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护理教学计划中实践学时的比较分析

2015-12-28谭严杨柳清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5期
关键词:示范性教学计划学时

谭严,杨柳清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重庆404120)

10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护理教学计划中实践学时的比较分析

谭严,杨柳清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重庆404120)

目的分析国内10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全日制专科3年制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为各院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方法采用横向比较研究法,定量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0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教学计划实践学时数及构成比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模式、各校课程结构基本一致,但各模块课程实践教学比例差异性大。结论示范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均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呈现多样化改革趋势,但还需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

教育,护理;教学计划;教学方法;高职高专院校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科人才。教学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实践教学作为护理专业教学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培养高端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1]。教学计划中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数量、结构比例,一直是护理教育者关注的重点内容。为了解全国各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构成,作者以10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3年制护理专业为典型代表,分析其教学计划中的实践学时数及构成比,以达到为各院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按照我国东部、西部与中部地区的划分,通过网络查寻、实地收集,确定了10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的全日制专科3年制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作为研究对象。10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护理专业均为示范建设重点专业,其中国家级示范或骨干院校5所、省市级示范院校5所。纳入研究的10份教学计划修订时间均在2011~2013年。

1.2 方法

1.2.1 教学计划必修课程中实践教学相关指标分析采用定量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背景,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类型、开设形式等进行对比分析。

1.2.2 借鉴国内主流的课程模块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横向比较研究法,将学校的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统一分为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医学基础课、护理专业课、临床见习、毕业实习5个模块。

1.2.3 对学时数做标准化处理一是统一总学时统计口径,即3年总学时均包括见习、实习学时,不包括假期及课余学时,见习、实习学时数按每周30学时进行计算。二是比较各校各课程模块学时分配时,以3年3 000学时的总时数为标准对各模块学时进行折算后比较。

2 结果

2.1 培养模式基本一致10所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9所院校为“2+1”模式,1所院校为“1.5+1.5”模式。“2+1”模式:前2年在学校学习,以理论课为主,实验、实训、见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为补充,后1年在临床医院顶岗实习。“1.5+1.5”模式:前1.5年在学校学习,后1.5年在临床医院学习,即学生于第4学期就进入医院学习,边上理论课,边参加临床实践,第5、6学期在临床医院顶岗实习。

2.2 教学计划学时数相差较大10所学校3年总学时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达1 326学时,各校总学时中将实习、见习学时数是否纳入不一致,且实习周学时最低的按20学时计算,最高的按40学时计算。见表1。

2.3 各校课程结构一致,但总学时数及实践教学比例参差不齐尽管各校所开设的课程有一些差异,但均包含5个模块的课程,即: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医学基础课、护理专业课、临床见习、毕业实习。但因统计口径不一致,导致各院校各模块学时数、学时比例不能直接比较,统一统计口径后10所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总学时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为770学时。见表2。对学时数进一步标准化处理后,各校实践教学的结构与比例仍显示参差不齐,差异较大。见表3、4。

表1 10所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学时数

表2 相同统计口径下院校间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学时数

表3 标准化后10所院校护理专业各课程模块总学时比较

表4 标准化后10所院校护理专业各课程模块实践学时比较

2.4 代表性课程实践学时比例选择学时数相差较小、基本内容一致的课程为代表进行实践学时分析,对英语(公共基础课)、用药护理(医学基础课)、基础护理(护理专业课)、儿童护理(护理专业课)4门课程进行分析,其学时离散程度分别为:131.80±33.60、56.40±9.83、146.60±12.11、56.70±6.29。见表5。

表5 10所院校4门代表性课程实践学时比例(%)

