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思维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2015-12-30沈玉燕

科技视界 2015年14期
关键词:管理学体验式模态

钱 言 沈玉燕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 杭州310012)

管理学是企业管理大类的平台课,也是学生管理知识的基础课程,学好管理学有助于学生熟悉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课题组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第一课堂专业知识、第二课堂校内体验、企业实训平台和网络学习平台的“两课堂两平台”联动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1 多模态和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概念

1.1 多模态教学的概念

多模态化教学就是强调教师在课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的方法,提倡通过角色扮演、上台演示和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方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2 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体验式学习倡导的是一种理念上的转变,在教室中完成“角色互换”,让学生从以前的“听课”到现在的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也参与教学环节,甚至走上讲台,这样一种反转课堂的模式,慢慢开始成为主导。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强调寓教于乐,强调学以致用,强调情境化学习。

2 构建多模态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方法

基于多模态体验式的理论基础,结合独立学院市场营销学生实际特点,构建“两课堂两平台”的联动的立体化学习模式。

2.1 利用教室的第一阵地:知识传授

课堂传授是基础,让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对一些管理的现象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案。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个贯穿整个学期的大案例:“模拟企业运营”的项目训练。基于《西游记》的故事背景,以里面的人物为主要公司团队,要求学生从管理学的课程内容出发,从角色定位,团队分工,明确责任;再到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组织架构,制定公司的五年规划和发展战略;根据发展需要拟定招聘计划;立足公司发展的环境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控制等。总之,就是要求学生以探索的思维,团队合作的精神,以专业知识为背景,来运营一个公司。我在几轮的管理学课程实践下来,效果都非常好,学生积极性也很高,到学期末往往能交出一份完整的管理学课程的大案例PPT分析报告。

2.2 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开展管理体验活动

管理应用的课程拓展之一:校内实训室开展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训练。这是一个实训课程,考核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整个课程要求学生从人员分工开始,到广告投放、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生产线的开发和变卖、再到财务报表的填报等方面,来模拟一个实际企业的运作过程。一般把学生分成8个组进行,课程持续3天。第一天,让学生了解运营规则,并开始试运营3年;第二天,完全交给学生团队进行6年的运作,老师从帮协助;第三天进行考核。我同时也担任了沙盘实训课程的老师,因此感触比较深。通过模拟体验,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提高学生实训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2.3 企业的综合实践平台

通过企业的综合实践基地的平台,一方面让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同时课题组利用自己跟企业比较熟悉,也会通过“项目任务法”来利用好这个平台。比如课题组跟一个东芝公司签订了实践基地的协议,而且跟他们谈好了相关的营销管理项目策划。在课程的分章案例里面,就会让学生结合东芝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计划,修改现有的组织架构,制定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等任务延伸。遇到好的项目策划,直接提交东芝公司投入实际的操作,获得录用的方案策划小组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当然如何有机会这个团队可以参与实际运作,那效果就更好了。

2.4 网络学习平台

利用《管理学》的课程网站;完成相关主题MOOC(慕课)的视频课件;建立概念库、方法库、原理库和案例库。网络学习平台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重点考察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和教师的互动能力。教师根据布置好的任务,登录《管理学》课程空间,进入学生个人主页,查看学生学习笔记、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论坛的互动交流频率。

图1 两课堂两平台的联动立体化学习平台

3 体验式创新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积极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除了常用的案例分析法、故事导入法等,还要善于整合现有校企资源,积极拓展任务实践法、项目导向法;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引入电影情景模式分析法、游戏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等有趣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题互动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2 考核方式灵活

目前大多院校对于考试和考核方式还是有很多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授课老师受到很大的局限。尤其像《管理学》这样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果考核方式局限在闭卷和教室内,就很难真正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流于形式。今后在学校教学部门允许的范围内,改变考核方式,比如放到企业中去完成一个课程报告,远比在教室里做试卷更有意义。

多模态体验式教学的探索还需要不断的以时俱进,也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的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并及时的总结和交流。同时,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体验式案例的内容,避免忽视学生实际情况的盲目互动。基于《管理学》这门课程来探索“多模态体验式”这种以时间换取时间的教学模式,缓解了学院大课堂教室资源稀缺的局面,同时也减少了教师课堂上课的时间,提升了教学效率。学生则通过教师在《管理学》课程空间建立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师生通过在网络空间创建群组,加强了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则可以实时的将学习中的疑难点反馈给教师。

[1][英]柯林·比尔德,约翰·威尔逊蒂赛德.体验式学习的力量[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外语,2010(5).

[3]梁春树.管理学多模态体验式教学模式探讨[J].商界论坛,2015(3).

[4]肖海平,付波华.体验式教学:素质教育的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研究,2004(1).

[5]陈晓华.电子商务体验式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6]孙钢军.全方位体验式教学法尝试[J].中州大学学报,2003(10).

猜你喜欢

管理学体验式模态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