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2016-01-04范玲

文教资料 2015年25期
关键词:儿歌幼儿教师教学活动

范玲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安阳 455000)

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范玲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安阳 455000)

语言是幼儿发展智力和社交能力的核心因素,然而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实施中存在低效问题。本文主要从语言教学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组织和教师素质四个方面分析问题,相应地从制定恰当语言教育活动目标、选择适宜的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科学组织语言教育活动过程和提高教师自身分析、运用语言能力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对策。

幼儿教师 语言教学 问题 对策

一、问题提出

语言是幼儿发展智力和社交能力的核心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婴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经笔者观察,幼儿园集体语言教学活动实施存在低效问题。许多所谓的“优秀的语言教学活动”只是表面上气氛热烈,形式多样。实际上,对于整个活动教师根本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与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缺乏有效性,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之后并未获得实质性发展。

二、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一)活动目标的观察结果与分析

领域核心目标有待突出提高。

每一种活动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目标和教育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活动类型的要求及幼儿在这方面的发展特点。如大班谈话活动 “快乐的国庆节”

1.积极地参与谈话活动,与同伴共同分享谈话的快乐;

2.能根据时间、人物、地点及事件经过的要素,有条理、较完整地谈论国庆节中快乐的事;

3.能积极与同伴分享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此案例中,教师希望幼儿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谈话,即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进行谈话,实际上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是直接的,绝不会先想好怎么说然后再开口。此外,谈话活动允许幼儿针对主题说自己想说的话,不特别强调规范化语言。可见,案例中谈话目标没有体现该活动类型的核心特点。

(二)活动内容的观察结果与分析

内容没有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选择内容时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超出幼儿接受能力的内容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时有出现。如古诗《咏柳》,教师首先带领幼儿欣赏春天的景物,让幼儿说春天的柳树的变化,尤其是柳叶的颜色和形状。然后出示挂图,朗诵诗歌。最后请幼儿想象柳叶像什么……上述整个活动气氛沉闷,幼儿发言机会很少。因为古诗文言词汇大多精炼难懂,如“一树高”、“万条”、“绿丝绦”。晦涩的古诗已经超出了他们当前具体形象的理解水平,不宜让幼儿学习。

(三)活动组织的观察结果与分析

活动环节没有实现核心目标。如活动简案:

中班儿歌“小熊过桥”

【活动目标】

1.在充分欣赏儿歌的基础上,感受儿歌的趣味美;

2.理解儿歌内容,知道要勇敢克服困难,别人有困难时能积极帮助;

3.能够流畅地朗诵儿歌并配合动作表演儿歌。

【活动过程】

过桥导入,感受过小竹桥的心情

结合课件和表演,初步学习儿歌。

1.观看课件《小熊过桥》至前半段,幼儿理解儿歌前半段内容。

2.观看课件《小熊过桥》至结尾,幼儿理解儿歌后半段内容。

3.教师配合动作边念儿歌边表演,幼儿跟着做动作。

知道要勇敢克服困难,积极帮助有困难的人。

出示图片1:打针不哭

出示图片2:一个人待在家

出示图片3:帮助盲人过马路

出示图片4:帮助奶奶扫地

回家后看看还有谁需要帮助

这个活动乍看之下环节热闹有趣,幼儿积极性高。但是在活动现场观察到,教师组织活动时只让幼儿欣赏了一遍儿歌,然后就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教育小朋友要勇敢和帮助人方面。但是,儿歌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在朗诵的基础上充分感受儿歌的语言美、节奏美,学习丰富有趣的儿歌语言”。可见,目标1没有实现。目标3中提到的“流畅朗诵并表演”,也只是老师朗诵,幼儿做动作,自始至终幼儿都没有完整朗诵一遍儿歌。语言活动应体现出“听和说”的核心目标,

这节课显然偏离了语言活动的本质。

(四)教师素质的观察结果与分析

封闭性提问为主、开放性与启发性问题偏少。如大班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

教师:“大象在旁边的小溪干什么?”

幼儿:“喝水。”

教师:“老虎被教训了两次,心里是不是很害怕?”

幼儿:“是。”

教师:“还敢不敢追小兔?”

幼儿:“不敢。”

教师:“对啦,逃跑才是。”

教师引导的问题都是有固定答案的,或者说这些问题是不构成“问题”的问题,幼儿根本不需思考,只做出简单选择即可。教师在引导中依旧把幼儿当做灌输的对象,引导他们按自己的思路回答出心中预想的答案,或许可以看出教师缺乏有效提问的能力。

三、改进语言教学活动的对策

(一)目标应突出相应活动类型的核心目标

语言活动包含五种活动类型,但每个活动类型训练幼儿语言发展的不同方面。如谈话活动主要训练口头语的听、说能力,早期阅读主要发展书面语的读、写能力,文学活动则重在欣赏、感受文学语言的美和作品体现的情感。因此,每个活动类型都有其核心目标,有其相应语言训练价值,如果活动目标中没有突出或偏离该类型核心目标,那么活动过程再热闹也是低效或无效的。

(二)内容符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与需要

处在幼儿“最近发展区”之内的内容是幼儿可以接受和企及的。选择难度适中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内容,必须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包括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情绪。因为幼儿与幼儿之间存在差异,班与班之间存在差异,很多内容可能对这个班幼儿是适合的,但是对于本班幼儿不一定适合。

(三)科学组织语言教育活动过程

1.关注不同幼儿的需要

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给予有针对性指导。对于那些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教师不应把这类幼儿与其他幼儿的差距作为表扬的依据,而应该看这类幼儿是否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进步。此外,教师表扬的次数要适宜,内容要具体,要让幼儿知道好在哪里,便于鼓励幼儿向更高语言水平发展[1]。对于那些不肯说、不爱说的幼儿,教师则要以鼓励为主。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回答难度稍低的问题,使其积极参与活动并体验成功感。

2.活动过程体现活动目标

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它承担的目标任务,而且这些任务都应紧紧指向活动总目标,由简到难、层层递进。一节活动课不能为了热闹而热闹,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时,时刻把目标记心中,否则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四)提高教师自身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

1.提高分析作品内容和风格的能力

对于作品内容,教师尤其要把握其中主题。抓住了主题,就抓住了作品的“魂”。如故事《鹅大哥出门》,主要体现了鹅大哥由于“骄傲”带来的后果。因此主要围绕“骄傲”展开理解,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泥坑?”(理解骄傲所致);“从哪里看出鹅大哥很骄傲?”(找出骄傲的表现)“为什么骄傲?”(思考骄傲的原因)。对作品风格的把握决定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如诗歌《叶子》和儿歌《小熊过桥》就是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题材。《叶子》中运用了大量比喻、夸张修辞手法,很抽象不易理解。但体现了诗人的丰富想象力,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因此教师应重在让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诵、感悟其中优美意境。而《小熊过桥》相对好理解,没有抽象的修辞手法。儿歌押韵,朗朗上口,因此教师可重点引导孩子读出儿歌的韵律节奏感。

2.多运用开放式提问

所谓“开放”,就是问题要“大”而“深”。“大”指范围广,允许幼儿做出多种可能的解释和回答;“深”指有一定难度,尽量少提一些非此即彼的封闭式问题,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途径、结果的问题,诸如“你认为应当怎样做?”“你喜欢谁?为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最喜欢这本书的哪一页?”等等开放性问题。

[1]李萍.对幼儿语言教育的五种引导策略[J].陕西教育,2004,(9):33.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题名:“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编号:2014-GH-33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儿歌幼儿教师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