3 讨论

根据1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实践学时数及理论学时数的比较结果,结合国内外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3.1 优化培养模式,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示范校建设项目申报中将“实践性教学占总学时50%以上”作为学校办学基本状态的重要指标。从表1、2可看出,10所院校的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之比最高为1∶2.66,最低为1∶1.08,即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在72.68%~51.92%,均达到甚至远远超过国家标准。但现实却反映出学生不能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等理论与实践联系不足的问题[2],可见根源不是因为实践学时的不够,而在于培养模式不能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理论与临床实践同步进行”,学生第1年即进入临床,是发达国家护理教育的通用培养模式[3-4],该模式也成为我国医学教育专家的共识[5-6]。A院校学生第1学期入学后先到医院临床、社区见习1周,3年中交替到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学习,其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临床医院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7]。但目前还有很多学校仍然沿用“先理论后临床”的模式,即“2+1”模式。本研究中有4所院校在学生前2年的学习阶段中未安排临床见习。这在一定程度也印证了姜小鹰等[8]对102家不同等级医院调查结果,即许多学校移址新校区,远离市区临床教学医院,为降低学生见习交通费用等成本,压缩见习甚至取消见习。为了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育人,优化培养模式,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始终把临床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培养的全部过程。

3.2 进一步更新课程理念,提倡能力为本的课程观高职教育主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诉求[9]。示范性院校专业建设在区域内发挥导向、示范和辐射作用[10],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护理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2008年《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11]提出“高职英语课程应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其能在日常活动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用药护理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的有效平台[12]。从表5可以看出,英语、用药护理等基础模块课程部分学校没有实践教学学时计划,而基础护理、儿童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安排各校差异较小。公共基础课程理论学时过多,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服务方面会大打折扣[9]。因此校内实践教学环节设计需要进一步转变课程理念,建立以能力为本的课程观,将“理论指导实践”的观念转化为“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的理念[13]。通过对达成目标的整体把握,合理安排实践学时,在各课程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3 强化护理专业的外部质量保障,规范并促进护理教育改革的深化表1结果显示,各院校总学时最大相差达1 326学时,且在临床见习安排、临床实践学时计算、假期及课余学时数是否纳入总学时等方面均不一致。这从一个侧面呈现出各校护理教育改革的多样性趋势。但在高职高专护理教育规模迅猛发展的背景下[14],如果过分重视多样性而忽视了必要的统一性,就易变成随意性,从而使教育质量失去应有的标准或底线[15]。目前高职高专护理教育质量评估主要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为依据[16],除此以外对于护理教育质量的底线要求仅是完成我国《护士条例》第7条第2款规定,即所有护理学生均须“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而2003年由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距今有11年,其规范与指导意义已然降低。护理教育认证是护理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英国、美国都建立有护理教育独立的执行标准和专门的质量认证体系,评估机构专家主要为护理专业人员,认证标准是随着社会需求和护理专业发展不断进行修订,认证与执业资格准入密切联系[17]。我国于2011年开始进行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还亟需建立可针对各层级护理教育质量的标准与认证机构,来规范护理专业的办学行为,促进护理教育改革的深化,保障护理教育质量,进而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1]左凤林,赵庆华,罗玉琳,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23):2442-2443.

[2]闻彩芬,马如娅.高职护理专业渐进式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3):26-27.

[3]陈燕华.中美护理本科专业课程理论及实践部分设置的比较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

[4]胡亚南,张晓璇.英国护理教育与管理见闻[J].护理学杂志,2013,28(7):84-86.

[5]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9(21):25-29.

[6]殷磊,王艳.谈护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9-11.

[7]杨新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6-18.

[8]姜小鹰,高骥.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2-16.

[9]胡洪彬.专业服务视角下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2,22(10):1302-1304.

[10]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9):27-30.

[11]陈婷婷.“能力为本,工学结合”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1(16):208-209.

[12]廖于.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J].重庆医学,2009,38(13):1681-1682.

[13]汪庆玲,戴鸿英,巫向前,等.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1,10(8):438-441.

[14]尤黎明,罗志民,万丽红,等.中国护理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0,7(4):147-151.

[15]董泽芳,陈文娇.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6):20-24.

[16]李磊.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

[17]黄梅,夏和先,陈素琴.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84-85.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5.053

:B

:1009-5519(2015)05-0765-03

2014-11-13)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1202098)。

谭严(1975-),女,重庆开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工作;E-mail:tangyan9@163.com。

猜你喜欢

示范性教学计划学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名单(摘录)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示范性教学在手术室急救技能培训中运用的效果评价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