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国学那畔行

2016-01-05黎文雯曾维平

江西教育B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上饶县国学课程

黎文雯 曾维平

“灵山之巅,彩彻区明。信水之滨,岸芷汀兰。”坐落于灵山信水间的上饶县,全县中小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论语》《孟子》《孙子兵法》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已成为校园的时尚。万千学子诵古风,百千经典润桃红。学生作对子、师生写诗词的场景,在校园里常常可见。中小学教育氤氲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中。6年前,上饶县中小学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启蒙读物了解甚少,而今,上饶县一大批国学教师却能对经典文化如数家珍。是什么促成了上饶县中小学国学教育的转变?在此中又是如何山一程、水一程地迈步前行的?记者怀着好奇之心,在上饶县国学教研员胡玉恒的引领下,走进了国学的校园,深入国学课堂,展开了追问式探访。

四维一体,构建国学教育实施框架

“文以载道,道以文兴。”2009年,上饶县举“打造教育名县”之旗,在全省率先推行县域化“经典育人,文化兴校”发展战略。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为研究课题,成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信息资源有效应用对策研究”总课题组国学教育实验区,把国学教育纳入全县的“精读百书”工程,从而拉开了上饶县区域化推进国学教育的帷幕。

然而,在中小学国学教育探索初期,一系列的难题摆在县教体局领导面前。中小学的国学课程目标是什么?什么样的国学教材适合学生?国学课该怎么上?国学教育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上饶县教体局组织教研室主任、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调研论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最终达成一致的国学教育发展指导思想。上饶县立足于提升学校教育文化品位的高度,把国学教育研究作为学校文化与道德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采用疏其渠、固其干、强其根、拓其间的思路,推行“三课一动”(三课即课程管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一动即国学主题活动)的四维实施策略:以课程管理为“主渠”,增强实施力度;以课程教学为“主干”,强化实施效度;以课题研究为“主根”,挖掘实施深度;以教育活动为侧翼,拓宽实施广度。构建国学教育“四维一体”的实施框架,推动区域性特色校本课程的运行,进一步深化国学教育。

上饶县的国学教育几乎是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开展起来的,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继承,也没有专业的师资匹配,更没有高水准的团队引领。上饶县教体局决定以课程设置为切入点,本着先实验后推行的指导思路,采取整体部署、分步推进的办法,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情智发展,先易后难,先小学后中学,由《弟子规》一门国学课程的普及逐步推广为《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论语》《孟子》《孙子兵法》等八门国学课程,形成国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同时,每年投入120余万元,为全县学生免费提供国学教材,在学校建立国学循环教材资源库,实现教材循环使用。

“国学教学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个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地构建一种氛围,让国学学习成为学生的幸福旅程。”上饶县清水小学教师郑兴文如是说。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怎样在教育期待与文化断层的沟壑中,在文化传承与文化时差的裂痕中,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培养学生对国学课程的浓厚兴趣,是深化国学教育的前提条件。上饶县的国学课程教学以知识积累、思维启迪、能力培养、品性陶冶为育人方向,遵循习其文、悟其法、察其理、承其道的教育宗旨。教师采用知音入韵、熟读成诵、明意悟理、生活导行的“四环”教学模式,运用诵读化、故事化、情境化、生活化的“四化”教学理念,化文辞为声韵,化素材为故事,化事理为情境,化训练为生活。在国学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援引典故与背景,内嵌情境与案例,近接时代与生活,彰显教材内容的形象性,增强学习过程的情趣性,突出多元对话的思辨性,降低教材的枯涩感,努力缩小学习内容与学生心理上的差距,为学生主动参与国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四环模式”与“四化理念”的推行,为国学教学开创了可借鉴的教学构建,优化了教学环节,规范了课堂教学。

为了保证国学教育在全县各学校的统一推进,县教体局制定了《国学教育实施方案》,下发了《国学实施指导意见》,要求各学校从校本课程中每周单列一个课时作为国学教育专用课时,各年级的国学教育,统一课程教材,统一课程目标,统一课时设置,统一教学进度,确保国学教育的质与量。

三环接力,打造国学教学研究梯队

上饶县教体局为了进一步深化国学教育研究和构建课堂教学体系,推动国学教育的持续发展,从2010年开始打造国学教育三环接力的研究梯队。增设国学教学专职教研员,作为国学教育的项目发展技术策划,并从全县28名受表彰的中小学优秀国学教师中择优选拔出8名最具有研究潜质的优秀国学教师,组建成以国学教研员为引领,以8名优秀国学教师为骨干的“上饶县中小学国学教学研究‘薪火工作室”,负责全县中小学国学教育教学的模式构建、策略组合、教学评价、教材分析,作为区域化推进国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前锋”。同年,全县各中小学组建国学教学教研组,作为县级国学教学教研的推广性平台,进一步巩固乡镇学校国学教学教研阵地,形成区域性国学教研的“中锋”,着力将“前锋”的课堂构建策略转化为乡镇国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大力开展适用性研究。各学校以国学骨干教师为引领主力,以国学兼职教师为推进主体,形成区域性国学教研的“后卫”。国学教研“后卫”着重根据县域性的课堂模式、构建策略、教学目标,大力开展实践性研究。从而形成国学教学研究项目构建性、推广性、实践性三层研究的分工与衔接。

