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安徽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1-06汪琪

经济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安徽

汪琪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2006至2013年安徽出口相关数据,总结出安徽在出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省内各市出口发展不平衡;对美出口增长较快,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缓慢;贸易方式集中于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两种。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安徽出口的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 出口现状 存在的问题 优化出口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188-03

安徽地处中部,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来看,也处于中等水平。据安徽省统计局统计,2013年,安徽以19038.9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14位。众所周知,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因此,从这三个方面去找安徽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收到积极的效果。笔者将选取出口这个视角,来寻找安徽在出口方面存在的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2006年是安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所以本文选取2006—2013年的相关出口数据进行分析。

一、2006—2013年安徽出口现状

(一)出口总额(2009年除外)高速增长

考察自2006—2013年安徽出口总额(用X表示)变化情况(见表1),发现:除2009年安徽出口总额较前年相比出现下降之外,安徽每年出口商品总额均呈上升趋势,且增长较快。2006年,安徽出口总额仅为68.36亿美元。到2013年,安徽年出口总额达到282.56亿美元,是2006年出口总额的4.13倍,绝对量高出214.2亿美元。2006—2008年间,出口总额年增长率均超过28%,也正是在2008年安徽出口总额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13.53亿美元。然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安徽出口总额下降明显,减少了24.66亿美元。2010年,安徽年出口总额重回百亿美元,同比增长39.67%。接下来的三年里,安徽年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增长。回顾这8年里,安徽在出口总额的增长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工业制成品出口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

1.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是安徽出口总额高速增长的推动力量。表2列出了2006—2013年安徽初级产品出口额(XC)、初级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率(βC)、初级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XC/X)、工业制成品出口额(XG)、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率(βG)、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XG/X)、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与初级产品出口额的比值(XG/XC)。2006—2013年,每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均占据出口总额的90%以上。与之相对应的是,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占比均在10%以内。初级产品出口额2006年为4.25亿美元,2013年为18.23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额2006年是64.11亿美元,2013年达到264.33亿美元。比较2006年和2013年,安徽2013年的年出口总额比2006年的年出口总额高出214.2亿美元,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额高出200.22亿美元,而初级产品出口额仅高出13.98亿美元。可见,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是安徽出口总额高速增长的推动力量。

2.工业制成品出口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本文采用净出口比率指数(RNX)来衡量安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显示比较优势。净出口比率指数是指净出口与对外贸易总额的比值,取值区间为(-1,1),其中,极小值-1表示处于比较劣势,0表示存在中性优势,极大值1表示存在很强的优势{1}。由表3可以看出,除2010年的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比例指数只有0.34外,其他年份该指数值都在0.4以上。尤其是2012年,该指数达到0.61,即便在2013年出现下降,但是也有0.52,凸显出较强的显性比较优势。

3.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长迅速。表4列出了2006—2013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及其同比增长率。2006年机电产品出口额仅有23.3亿美元,2013年年出口额达到128.3亿美元,年出口能力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105亿美元。除2009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机电产品出口出现下降外,其余的七年时间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二、安徽出口存在的一些问题

1.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首先,机电产品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亟待提高。由表5可以看出,在2006—2013年这八年间,安徽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停留在34%~46%这个区间内波动。其次,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较低(见表5)。比较2006和2013年的安徽高新技术产品年出口额,发现仅从10.1亿美元增长到年出口额42.3亿美元的规模。最后,在安徽工业制成品出口中,纺织行业产品出口量处于领先行列,这与其作为安徽传统支柱产业的地位是分不开的。但是,安徽纺织行业长期依赖来料加工、贴牌生产{2},虽然出口量大,但是附加值不高,出口创汇能力有待加强。

2.安徽省内各市出口发展不平衡。根据对2006—2013年间安徽省内各地级市每年出口数据的观察,发现这些数据处于3000万美元~140亿美元之间,笔者通过将这个大区间分成四个小区间(3000万美元~1亿美元、1亿~10亿美元、10亿~40亿美元及40亿~140亿美元),然后统计不同年份落入这四个区间的城市个数(见表6),来更好地反映这八年来安徽各地级市出口水平。

2006年,只有合肥年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达到34.06亿美元。其余的16个城市出口额均低于10亿美元,其中,又有7个城市的出口额是低于1亿美元的。随后的七年里,安徽省内各地级市的年出口额总体上处于增长状态下,但是,到2013年,年出口额10亿美元以下的城市仍占一半。而且,年出口额10亿美元以下的城市出现显著下降是直到2012年才实现的,在2011年,仍有14个城市的年出口额低于10亿美元。可见,这些城市的出口发展是相当缓慢的。

与省内其他城市较低的出口额相比,合肥出口额长期独占鳌头,2006—2013年合肥每年出口额占当年安徽出口总额的比重平均为47.79%。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城市年出口额与合肥年出口额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因2006—2013年芜湖市年出口额在全省一直居于第二,所以以合肥与芜湖年出口额的差额来说明这个问题。2006年,差额就已达到27.58亿美元,到2012年,差额达到最大为102.58亿美元。

