燊 魏婉莹 姚君

摘 要:《交通调查与分析》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学生从事一切交通工程相关工作的基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关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通过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了解到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受经营体制、财政体制、道路通信条件及管理水平等的限制,在发展进程中仍存在如规划工作较为滞后,规划的内容不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不足,法律法规保障缺位,政策支撑体系缺失,科学的财政补贴补偿制度缺位等困境。为此,通过探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的困境,进而稳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改革,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扶持力度。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建设 交通调查与分析 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F50;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41-03

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是为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通行能力、交通环境等研究提供准确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掌握交通调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重视交通调查的作用,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以本课程为基础探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的困境{1}。

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加尖锐,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进程。虽然,许多城市都在为推动公共交通建设开展了为数不少的实践,其中不乏有大胆创新的做法及模式。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激增,作为城市交通运输中坚力量的城市公共交通仍无法完全满足城市发展及居民出行之需。学者对于城市交通拥堵这一问题研究较多,其重点涉及交通网络布局、交通网络结构、交通规划、构建快速公共交通机制及加大力度改进城市轨道交通等诸多方面,这些研究也引进了国外大量先进的、最新的理论成果,但其对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得以直接使用的研究成果甚少,且不够深入系统。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交通调查与分析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剖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适用于我国本土特色的改革路径{2}。

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动因

(一)地位界定

城市公共交通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其能否得以高速运转关乎城市能否实现现代化及可持续性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也是城市这个动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城市社会经济活动水平的高低。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的重要命脉,是城市交通发展中的关键及重点,是我国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然伴随品,也是我国经济深入发展的重要基础{3}。

(二)优势: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动因

首先,其运载量较大,运送效率更高,占地面积较少。相比于私人交通工具,公共交通的效率更明显;从其所占用的道路空间资源这一视角看,公共交通也具有明显、可视的优点。

其次,其能源消耗、所需的运输成本皆较低,投资门槛较低,尾气污染也相对较少。据相关数据统计得知,无车日活动可节约燃油共计3300万升,所减少的有害气体排放量高达3000吨。因此,加大力度发展公共交通无疑对于控制污染、改善城市环境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有裨益。

第三,其方便出行,也更为安全。公车的车速一般较慢,行驶平稳,因此通常不易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更为罕见。据数据得知,小汽车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是公共汽车交通事故发生率的7.3倍,而轻轨、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事故率则更低。广大市民较为认可公共交通的安全属性。

第四,其适用性强,交通方式也更为灵活。比如,在客流量相对较大的地方则部署大型公交车,而对于客流量不确定的,则采取更灵活的交通方式。比如,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之一的出租车则可满足需求服务与自取自用。

最后,其利用技术手段得以更经济配置公共交通资源。

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电车、公共汽车作为主体,地面的常规交通仍然是我国城市主要的运输方式。然而,受经营体制、财政体制、道路通信条件及管理水平等的限制,城市公共交通在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不少困境,主要表现为:

首先,规划工作较为滞后,规划的内容不尽完善,各交通方式之间仍未实现良好衔接及协调。如轨道交通、出租车、公共电车等这些组成部分仍较难全面协调与发挥系统的整体性。

其次,基础设施的建设呈现严重不足的现状。公共交通线网的覆盖不够均衡,公交系统的建设步伐缓慢,公交运力的结构出现失衡,未能充分发挥其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大运量这一主力军作用。另外,公共交通的设施用地多数被侵占、被改变用途。

第三,系统、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障缺位,政策支撑体系缺失。目前我国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的法律规制体系仍不尽健全,导致政府在监管市场之时,缺乏应有的法律支持,也导致监管过程中出现主体不明确、权责不清楚、行为不够规范及监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政府的政策支持体系明显对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之投入不充分,也未能适时借鉴国外发展公共交通的优秀经验{4}。

第四,公交的场地建设出现严重不足,公交线网及场地的覆盖密度较低,公交换乘的枢纽设施也较为滞后,公交专用道路的建设步伐甚为缓慢。公交车辆的营运速度较低,尤其是在高峰时期,公交的运力尤为紧张,拥挤现象严重。此外,在一些中小城市,鉴于公共交通的可达性较差、公共交通服务设施覆盖密度小,导致居民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较低,影响居民生活水平,也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尚未构建一套合理、科学的财政补贴、补偿制度。从当下看,公共交通的公益性较难实现,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安全水平距离群众的需求仍存有一段较大差距。另外,车况较差、超载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对安全设施的投入不足,安全隐患较大。

第六,经营不合理、不规范。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企业存在垄断经营,导致公交的运行效率低。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企业竞争混乱,导致市场资源的浪费。此外,交通结构安排不科学,交通管理的设施较落后,交通管理的水平较低,进一步限制了现有交通设施的运输能力。

