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电厂运营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5-12-30

电力安全技术 2015年5期
关键词:要素标准化生产

林 熠

(福建省为民安全工程师咨询服务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核电厂运营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林 熠

(福建省为民安全工程师咨询服务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分析了某核电厂建设运营安全标准化的困难,提出了运营安全标准化的建设思路及推进原则。阐述了核电厂运营安全标准化的组织机构建设、运作模式及其良好实践,最后对核电厂运营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改进建议。

核电厂;运营;安全标准化

0 引言

2011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要求各行各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标准化建设。2011年底,原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会议中,要求各电力行业积极应对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持续深入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要求所有企业在2015年底前完成标准化达标任务。下文对某核电公司的运营安全标准化建设与实施进行了探讨。

1 实施运营安全标准化的意义

(1) 实施运营安全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可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的评估,从而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更好地建立健全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是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本质安全、杜绝和减少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

(2) 实施运营安全标准化是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实施运营安全标准化要求公司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逐一落实到每位员工、每个岗位,强调公司全部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及真正落实公司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从而营造人人要安全、人人管安全的良好氛围。

(3) 实施运营安全标准化是公司达到世界先进安全标准、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是夯实基础、狠抓落实的治本之策,是全面提升公司本质安全、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持续提升安全业绩的根本保证。

(4) 实施运营安全标准化是防范事故发生的最有效办法。运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对“人、机、环”三要素都作了具体规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确定了公司各项活动的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效减少甚至杜绝了事故,尤其是人因事件的发生。

2 建设运营安全标准化的困难

(1) 公司首次开展运营安全标准化建设,暂无相关工作经验。2012年,该公司所属核电集团公司与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共同开发了《核电运营安全标准化及国际标杆评价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试行版),用于衡量、改进公司健康、安全、安保、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同时指导核电运营安全标杆建设和成效评估。2013年6月发布了《手册》正式版,《手册》正式版在试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提升,并且增加了发电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作为所属核电集团公司内首个正式评估对象,公司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

(2) 公司机组新,人员年轻。该公司1号机组为福岛事故后全球首台商运机组,且公司员工普遍较为年轻,尤其是一线员工的平均年龄仅为27.3岁,不管是运行经验和维修经验,还是安全意识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3) 运营安全标准化要素多,涉及部分多、任务量大。运营安全标准化分为3部分,20个要素,1 109个子要素,涉及公司所有部门;且由于大部分要素并非单一责任主体,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导致要素责任交叉较多、协调难度相对较大。

(4) 运营安全标准化以各要素最短板作为评估结果定级。运营安全标准化评级不是简单地以要素综合评估结果直接定级,而是要综合考虑绩效标准化得分百分比、现场标准化得分百分比、管理标准化每一要素的最低得分百分比及管理标准化所有要素平均最低得分百分比。其中,对评级结果影响最大的是管理标准化要素部分,此部分涉及要素多、易失分,且是以得分最低的要素确定等级。

(5) 运营安全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工作。运营安全标准化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是简单地通过运动式活动就能做好的,而是一项需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工作,因此实施运营安全标准化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效果。

3 建设运营安全标准化的思路

(1) 以消除和有效控制风险为目的,以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化为抓手,以过程管控为手段,以目标和结果为导向。

(2) 高标准、严要求、重执行、求实效。

(3) 体系是骨架,标准化是血肉,实现无缝连接,忌出现“两张皮”现象。

(4) 以WANO(世界核运营协会)和发电企业安全标准化内容为参照,结合所属集团公司评审中心的评估,建立相关标准。

(5) 依托专业机构(咨询公司),立足公司自身,借鉴外部经验反馈。

(6) 合理控制成本,寻求更大回报,一次把事情做对。

4 推进运营安全标准化的原则

(1) 短板优先、突出优势。以同行业单位运营安全标准化的评审结果为参考,梳理公司安全短板,制定公司运营安全标准化专项整改提升方案,优先改进不符合项,同时巩固和推广良好实践。

(2) 阶段聚焦、长远规划。安全标准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依靠短期突击运动完成,更不能好高骛远;结合公司管理的实际状况,在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制定阶段性目标,侧重阶段性重点任务,分阶段提升安全管控水平。

(3) 领导示范、全员参与。根据施工标准化及同行业单位运营安全标准化推进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标杆评估标准的各要素都强调了领导参与和示范的重要性,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标杆建设实现突破的最关键因素;同时标杆建设还涉及到公司各个部门,各要素在由责任部门负责的同时,还需要其他部门全力配合。

(4) 同行业单位对标、取长补短。运营安全标准化建设需重视与所属集团公司及国外核电公司的对标和交流,借鉴良好实践,取长补短。

5 运营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及运作

该公司成立了运营安全标准化3级网络:

(1) 以总经理部及各部处一把手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运营安全标准化的资源保障及突出问题的推动解决;

(2) 以外部专业机构(咨询公司)组成的专家负责各级人员的培训、过程辅导、评估及咨询;

(3) 以各部处运营安全标准化推进者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标准化实际工作的实施、推进与协调,以及厂房缺陷消除及标准化实施。

运营安全标准化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

图1 运营安全标准化组织机构

运营安全标准化工作小组以现场标准化和管理要素2个小组的形式独立运作。现场标准化小组由电厂牵头,以周会形式运作;管理要素小组由安全质保部牵头,前期以月会形式运作,最后3个月以周会形式运作。具体运作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运营安全标准化运作模式

运营安全标准化领导小组以季度会议方式运作,挂靠基地安委会,每次会议都需汇报运营安全标准化建设的进展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专家组不定期进行现场过程指导,开展专项培训,及时对《手册》进行答疑,并参与内部自评估。

6 运营安全标准化建设的良好实践

6.1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公司从上到下,目标高度一致,从安全投入和资源上都给予运营安全标准化建设强力的保障。运营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新增费用在公司年中预算调整时1次通过批准,且各部门均安排多名推进者专门负责运营安全标准化的推进和协调。而现场标准化则由2支专业承包商负责实施,在日常计划中每日专门设置厂房标准化消缺专栏,工作票一律按照3级进行响应,并在维修领域加大标准化消缺力度。

6.2 年度安全指标结果良好

2013年1号机组小修各项安全指标达到既定目标,公司年度安全指标结果良好,全年未发生轻伤及以上事故,未发生消防事件及以上事故,未发生交通事故,未发生安全事故。2013年1号机组9项WANO指标中的6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14年1号机组大修、2号机组小修的各项安全指标均达到既定目标,公司年度安全指标结果良好,全年未发生轻伤及以上事故,未发生消防事件及以上事故,未发生交通事故,未发生安全事故。2014年2台机组共有11项WANO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6.3 安全生产责任制分级有效落实

公司编制发布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细化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前提下,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且将安全考核指标落实到每位员工的绩效合约中;与所有生产维修承包商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分解指标,细化责任,落实职责。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得责任层层分解,下级对上级负责;安全职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总体落实有效。

6.4 高标准策划,重视现场落实

1,2号机组为新商运机组,厂房工程移交标准与生产运营标准有一定差距,通过与同行业单位厂房标准化对标,借鉴外部其他电力行业标准,编制了公司自己的《现场标准图册》,以高标准为起点实施现场标准化,起步高,实施总体效果好。

6.5 标准整合统一,不做重复性工作

国家要求发电企业必须按照《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进行评级达标,而所属核电集团公司也要求运营机组必须按照《手册》实施标准化,为了不做重复性工作,在实施运营安全标准化时,将2个标准化内容进行了整合,统一按照整合后的标准化内容实施,从而避免在标准化实施中做重复性工作以及出现遗漏。

7 运营安全标准化建设中的改进措施

7.1 完善安全设施

(1) 梳理厂房固有安全设施问题,形成清单,制定专项改造方案。

(2) 按照改造方案对现场厂房固有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升级。

(3) 梳理厂房遗留项并形成清单,分区域召开专题会议,按照职责分工进行专项推动解决。度,提升现场安全检查技能。

(5) 制作简单的现场管理巡视检查表,印刷工作小手册,向相关人员发放,提高现场工作的可操作性。

7.4 提高危险源辨识技能

(1) 对各部门负责危险源辨识的人员开展系统的专项技能培训,提升技能。

(2) 结合各专业业务,分级开展危险源辨识评审,严格把关。

(3)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新危险源清单。

(4) 在准备工程师、工作负责人授权培训中增加危险源辨识安全专项培训内容。

(5) 加强准备工程师和工作负责人的沟通,及时更新标准工作包的风险库。

7.2 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1) 编制《班组安全管理规定》,用以规范班组的运作。

(2) 对班组长进行安全授权培训。

(3) 定期召开班组长专题会议,协调解决班组管理相关问题。

(4) 要求各班组严格按照《班组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有效运作。

(5) 每年开展1次班组安全管理有效性运作的专项监督检查。

7.3 完善各专业部门及承包商安全管理

(1) 对专业部门及承包商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安全巡视的要求和频率方面的规定是否有效承接。

(2) 在年度《安全奖励考核方案》中,增加专业部门及承包商的自主化安全,尤其是安全投入方面的考核比重。

(3) 每月对各专业部门及承包商自主化安全管理进行考评,并向电厂通报考评结果。

(4) 对部门级管理人员及安全员加大培训力

2015-01-28。

林 熠(1982-),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标准化建设及安全评价等工作,email:12641944@qq.com。

猜你喜欢

要素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简述
用旧的生产新的!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