上饶县国学教学研究梯队是一支完完全全的本土化实践研究队伍,他们克服过度依赖外来资源的心理,发扬自力更生的作风,努力建设本土化的资源库,让项目研究落地生根,实现成果的充分转化。“薪火”工作室采取项目模块分工、同力协作的办法,以实验校为基地,开展教材分析运用、“四环”教学模式、“四化”教学策略、目标性评价体系四项研究。同时依托网络,建立上饶县中小学国学教师QQ群作为“薪火”工作室与各中小学教研组长、国学教师的活动平台,实现网络平台上的成果发布、通知传达、问卷调查、即时研讨。千锤百炼出真金,6年来,上饶县国学教育研究“薪火”工作室先后完成八门国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构建,《弟子规》全册40课教学设计,制作并下发五门课程的示范性精品课光盘259张。“薪火”工作室成员三次成功举办了全县中小学国学教材教法构建性培训,培训全县国学教师共计1200人,探索出国学教研三环接力、走本土化教研促发展的道路。

上饶县第一小学的曾维良老师在执教国学课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的短短时间里,带领班上的学生创作了三百多首诗,这些学生的作品被发布到QQ群上时,老师、家长都对孩子们的文学创造力惊叹不已!工作室专家十分重视和培养像曾维良这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老师,并根据相关条件进行考核,按业绩给予奖励。

作为上饶县中小学国学教学研究“薪火”工作室的核心力量,上饶县国学教研员胡玉恒一直致力于组建区域性国学教学实验项目的研发团队,培养一批国学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火炬手”,努力打造本土化国学教学的精英团队,深化国学课堂研究的后驱力,促进国学教学区域性特色化发展,全力推进国学教育实践性研究。现在这个研究团队的成员正在各个基地学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14年10月,13名教师代表上饶县赴成都参加第四届全国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大赛。经过激烈角逐,2人获得特等奖,8人获一等奖。借助国学教育QQ群和建设跨县域的网络教研平台,几年来,国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应中华书局、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西师大教育系等邀请,承担了多个国学教育培训的授课任务。

四化组合,丰富国学教学课堂内涵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这平仄起伏的回响中重温词人的内心情怀,感受词的格律之美……”上饶县第一小学的郑志刚老师正在给六年级的学生上国学课。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按照“字正腔圆,依字行腔,平长仄短”的朗诵规则把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长相思》读得抑扬顿挫,荡气回肠。这样诵读有韵、品读有境、运行有法的国学课让记者大开眼界,郑老师的国学素养让人心生佩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几年,一些学校仍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更别提还要将国学教育纳入本校课程。况且,国学课程种类繁多,不同的课程在语言形式、内容结构、思想体系、教育功能等方面都存在鲜明的差异性。如何改变国学教学单一枯燥的讲解与囫囵吞枣式的背诵模式,丰富国学课堂的内涵?上饶县国学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四化”(诵读化、故事化、情境化、生活化)教学理念。2011年秋,上饶县中小学国学教学研究“薪火”工作室,把“四化”教学策略作为自变量,把学生心理与行为作为因变量,建立了8个项目实验组、8个实验校、16个实验对比班级,选定不同层次的160名学生作为实验观察的分析对象,围绕“四化”教学策略的运用,采用摄像定位回放的方法,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信息接收的完整度、主动参与的次数、思维形成的广度、深度等方面建立统计数据,运用微格分析诊断法、环节层次分析法、对象纵横向比较法、目标达成测评法等综合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四化”教学策略对学生心理与行为的有效影响。经过3年的研究实践,完成了课题研究由概念到策略,由策略到机制的课堂构建,基本解决了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目标把握难、课堂构建难、文本深入难、诵读推进难的“四难”问题。

