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作教育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的地位

2016-01-04辛利庄弼周毅

体育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意会身心身体

辛利 庄弼 周毅

摘 要:对意会知识与幼儿动作学习之间的关系、动作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幼儿阶段是基本动作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分析,提出了以发展基本动作为主线的幼儿园活动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设性思路,为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动作教育、通过动作教育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幼儿体育;动作教育;幼儿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6-0071-04

Abstract: The authors elaborated and analyzed such contents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cit knowledge and children movement learning, implicit education functions of movement curriculum, and that children stage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basic movement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etc, and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ideas for building a kindergarten activity curriculum system that bases its main theme on developing basic movements, 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criterion for kindergartens to implement movement education on children, and for boosting their comprehensiv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via movement education.

Key words: children sports;movement education;kindergarten curriculum

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课程主要的职责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问题。课程的设置与组织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幼儿园是对3~6岁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场所,在这人生的特殊年龄段,必须要有与幼儿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特定课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指出:由于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就更加需要对知识的价值进行比较,从而把有限的学习时间花在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上。可见,在人生的每个特殊阶段都应该设计出最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不致使其人生由于教育者设计的无效性而荒废。因此,在幼儿园阶段的课程如何组织才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引发学习兴趣,进而养成思考和学习的良好品质,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

纵观国外教育的发展历史,20世纪60年代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称为世界教育目标分类的主流理论,但由于对动作领域目标的操作化研究比认知和情感领域晚,所以比起前二者的研究也显得比较薄弱,一直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对其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的研究却早已有之。例如,洛克[2]就较早论述了体育便是游戏,它对幼儿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为后来世界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国内的情况看,我们的教育和体育教育都受前苏联教育观的影响,更多的研究涉足的是儿童的认知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高考制度的恢复和愈演愈烈的“一考定终身”、“不输在起跑线”等价值取向的不断强化,全面教育中的身体动作教育基本成为了泡影,在人们的教育价值观中身体活动似乎就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动作教育一直被中外教育家所推崇,它在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上有独特的优势与特殊的功能。因此,对以身体动作优先发展为核心的幼儿园课程设置策略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1 意会知识视野下的儿童动作教育的重要性

1.1 波兰尼的意会知识含义

波兰尼提出的意会知识被称为是“认识论上的第三次哥白尼式的革命”[3]5,波蘭尼[3]10认为:“人类知识有两种:诸如书面文字、地图或者数学公式里所展示出来的,通常被人们描述为知识的东西仅是其中之一而已;另一些未被精确化的知识则是另一种形式的人类知识。比如我们在实施某种行动之时怀有的关于行动对象之知识。假如我们将前者称为言传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后者则称作意会知识(tacit knowledge)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人类始终意会地知道自己正在支持(holding)自己的言传知识为真。”身心合一是意会认识的最大特征,身体化活动是意会认识的重要构成要素。“我们的身体总是作为从理智上和实践上控制,我们总是通过附带地意识到外部物体在我们身体内造成的冲击以及身体发出的回应来观察外部事物。人类关于这个世界的一切有意识的行事,都牵涉到对自身身体的附带性应用”[4]。波兰尼[3]219认为,身体是认知运转的基础,是每一个人接触外部世界时操作的最初工具,它决定了人的认知方式及功能特征。波兰尼的意会知识指的是那种不可能用我们的语言系统明确表达出来的知识,它只能借助于一种身体力行的参与来获得,具有鲜明的修改特征。波兰尼[3]219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曾经误以为是全部知识的言传知识只不过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之顶罢了,水面之下还潜埋着宏大的深层意识活动群——意会认识系统。从人类知识的构成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动作教育是开发儿童与向儿童传授人类意会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最佳时期。

1.2 意会知识与儿童动作教育

动作教育是指通过身体运动技能的活动或创造性运动的增进,来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5]。动作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由神经系统、肌肉协调共同参与的系统发展。动作是人类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发展领域,是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幼儿对语言术语的理解程度远远落后于对身体动作的学习与理解,他们更多地是在观察中进行模仿,通过自身的神经系统与肌肉协调配合进行内隐式学习,从而开发与发展意会知识。因此,动作教育是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及动作发展规律的,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通过动作教育,有利于幼儿摆脱对成人的过多依赖,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为以后更好地生活做准备。

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等方面,这几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贯穿一生。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具

幼儿动作教育的内容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不论游戏还是单个动作,活动都应在反射动作的基础上发展“基本-基础动作”为主线、并促进知觉能力的提高,为将来的体能和复杂技巧动作奠定基础。比如,我们可以编排发展肌肉的动作,包括大肌肉动作(粗大动作)和小肌肉动作(精细动作),大肌肉动作又包括位移技能(跑步、单脚跳、双脚跳等)、非位移技能(扭转、转身、弯腰等)、操作技能(投掷、接球,踢球)等。小肌肉动作包括拿筷子、写字、画画等技能。我们可以给小朋友安排篮球的内容,如一些篮球投篮的动作,但投篮进球并不是目的,主要是为发展儿童的投掷这一基本动作,发展他们的眼手协调能力等,为以后的动作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投掷动作来发展他们的大肌肉群;通过拿筷子、写字、剪纸、折纸和绘画结合起来,玩弹玻璃球,练习手的动作协调性,发展他们的精细动作。幼儿园课程内容不是随意的、主观的,而是有理论依据支撑的,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符合人的动作发展理论,把握幼儿动作发展的敏感期,通过动作教育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根据人类动作发展规律,在什么时间段,应该学习与发展什么动作,教师就应该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如果能将这些基本动作,合理编排或加以组合,并创设适宜于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主动运用到幼儿园课程中,必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充分体现教育的完整价值。

在幼儿园传统课程设置中,过多地关注了言传知识课程的开设,而对于与意会知识密切关联的身体活动课程,特别是动作教育课程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从幼儿发展的顺序看,动作发展要先于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而对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在动作发展敏感期及时实施动作教育,不但能影响儿童身体动作和体能本身的发展,也能促进其认知能力和情感的发展,这充分彰显了动作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为了促成动作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教育效果最大化,在幼儿园阶段对儿童施行以动作教育为主线的课程编制策略是值得推崇的。

参考文献:

[1] 赫伯特·斯宾塞. 教育论[M]. 胡毅,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5.

[2] 洛克J. 教育漫话[M]. 傅任敢,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9.

[3] 迈克尔·波兰尼. 科学、信仰与社会[M]. 王靖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5.

[4] 李白鹤. 默会维度上认识理想的重建——波蘭尼默会认识论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8.

[5] 钱建龙. 对动作教育的若干思考[J]. 体育学刊,2007,14(1):82-84.

[6] 哈罗A J,辛普森E J. 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分册动作技能领域[M]. 施良方,唐晓杰,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7]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M]. 傅任敢,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12.

猜你喜欢

意会身心身体
论柯林斯的意会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启示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给身心降个温
身体力“形”
陈思照:音乐可让两岸神通意会
意会(TASTE ITALY)正式上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