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廈活化尚未見實際的成效

2016-01-05

澳门月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工業行業社會

由於澳門旅遊業和地產業的快速發展,進入90年代後,澳門工業的增長速度逐漸下降,甚至出現連年負增長,不少本地企業將部分工序及有關的生產轉移到中國內地,在澳門本地生產總值中,工業的比重也明顯下降,工業已不再是澳門最大的支柱產業。在此種情況下,工廈的使用率也就降低了,作為商業寫字樓,工廈太過於老舊,格局也不適用,作為住宅,工廈更是欠缺很多必要的條件。政府提出工廈活化政策後,卻並沒有看到很多成功活化的案例,那麼,澳門當下的活化政策是何種局面?該政策對本澳持續發展是否正面?

澳門工聯副理事長李振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政府推出工廈活化措施的初衷是通過將本澳長期空置的工業大廈改造成住宅單位,在更加有效利用本澳土地資源及改善社區環境的基礎上,為本澳居民提供多元化的置業選擇,有助於緩解本澳住宅樓宇供應不足及樓價過高的問題。從政府的出發點看,該政策的出臺是有其積極意義的。但該措施出臺之後遇冷,社會上批評聲音不斷,暗示該措施並沒有得到社會各界充分的認同和支持。不過,工廈活化措施經過四年多的運行,政府已經收集到了大量的數據,正在對該項政策進行檢討,研究如何完善相關措施,可能會推出後續改進計劃,因此現在對該政策對本澳持續發展是否正面進行評論為時尚早。其實,政府出臺的每一項民生措施,其服務的對象都是本澳居民。因此,評判一項民生措施是否成功、正面與否,關鍵是要看該措施實施的效果如何,看社會如何評價,而不是看某個個人或某個團體的論斷。如果廣大的澳門居民對政府的民生措施滿意、認同的話,那麼這項措施就是成功的、正面的。如果大多數澳門居民不認同政府的民生措施、批評多於表揚的話,那麼政府就應該及時反思,看看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傾聽民聲,吸取民意,完善措施,使其符合社會實際需求。

時事評論員梁啟賢則認為沒到很正面的程度,他說:“起碼在我的觀察範圍中,很少有這些活化的工程進行,反而香港會有一些類似的工程在做。例如將南區的工廠大廈變成酒店,但本澳並沒有這種工程出現,當然可能有些是民間自發的活化,我看到很多大廈都改變了用途,變成了一些聚會的場地、體育場地,像室內足球,甚至是一些創作室也有,甚至改變成教會、社會服務中心等等都有,當然這可能是民間自己發揮的創意。”在他看來,政府推出活化政策後,並沒有繼續的跟進,政府沒有刻意去鼓勵做這個事情,但是如果有相關的改動,也不會去進行太多的規管。

本地建築師呂澤強同樣認為澳門當下的工廈活化至今來說都沒什麼熱烈反應。他分析指出,工廈活化會涉及很多方面,例如業權問題,補償金錢的問題,所以儘管政府推出這個計劃已有兩三年,但是只有十一間工廈將會拆掉重建,也有一些規模小一點的建成一些設計中心。澳門工業大廈主要都是70、80年代建成的,至今已經是超過三十年了,所以這些大廈結構的老化是比其他大廈老化程度快,未來如何合理利用工廈是值得仔細探討和研究的。

中原地產董事何兆恆覺得工廈活化是一個很正面的標題,但是內容和細則是值得大家去仔細研究的。他說:“活化工廈的目標就是希望為城市帶來一些空間、可以讓更多人去使用。但是這些空間的目標是給什麼人使用呢?當時政府提出兩個方向,第一個是希望可以緩解一些住宅供應量不足的情況,但似乎到今天能夠批到成為住宅的項目都屈指可數。第二個就是類似香港的活化工廈的計劃,可以令一些未必能付得起高額租金但卻需要很大地方的行業,如創作、音樂、設計需要舞臺、培訓室等大地方的行業,活化工廈的成效是希望可以協助這些行業的運營。這些行業也是希望工業大廈是乾淨的,在門面管理各方面都做好些。但似乎澳門工業大廈的管理都像舊式的工廠大廈、倉庫為主,一些配套稍微好一點的工業大廈似乎是沒有的,這些也導致澳門工廈活化政策幾乎少有人詢問。

無可否認的是,政府推出工廈活化政策是為了改善澳門的工廈現狀,希望能讓這些老舊的工廈得到新的發展,既避免浪費了工廈的現有資源,也讓其他需要有空間發展的行業能夠物盡其用,為工廈注入新的血液。無奈政策推出後,由於各方面的缺失,導致政策停滯不前,實屬遺憾。

猜你喜欢

工業行業社會
最新出版行业标准
最新出版行业标准
Can heritage protection projects give new life to China’s abandoned factories?
光影视界
COMPLAINER’S CALAMITY
行业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