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建筑标准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5-12-29

建材与装饰 2015年44期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绿色

霍 竹

(柳州市建筑设计科学研究院 广西 柳州 545001)

绿色建筑标准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霍竹

(柳州市建筑设计科学研究院广西柳州54500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政府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使用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不仅能使民众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对于保持社会稳定还具有巩固作用。目前,我国大约有80%的建筑属于高耗能建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加上环境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为了使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获得良好的贯彻,我国将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与绿色建筑标准进行了结合。这样不仅能改善民生,还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本文主要对绿色建筑标准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中的应用现状、意义以及应用原则进行了阐述,探究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应用,望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

绿色建筑;保障性住房;设计;应用

引言

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对其材料、能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尽量减少污染以及对环境的破坏,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高效、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其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建筑。目前,我国能源的总消耗量中,有40%是建筑业在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保障性住房是中央以及地方政府为低收入家庭而提供的一种造价不高、占地不多、面积不大的,但是品质高、环境美、功能全的,具有保障性的住房。为了使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均得到良好改善,我们应重视绿色建筑标准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中的应用。

1 保障性住房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标准的现状

我国在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中使用绿色建筑标准仍处于初始阶段,很多技术尚未得到完善,绿色建筑标准理念也未得到普及。目前,我国所有建筑中只有20%为绿色建筑,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直至2012年底,我国只有700余个通过认证的绿色建筑项目,且主要集中于夏热冬冷地区(如图1所示)[1]。加上绿色建筑体系和产业链尚未完善,建筑商难以接受其较高的成本单价,导致绿色建筑的普及工作仍存在一定难度。社会大众对绿色建筑概念的认识不全面,我国的绿色建筑工艺与技术尚未熟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等是我国在使用绿色建筑标准对保障性住房进行设计时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导致绿色建筑产业在市场中占据较小比例的主要原因,我们应对这些问题给予重视,并不断改进与完善,令绿色建筑标准在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中获得广泛使用。

图1 绿色建筑分布图

2 绿色建筑标准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中的应用意义与原则

2.1意义

保障性住房我国的整体建筑数量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据统计,保障性住房在整个绿色建筑中约为5%。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主导的项目,也是有效调控商品房的主要手段,只有达到节能、绿色、环保的要求,才能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整个建筑行业中,从而促进我国的绿化进程,使当前巨大能源消耗所带来的压力得到缓解。将绿色建筑标准应用于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中,不仅能提高居民的使用满意度,而且还能在目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节约资源,对我们的生活环境进行保护,这也是其最大的意义[2]。

2.2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绿色建筑标准对保障性住房进行设计时,要采用熟练、实用性强的技术,例如选择节水器具、合理分析布局与设置地下室、优化围护结构等。为了节省土地资源,所建立的空间体系必须具备较高效能,使地上空间的效益增加,同时还要对地下空间进行充分开发与利用,令地下与地面形成高效的立体网络。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2)充分考虑经济性因素:保障性住房通常由政府进行统一规划,该类住房有特定的建造标准、销售价格,所以在设计时应对其成本进行充分考虑。例如,选择可再生能源,优先选择太阳能热水技术,因为其经济性高、投资回收期较短;对固定遮阳、选择活动外遮阳、建筑自遮阳进行选择时,由于建筑自遮阳和固定遮阳的成本较低,应对其进行优先考虑。

(3)尽量使用被动性因素:被动技术和主动技术是绿色建筑的主要技术,通常情况下,在设计的时候会优先选择被动技术,因为其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较小、投资也较少,适宜人们居住[3]。设计过程中要对项目的背景资料,如温湿度、太阳辐射量和降雨量等进行调研与分析,再结合分析结果进行设计。例如,建筑的室内热环境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尽量减少建筑在夏季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其在冬季对太阳辐射的利用度是基本设计原则。建筑的蓄热能力、窗户的设计和朝向均能影响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利用。