3.对美出口增长较快,而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口增长缓慢。虽然安徽出口的货物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很多国家,但是通过观察2006—2013年安徽同各国(地区)的出口数额,不难发现安徽对美国的出口额八年间增长较快,而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增长较慢。2006年,安徽对美国出口额为9.61亿美元,位居第一。与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的日本、韩国相比,拉开的差距并不大,此时安徽对日、韩年出口额分别为5.01亿美元、4.52亿美元。而且这时安徽对各国(地区)的年出口额都不多,没有超过10亿美元的。随着安徽对外贸易的发展,发现虽然年出口总额增长较快,但是观察每年安徽同各国(地区)的出口额,发现仅对美国年出口额增长较多,对其他国家(地区)的年出口额增长不显著。2007年安徽同美国的年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而直到2012年,对日本年出口额成为继对美国后,第二个突破10亿美元的。2013年,安徽只对三个国家(美国、日本、马来西亚)、一个地区(中国香港)的年出口突破10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出口额为42.25亿美元、对中国香港地区出口13.23亿美元、对日本出口12.59亿美元、对马来西亚出口10.94亿美元,而对其他国家(地区)的年出口额均低于10亿美元。可见,安徽同各国(地区)的出口额除对美国年出口额增长显著外,对其他国家(地区)的年出口额增长缓慢。

4.出口贸易方式集中于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两种。观察2008—2013年每年安徽不同出口贸易方式下的出口额数据,发现: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的贸易额之和占据出口总额的比重均在90%以上,其中一般贸易占比均在70%多;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额占比均不超过1.1%;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的出口额占比均不超过5%;保税仓库出境货物出口额占比均不超过1%;每年补偿贸易、寄售代销贸易、易货贸易以及2008—2012年租赁贸易、2008—2011年的出料加工贸易、2008和2009年的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等的出口占比均为0;2013年租赁贸易出口占比为0.01%;2012和2013年的出料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额占比分别为0.07%和0.08%;2010—2013年的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出口占比均低于0.3%。可见,安徽出口贸易方式的种类亟待丰富。

三、优化安徽出口的对策建议

1.继续促进安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过去安徽在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方面,进步明显。从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来看,每年都能维持在90%以上。但是,从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可以看出,安徽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道路要走。第一,在提高机电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的同时,要逐步提高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在机电产品出口中的比重。第二,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近年来,安徽在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器零件、陆路车辆、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金属制品出口方面的能力加强,且领先于除纺织产品外的其他出口商品,这与安徽近年来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安徽要鼓励这些具有创汇能力的行业在努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同时,加大相关机电产品出口,以促进出口创汇。此外,近些年,安徽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不少进步,可以鼓励这些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一些企业产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第三,对于一些附加值不高而安徽又具有一定优势的传统产业的产品出口,如纺织产品,要通过提高生产技术、品牌建设等来提高该类产品的附加值,以提高其出口创汇能力。

2.统筹各市出口发展。在安徽省各市出口发展中,合肥遥遥领先,而省内其他城市出口创汇能力较弱。政府应该统筹各市发展,根据各市在劳动力、资本、技术、资源禀赋等方面的不同优势,鼓励和支持各市因地制宜地发展壮大相关产业,使其产品在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安徽省内各市要抓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经济圈、皖北城市群等建设带来的机遇,发展壮大各市支柱产业,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要以生产出具有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品牌知名度的产品为目标,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这样,在对外出口中才能获得高附加值的回报,提升出口创汇能力。

3.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注意到安徽对美国出口增长较快,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缓慢。这使安徽在对美出口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外汇收入的同时,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依赖也在逐渐增强,这样容易因发生突然事件而导致重大损失。近些年来,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对安徽扩大相关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安徽应在保持对美及其他发达国家出口增长的同时,逐渐加大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此外,由于安徽出口集中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以2013年为例,安徽对这三大洲的出口总额占比78.87%,所以安徽在扩大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同时,要注意开拓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

4.丰富安徽出口贸易方式。在国际贸易中,为了促进贸易的达成,国际贸易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贸易方式,如:经销、代理、加工贸易(又包含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境外加工)、对销贸易、寄售、展卖、拍卖、招投标、期货交易、电子商务、无纸贸易等。{3}而安徽对外贸易方式集中于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两种。在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只比较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贸易方式,且不包含境外加工贸易)主要是通过一般贸易出口实现的。因此,一方面,安徽应当在提高一般贸易出口额的同时,努力提升一般贸易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另一方面,安徽应当加快传统加工贸易(不包括境外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对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加工贸易全面转型升级的基础,而具有销售控制权的加工贸易企业将成为我国加工贸易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主体。此外,安徽应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到国外投资办厂,可以在绕过贸易壁垒的情况下,促进安徽省的设备、原材料、零配件等的出口。除了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还存在如上所述的许多其他的贸易方式,随着贸易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新的贸易方式出现,以服务于对外贸易。安徽应丰富对外贸易方式,提高其他贸易方式在安徽对外贸易中的使用,使安徽出口更具活力,促进安徽出口不断发展。

注释:

{1}2007—2014年安徽统计年鉴,本段出现的数据均来自相关年份的安徽统计年鉴。

{2}2009—2014年安徽统计年鉴,本段出现的数据是基于相关年份的安徽统计年鉴数据。

{3}根据2014年安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来。

参考文献:

[1] 冯德连,徐松.国际贸易教程[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31

[2]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3年安徽省工业行业发展报告[EB/OL].http://www.aheic.gov.cn/info_view.jsp?strId=

13992593234953982&view_type=2,2014-04-29

[3] 黎孝先,王健.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357

[4] 杜运苏.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不同贸易方式和企业性质[J].国际贸易问题,2014(9)

[5] 沈玉良,孙楚仁,徐美娜等.贸易方式、生产控制与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2009(10)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安徽
门外谈诗词——在安徽师大的一次演讲
《安徽记事》
“非油到家”到安徽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5.回声
安徽高速公路养护之势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