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交通引导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2015-12-30副教授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730070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33期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流通

■ 马 华 副教授(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 730070)

我国商贸流通业低碳交通发展现状

目前影响我国低碳交通发展的主要是碳排放量高、能源消耗大的物流环节,所以在绿色经济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关键点在于碳排放量较高的物流环节以及与物流环节密切相关的仓储行业。这是因为当代物流企业密集性地使用燃油和燃气型运输设备,商贸流通过程中大部分的碳排放都来自于这个过程。本文以2004-201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及物流设备拥有量为例进行分析。

结合表1社会物流总额及物流设备拥有量和表2能源使用量与CO2折算系数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业中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以运载汽车为主,而且随着社会物流总额的增加,运载汽车的使用量逐年递增。这必然导致汽油使用量的增加,而折算系数中每升汽油的CO2排放量为2.31kg,所以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减少物流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是实现低碳交通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我国流通业低碳模式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运输工具使用结构不合理。如表1中所示,2011年我国物流业中小型运载汽车的使用量在总体使用中占到了94.8%,而每升汽油的使用所产生的CO2排放量达到了2.31kg。这一数据反映出了我国目前流通业的主要业务依然是以短途运输为主,较为零散的运输状态是造成资源无谓损失的主要原因。另外缺乏一体化大规模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物流吞吐量较小和资源使用量较高阻碍了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零售业态类型不完善。零售业态类型的多样化是零售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产物,是生存法则在商品流通领域的具体表现。虽然我国流通领域中的市场体系和制度建设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居民日益增长的商品种类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升级,零售业态类型的发展显得有些滞后。在发展综合交易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内部零售业态类型的完善,从而保证本区域内部的流通业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商贸流通领域发展低碳交通的必要性

(一)促使产业链处于稳定发展新常态

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链条包括价值、企业、供需和空间四个有机组成部分。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经济层面的对接或者博弈关系。而且这种经济关系不仅存在着纵向产业衔接之中,也同样体现在同一产业的横向部门协调过程中。根据图1所示三坐标图,可以看出,产业链的源头在C3点,即社会分工程度。社会分工角色的不同担当导致了市场交易需求的迥异,进而影响到产业链发展的快慢。因此,市场需求的合理分配保证了产业链的稳定常态。产业链的稳定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促使社会分工向更高层次去完善,如此循环作用,最终使得产业得以不断的发展。低碳城市交通系统可以促使现代商贸流通产业通过核心技术改进及资源效率提升,从而有助于资本存量的提高,缩短生产商与制造商之间的沟通过程,从而更好地为生产要素需求者提供方便,最后促使整个商贸产业链条处于稳定发展的新常态。

表1 社会物流总额及物流设备拥有量

(二)有利于降低能耗和投入产出比

投入产出比是指项目的投资额与其有效生命周期内产出增加额的比值。其数值越小,表明项目附加值越高。降低投入产出比的途径有很多,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革新使得投入到流通产业每单位的资本所能够带来价值有所提高,这种方式的实现是通过技术改变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实现相同投入之下产出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管理机制的改善使得在同样资源禀赋的前提下,能够减少资源的无谓损失。在流通行业的物流环节进行技术更新和改善管理方法是利用好这部分财政资金和有效降低该环节碳排放量的有效途径。

(三)低碳交通带动城乡发展

低碳交通理念不仅仅局限于运输工具本身的低碳成本运用,同样对资源的高效整合将会其相关联行业具有一定的辐射效应。在有效提高交通运输吞吐量的同时,可以对城乡之间零散的商贸物流联通起到积极的改良作用。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引入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按照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物流量的双重目标,一方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吸引更多高技术企业进入农村,着重发展新型农村产业,进而形成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城乡双向商贸流通的顺利开展,从而保证城镇的高技术产品可以在较低能耗下实现区域间有效转移,从而带动了城乡之间的联动协调发展。