以课堂阅读方式为例,由于受单纯追求阅读速度与阅读信息量这一阅读需要的误导,近年来,默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阅读的霸主地位,成了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主导形式,造成了走马观花式的肤浅记忆,而诵读却成为阅读经典作品的“贵族”,仅仅是阅读课堂的点缀。在所有的阅读方式中,诵读强调心到、口到、眼到,是最令人费神的一种方式,需要调动阅读者的心智、眼神、口舌,强调同步参与,才能在回旋复沓中把外界语言进行固化。作为国学老师,首先要具有扎实的诵读基本功,其次要在课堂上细化诵读的活动目标,划分诵读的训练层次,教会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在郑志刚的国学诗词课上,从头至尾都贯穿了诵读训练,他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悟韵、悟情、悟境、悟法。国学课堂要借助传统的诵读方法,淡化诵读的目的性意义,强化诵读的过程比较与内心体验,在现有的朗读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的改良,不仅重视诵读过程对经典作品音韵之美的外显,更追求经典作品的情感外化,从而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实现音韵与情感的统一。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平长仄短、平轻仄重、平缓仄急、因情抑扬、由文顿挫是诵读化教学策略实施的基本要求。它巧妙地将文辞转化为音韵,为后面读中联想、读中感悟、读文化情的环节奠定基础,形成以读为主的课堂框架。诵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打破了经典篇目教学的两种格局:默读主导下学生快速浏览造成的快速遗忘的现象和经典篇目朗读要求泛化的现象。当我们走在校园里,听到从教室里传出来的节奏分明、富有感情的琅琅书声,就仿佛回到了那个“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辉煌灿烂的时代。

三课贯通,延伸国学教育实践阵地

曾客居上饶的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提出“知先行后”的知行观,国学教育要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必须内化到学生们的行动中,让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只有推动国学教育成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家庭幸福、社会健康的共同需要,才能让国学教育成为有根的教育。上饶县教体局坚持以课程为源,以课堂为支,以学生的社团活动与社会家庭实践为流,推动国学教育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学校走向家庭,由文化走向生命,将国学教育的文化弘扬与道德重塑,文化学习与道德实践融贯起来。这种国学教育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家庭大课堂三课链接的实践方式使得上饶县的国学教育展现于课堂,深化于学校,闻名于社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上饶县第二小学是国学教育教学研究示范基地,也是全国国学教育示范校。记者一行刚走近学校,就被以书卷竹简为主要设计元素,将《论语》经典语录镌刻其上的校门吸引住了,站在门口就仿佛在聆听先哲的教诲。走进校园,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国学文化气息。孔子雕像、走廊文化、楼道文化、视点文化处处都成为校园美丽的风景。随便走入一栋教学楼,从古籍经典诗词的展示,到曲艺、龙灯、青花、紫砂壶等中国特色文化内容的介绍,再到师生们的国画作品、书法作品展览,让人仿佛置身于浩瀚无际的国学海洋。

除了在校园环境里融入国学文化,二小还实实在在地落实国学课程。学校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国学教师,自主开发了《二小弟子规》《开启心灵》《情趣阅读》《中国古诗词欣赏》等校本教材,在保证每周1课时的地方国学课程的同时增加0.5到1课时的校本国学课程。根据县国学教育的“四化”策略,狠抓诵读积累,组织了每日五读、每月一主题践行《弟子规》、每学期趣味背诵大比拼、每年师生“金秋经典诵读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校充分利用社团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技能教育,比如国画、书法、剪纸、民乐、民族舞蹈、武术等,既能培养学生的特长,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小把国学教育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家庭大课堂三者紧密结合,以家校良性互动促发展所获得的成效仅仅是上饶县国学教育的一个缩影。以国学课程为载体,在全县中小学建立以国学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社团已成为各校国学教育的亮点。以《声律启蒙》为载体,建立了楹联学社、典故知源学社;以《中国古典诗词欣赏》为载体,建立了诗词学社、诗词吟诵学社;以《孙子兵法》为载体,建立了“谋略开讲”“名将评说”;以《论语》《孟子》为载体,结合社会家庭的生活事例,开设的“你我他是非评谈”学社……正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激活师生主动参与到校园国学文化的建设当中。“之前很多孩子在家里被娇宠着,家长把孩子的生活都包办了。通过国学教育和相关活动的开展,孩子们无论是韵文的积累还是言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上饶县五小教师刘晓仙对全班64位学生展开了调查,“孩子们懂事多了,家长还经常在微信里分享孩子的变化:‘今天孩子主动为我挤牙膏‘孩子正给准备出门的爷爷擦皮鞋……”

“山高飞流瀑,瀑长佳木秀。”引文化之活水,育教育之佳木,成了上饶县发展教育的新方向。2015年,“上饶县中小学国学教学研究名师工作室”正式升格为“上饶县中小学国学教育教学研究专家工作室”。

“樱花三月落饶州,朵朵含珠不知愁。月光皎皎薄纱下,静夜无声更娇羞。”“幽幽山涧鸟啼丛,静静芽儿萌溪中。潇潇雨,落梧桐。初春每逢花似锦,东风便来舞落红。蝶伴蛱,双飞梦”……如今,更多的学生学会吟诗作对,乐学知用,正在用自己的诗词写自己的生活,用经典的思想指引着自己的实践,上饶县国学教育正呈现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星火燎原之态势。

责任编辑 王慧

猜你喜欢

上饶县国学课程
“垂”改成“掉”,好不好?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探讨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策略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