第七,交通基础设置的建设速度远远无法满足居民对交通的需求。

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完善路径

(一)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

1.科学规划场站的设置及配套设施。第一,城市政府将公共交通的场站及配套设施归入城市的旧城改造及新城的构建计划。第二,可将公共交通的场地纳入如包括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开发区、新建居住小区等在内的工程项目建设的内容,开展同步设计、建设、竣工及交费适用。对于那些已进入使用阶段的公交场所设施,则不可随意改变其用途{5}。而对于符合公交车辆通行条件的那些居住区,可在该处设置公交线路与相应的站点。第三,在城市重要交通干道上,可兴建港湾式的停靠站并配套完善其站台等。如有未依据规定而建设的公交场站,则一律不予通过审批及验收。

2.强化城市交通的换乘枢纽建设。交通换乘枢纽作为交通系统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在构建换乘枢纽中心时,对于符合条件的地区应加以大力构建,引入多种交通方式,方便居民出行,实现快速公共汽车、公共电车、轨道交通等的快捷换乘。此外,换乘枢纽中心还应配套建设,如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停车场,提供相应的线路图、指向标识、换乘指南、时刻表等服务设置,从而方便居民的使用。

3.促进智能公共交通的全面发展。要积极发挥高新技术的力量,对传统的公交系统进行改造,立基于信息化,助推智能公交系统的构建,引入公交线路运行的显示系统,构建多媒体综合查询机制及服务乘客的信息系统,方便广大乘客及时了解公交信息便于合理安排其出行。应大力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电脑营运管理体系、智能终端信息网络等,优化对车辆的指挥调度,从而提高运营的效率。

(二)确保城市公交通道路享有优先使用权

1.合理设置优先车道及优先通行的信号系统。应通过客观合理的论证,科学设置公交专用车道、优先车道、专用街道、路口专用道、单向优先专用道等,从而调整公交车辆与其他的社会车辆之间的路权使用、路权分配关系,提升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及道路资源的利用率。在发展公交优先车道时,还应配套设置直观、清晰的标识系统,确保公共交通流得以与其他的交通流确切区分,保证公交车辆的专用路权、优先路权。

2.强化优先车道及优先通行信号的全面管理。城市政府应构建公交优先车道的监控系统,强化优先车道及优先通行信号的全面管理,对那些占用公共汽车的专用道、扰乱公交车辆优先通行的那些社会车辆予以查处,确保公交车辆享有优先车道的使用权,保证优先通行信号的正常运转,从而提高公交车辆的准点率及运行速度。

(三)稳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改革

1.优化投融资体系。应依照市政公共事业改革的相关要求,鼓励社会资本如境外资本,通过合作、合资、委托经营的方式来参与公交的投资及兴建。将公交基础设施的建设于周边的地区用地进行统筹考虑,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建设的整体效益。

2.强化市场的监管。城市公交相关行政部门应强化对公交企业经营、服务质量的相关监管,从而规范该类企业的经营行为,对非法的营运行为予以严厉查处,确保公交的正常运行,可引入等级服务评定机制,加强行业的自律,逐渐提升企业的素养。

3.提高服务质量。公交企业应合理调度车辆、科学编制运行表,提高行车的密度,缩短乘客的候车时间等。还应加强相关设施的维护保养,为居民创建良好的出行环境。

(四)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扶持力度

1.加大财政支持。城市政府应对换乘枢纽、轨道交通、场站建设、车辆及相关设施的配置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及政策倾斜。政府性基金如城市公共事业的附加费与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应投入到城市交通建设中,对公共交通应适当有所倾斜。

2.合理推行补贴制度。对公交推行补偿政策、经济补贴,构建合理的成本费用评价体制及政策性的亏损评估机制,对公交企业的成本、费用开展以年度为单位的审计、评价工作,合理地界定政策性亏损,并对其予以合理的补贴。可对那些承担社会福利、完成政府指令任务而增加的支出,给予定期的专项补偿。

3.开展用地划拨。对城市公交规划所确定如停车场、首末站、保养场、换乘枢纽等设施,可采用划拨方式对其供地,优先保障公交设施建设用地。不可随意侵占公交设施用地,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的用途。

结语

总之,为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持续性、稳健发展,应致力于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确保城市公交通道路享有优先使用权,稳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改革,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扶持力度,才能摆脱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困境。

注释:

{1}汤伟.关于《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10(12)

{2}杨立珍.公路交通调查管理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5)

{3}胡润州.武汉城市公共交通存在主要问题及改善对策[J].综合运输,2012(3)

{4}李庚,马寿峰,贾宁.以可持续为核心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研究[J].综合运输,2014(8)

{5}严蓓蓓.公共产品理论视角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探析—以南京市为例[J].人民论坛,2014(29)

{6}曹建中.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论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4)

(作者单位:1.东北林业大学交通与运输学院;2.黑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第一作者简介:于小棠(1993—),男,汉族,东北林业大学交通与运输学院学生]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水性漆在轨道交通轮对上的应用研究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轨道交通出入段接□进路设计选型的探讨
漏泄电缆在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轨道交通安防系统设计方案的思考
轨道交通的宽窄带融合无线调度系统
PPP模式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国外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