表2 能源使用量与CO2折算系数

图1

图2 产业布局图

低碳交通引导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立体空间布局模式

(一)我国城乡商贸流通行业的空间布局

城乡商贸流通业需要紧密结合区域划分特色及空间布局要点。目前我国城乡双向商贸业流通空间布局在城乡之间已然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这一举措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减少城乡之间的物流成本,但同样也存在着由于物流模式零散所造成的低附加值运输模式,因此并不能从本质上实现降低碳排放总量的社会目标。此外,由于工业品和农产品在物品属性及仓储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传统单一的流通渠道,造成了对运输工具数据的高需求及其高耗能现象的产生。从我国近五年来的农产品及工业品物流吞吐量发展趋势来看,亟需突破传统城乡商贸物流模式,配以更为合理的流动商贸物流模式,以减少交通运输及存储成本,同时亟需加强对土地流转制度的宏观调整,以促进城乡商贸流通行业的空间布局的合理及稳定。

(二)产业集聚效应与低碳经济

形成产业聚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在于某一区域内具有资源禀赋和区位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则在于该区域内的企业具有品牌效应,为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所形成的经济方面的产业链条。以山东寿光蔬菜生产基地为例,由于该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建立了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物流商+批发零售商的一体化产业体系,通过大量的相似方式建立的相关产业和服务形成了现如今的产业集聚效应,这种效应一方面减少了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交易成本,这种交易成本一般包括谈判、通勤、差旅以及为达成交易所付出的时间和资本。另一方面则减少了物流机构在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运输成本,从而减少了由于使用交通工具所产生的各类废气的排放。

(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产业布局

流通产业在某一区域的产业布局要受到除位置以外的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该区域内部政策、制度和文化等意识形态对于产业的布局具有较大的影响。以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发展历程为例,在整个流转制度出台以前,农业的生产布局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呈现出了无序和混乱的状态,这种无序状态会变相增加流通产业中的物流和储藏成本。但是自该制度出台并实施以来,在农业圈理论和区域规划理论的引导下,我国农业生产布局正逐步走向有序和规模化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制度引导下的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正逐步显现。

低碳交通引导下我国商贸流通空间布局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根据产品和市场特性进行组织结构设计

对于商贸物流空间布局的优化策略,除了最大可能性地缩短区域空间之外,还亟需从产品管理及物流设计等方面加以改进。从碳排放的渠道来讲,物流配套产品,例如制冷设备、照明设施等系统也是物流产业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亟需根据物价产品运输需求及服务业务特质,设计因地制宜的组装设施及相应的追踪决策监督系统,切勿一味地采取锥形管理结构,以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及高能耗损,将所需产品高效、节能地配送到消费者手上,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碳排放强度与总量的“双控”。

(二)建立一体化流通体系并实现各部门无缝对接

针对目前我国城乡双向商务流通中存在的模式单一,机动化不健全的问题,亟需对生产、物流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布局安排,加以调整及改进,以实现低碳引导下的高效商贸物流产业集聚效应。取消舍近求远的农产品产地市场策略,将这一部分闲置资金转投向村合作社或者乡镇龙头企业,以实现低碳运输及粮食增产的两项目标。此外在城乡之间建立工业品和农产品一体化配送体系,打造井然有序的专业物流服务,最大可能性地减少物流成本,同时最大限度的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避免传统零散代销模式下,多个零售商与批发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重复运输及资源低效率运作。城乡一体化配送体系可以减少无序状态下所产生的高成本,低利润现象,从而促进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的格局创新及机制的高效运行。

(三)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并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如图2所示,将不同的产品特性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首先,将易腐农产品放至离城镇最近距离A区域,以缩短储藏及运输距离,减少碳总量的排放。其次,将畜牧业产品放至次距离B区域,由于其相对于易腐农产品具有较长的保质期。最后C区域可以摆放林业和经济作物种植业,因为其经过精加工,具有很强的耐腐性。但如若将三点区域进行人为调换,就会产生物流频率的不合理变动,最终造成整体运输过程中碳足迹与碳排放空间的转移。同时还应注重各个区域内部的产业集聚安排,将原本不同部门间的交易成本内部化,以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1.忻红,吴清萍.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3)

2.杨洁.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的结构研究[J].商业时代,2014(18)

3.何大安.流通产业组织理论的构建思路及框架设计[J].商业时代,2014(19)

4.孟雷.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3(6)

5.高煜,曹大勇.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中农产品流通组织:失衡与纠偏[J].求索,2011(2)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流通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