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本科教学改革探索

2016-01-04王继芳孙玉颖

科技视界 2015年35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任课老师环境工程

吴 娟 马 东 王继芳 孙玉颖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 青岛266109)

目前我国约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环境类专业[1]。《环境影响评价》是其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课,几乎涵盖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紧密,同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2]。与本科其他专业课相比,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实践应用中诞生的,并且不断随着国家相关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的制订与完善在不断充实与发展。大学期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法规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和方法,为培养出胜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高素质综合职业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而以往的本科教学,受教学条件和学时限制,只是通过讲解和案例教学的方法,更加侧重环评的等级分类、法律法规、导则、技术和方法等的理论知识灌输[3]。学完本课程后,大多学生只是被动学习知识,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从而难以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无法学以致用。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该课程的教学需要。基于此状,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本科教学改革必需且迫切。基于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该课程的特点,从课程安排、课程教学方式、教学实践相结合等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改进,提出适合该课程的本科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学好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并建立起从事环评工作的兴趣及能力。

1 现阶段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对学习环境影响评价意义缺乏详细介绍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主要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导致很多学生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学习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茫然阶段,因此无法快速建立起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学习的兴趣,导致之后的教学难度加大。

1.2 内容过多,课时过少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涉及环境法律法规、现行的导则标准、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环境规划等内容,而院校分配的学时数相对较少,分配到每一部分的时间往往不足以使得大部分学生掌握住应学的知识。我院环境影响评价总学时为48学时,分配到法律法规方面只能有2学时,无法满足学生全面掌握这一方面知识所需的时间。

1.3 缺乏条理的学习框架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逻辑性不强,部分知识更是以记忆为主,理工科学生学习之初往往抓不住重点,没有一个条理的思路去学习,从而事倍功半,失去学习的兴趣[4]。而该课程内容繁杂,若没有一个清晰地学习框架,易导致学生无法顾全大局,不能及时高效地对于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回顾。

2 本科教学模式改进方法

2.1 适当增加课时或者补充整理资料

为了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可以深入的理解学习该课程,建议院校增加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学时为64学时。若条件实在不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任课老师可以整理一份课堂上知识的延伸资料,拷贝或分发给学生,使部分愿意继续深入学习的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继续进行学习,而不受课堂的束缚。从而充分利用起对该课程感兴趣的学生课余时间,为其将来从事该方面工作打好基础。

2.2 内容框架图

在每一章开始前,任课老师最好列出该章主要内容的框架图并说明该章在整个课程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同学对本章有一个大体的认识。然后说明本章与之前所学习的章节的关系,由教师整理出主要脉络,使学生对环评有一个条理的认识。在每一章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该章的框架图,并鼓励学生进行预习,说明本章与下一章的关系。

2.3 引导学生加入课堂教学

变化以往枯燥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加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由学生课下寻找环评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上课时利用一部分时间对案例进行讲解,讲解完毕有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打分计入平时成绩。在每章环评教学结束时,由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总结,或者进行知识竞赛,对优胜的小组进行一定的肯定等。

2.4 任课老师之间进行经验交流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转变自己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做好理论知识传授的工作,而且要做好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工作,对老师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闭门造车,造不出好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定期组织任课老师开研讨会,交流遇到的教学问题,讨论解决办法,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新型教学手段等。同行交流能共同切磋,分享经验,吸取教训,少走弯路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

2.5 进行实践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用性的特性决定该课程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授阶段,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实习。在实习之前,由任课老师对实习项目进行介绍,并详细说明实习任务及要特别需要注意和学习的地方。由学生分组内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及环境现状调查,制定监测方案等,交由任课老师进行审核及修改,然后老师给出该项目的监测数据,由学生自行整理出报告书简本。报告书上交时需说明小组内每个人所做的任务,作为评分标准。若时间允许,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报告。每组报告结束后,同学可自由向该组内每一个同学提出问题,最后由老师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3 结语

随着国家对环境的日益重视及一系列环境政策的出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日益完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在本科专业教育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如何让提升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学习兴趣,打好环境影响评价学习基础,培养出能快速适应环评工作岗位并满足新形势下社会需求的环境人才是我们环境影响评价教学的首要任务。为此,要及时调整该课程教学模式以实现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随着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相信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会更加完善。

[1]匡颖,张焕祯.新形势下本科《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探讨[J].环境工程,2014,32:1093-1095.

[2]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J].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5(7).

[3]杨芳,颜世发.融入环评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13(1):84-85.

[4]尹国勋,张东.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工程教学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135-136.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任课老师环境工程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