3 绿色建筑标准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保障性住房的节能设计

在建筑物的施工消耗中,围护结构的消耗是最为主要的,其中最大部分的消耗就是通过外墙传热所消耗的能量。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应使用高效的保温外墙面。另外,窗户也是在控制建筑能量消耗中的薄弱环节,在设计时一定要对其给予重视,不仅要提高窗户的保温能力,还要增强其气密性。保障性住房的节能设计所涉及的范围较广,需要建筑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交流与沟通,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在设计的时候结合实际选择适当的节能标准。首先,要综合分析整个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和热工设计,节能设计需要根据通风和暖通情况来进行,其他设计的进行要选择保温外墙结构,以使建筑的保温性能获得提高,从而减少耗能[4]。为了增强建筑物室内的热稳定性,选择门窗材料时要尽量采用高性能玻璃。还能将雨水回用系统设置于保障性住房中,收集雨水后对其进行处理,用于住宅区的绿化灌溉、景观水补水和道路浇洒。在雨量不充足的情况下可适当采用市政中水补充。雨水经过沉砂、过滤和消毒后就可实现回用,在地势低洼的情况下,场地周边的的雨水就会流向场地内部,这时可铺装透水地面或者设计大面积绿地来对雨水进行有效的蓄积,在使场地内部的雨水径流量降低的同时,还能对绿化土壤进行滋养。

3.2保障性住房的平面设计

为了使建筑物的冬季日照时长获得保证,使其从阳光中获得最大的能量,应合理地对其进行平行设置、朝向设计和间距设计,这就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影响建筑耗能大小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其体形系数,体形系数与耗能大小在相同条件下呈正相关的关系,系数越大,则建筑空间的散热面积也越大,导致耗能越高[5]。在相同的建筑体积内,集中布局的建筑耗能小于分散布局,站在节能的角度来说,应优先选择中高层和高层建筑。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对层高进行控制,以使建筑的外墙面积减少。固定建筑层高时,有明确面积的建筑都应该有相应的节能楼层数。运用规范性的平面形式对建筑进行合理布局,尽量减少体型的凹凸变化情况,对现场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使其室内环境的质量获得改善,减少耗能。对建筑内部的使用功能区进行仔细划分,应将不需要使用窗户的功能区安排于建筑物的北面,相似功能的区域之间尽量不要间隔太远。

3.3建设场地的选择以及景观设计

在项目的整体设计中,应先勘察好建设场地的情况,全面、细致地了解场地的条件,这样才能在设计的时候,将建筑项目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结合,使其能够和谐统一的存在,这是绿色建筑标准的基本要求。另外,在设计场地的时候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选择场地和设计景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①现场设计过程中要保护好现场的生态环境以及相关生物;②设计时要考虑到天气等因素,避免由于暴雨而发生水土流失等情况;③在满足绿地面积需求的同时,还要尽量减小热岛效应;④对绿地进行合理配置,使局部环境能够对水土进行合理使用,减少污染情况的发生,以及隔绝噪音。

4 结束语

随着生态环境污染情况的日益加重,我们应从房屋的设计出发,在有限的面积内使房屋的基本居住功能获得良好实现,并提高其舒适度,令节能环保型住宅得以发展。在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中运用绿色建筑标准,可为中低收入的家庭提供环保、安全、舒适的住房,这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1]王玥.绿色建筑方法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5 (01):249~256.

[2]杨莉.保障性住房的绿色建筑设计[J].中华建设,2014(02):108~109.

[3]田慧峰.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讨及实践[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04):75~79.

[4]王博.绿色建筑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15(07):37~38.

[5]耿建.保障性住房的设计研究与实践[J].住宅产业,2013(04):60~62.

TU241

A

1673-0038(2015)44-0083-02

2015-10-16

霍竹(1980-),男,贵州遵义人,建筑师,本科,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保障性住房绿色
绿色低碳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走街串巷找住房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保障性住房地产评估方法研究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住房保障
论保障性住房的发展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