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欣赏课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2015-12-28史宏强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期
关键词:欣赏课音乐能力

史宏强

浅谈音乐欣赏课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史宏强

在大学音乐教育之中,音乐欣赏课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如何带动学生去欣赏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首要条件。在大学音乐教育之中,欣赏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不断采取审美的模式去欣赏音乐,在欣赏的过程之中加强自身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也能够不断加强教育的效果,并且对于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因此,教会学生音乐欣赏,就能够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得到情操的陶冶,能够让他们用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带动自身审美素养的进步,使得学生能够真正重视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欣赏课;音乐教育;审美教育;传承文化

一、音乐欣赏课有利于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由于大学音乐教育之中,欣赏课占据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断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很多人认为音乐教育也是本着传统的教育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教会学生大纲里面考试需要的东西,就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但音乐教育却需要更多的潜移默化来提升教学的效率,并且不能完全作为辅助科目来进行解决。这样是一种非常片面的思想,要想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就要不断在实践之中摸索,形成完善的体系。这不仅仅是需要课本上的知识,更需要学生在有兴趣的时候不断去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爱好,这样才能够知道怎样去欣赏音乐才是合理有效的模式。此外,音乐欣赏还需要不断从中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意境,要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才可以不断完善教育境界的提高,实现欣赏课的效率。教师应该能够用不同的模式带动学生,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世界里徜徉。有重点的教学模式很重要,合理的挖掘重点,能够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得到更多收获。

众所周知,我们喜欢音乐,也是从欣赏开始慢慢培养出兴趣的。欣赏课上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所欣赏的音乐是否是学生感兴趣的,只有学生兴趣饱满的情况下,才能够不断完善教学效率。很多情况下教师在音乐课堂上都会播放一些经典乐曲让学生欣赏,或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或是被人们口口相传,对于提升学生的兴趣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需要在不断的欣赏之中去发觉这些音乐的潜力。

对于学生来说,长期在各种专业课的学习压力下,可能很少有时间去欣赏音乐,但欣赏课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加强补充才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审美需求。一些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对于学生来说,接触可能比较少,需要加强将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流行歌曲的结合,使得学生主动能够接受并学习。

通过音乐欣赏,给学生带来的将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更是能够让学生对于音乐审美产生一定的了解。欣赏课的简单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是音乐教学模式之中影响能力最大的一种模式,有很多的曲目学生都能够在其中找到共鸣,不管是来自于个人的喜好还是音乐学习的需要。欣赏课氛围能够带动学生形成小组学习的模式,在其中每个人都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是求同存异,或是有着激烈的共鸣,都能够得到不同的欣赏收获。这样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之中也就得到了不同一般的价值观培养。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只要能够满足基本的播放需求,就能够开展音乐欣赏课,对于教师来说,应该用创意化的教学模式来使得学生产生共鸣,虽然每个人对于音乐的感觉都不相同,但这恰好能够体现出“求同存异”的理念,能够彰显出音乐的无限魅力。所以音乐是一种纯精神层面的东西,很多的学生虽然可能专业课成绩不好,但是音乐欣赏的能力却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这多数都是因为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造就了一切,能够使得音乐欣赏课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一部分,还是要结合学生兴趣来进行。比如,可以在欣赏课上播放学生喜欢的流行乐曲,并将审美类似的传统音乐加以结合,形成新的模式,让学生对于音乐的来源和发展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慢慢也就产生了音乐的审美水平。尤其是对于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够使得学生在一定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对于大脑的活跃性开发有着一定作用。

合理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够产生兴趣的关键所在。我们可能和音乐创作人有着不同的性格,但是,他们却能够创作出属于任何一个时代经典的作品,这就证明了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东西是长远不变的,需要不断理解,不断想象才能够创作出更多的作品。因此加强对于音乐教学模式的促进,能够用不同的创新方式带动学生去认识音乐,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欣赏课也能够让各种音乐百家争鸣,利于自身拓展音乐教学的个性化模式。

二、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培养学生能力

审美能力是音乐欣赏课堂最需要培养学生的部分。如何去在音乐的世界之中感受、发掘和判断“美丑”的相关概念,是学生培养审美能力的基本要素和关键内容所在,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实际目的。

欣赏课的宽松教学环境能够使得学生在听觉上得到一定的满足,教师则可以改善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模式,结合视觉、文字等内容,让音乐欣赏课变得更加有趣味。很多的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为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流行音乐来改善欣赏课的效率,播放他们耳熟能详的音乐,并且进行合理的讲解、提问等。学生的兴趣往往就会大增。比如说,选择一些中国风的歌曲例如周杰伦演唱的《东风破》、霍尊演唱的《卷珠帘》等。这些音乐在学生欣赏的同时,教师可以将一些文化底蕴和音乐审美的关键内容对学生进行灌输,不断完善思维情感的开发,是促进学生加强自身训审美素养的主要目的,也是一种音乐实践,在其中学生能够树立合理的价值观,不断加强对于音乐的共鸣,能够以全身心的热情参与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

音乐欣赏课并不是单纯的听,但也不能够太多讲述,这样都会使得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产生死板、枯燥的理念。要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不同的音乐内涵展现手法来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演唱、弹奏乐器等。将音乐以合理的主题和模式去表演,就是提升效率的管检索咋。还要了解每一个课时不同的音乐主题和理念,对于舞蹈和表演等内容加强满足,完善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在丰富活跃的课堂气氛之中找寻自己对于音乐的共鸣感,不断加强音乐学习的理念模式,使得审美的能力得到完善培养。让学生在欣赏课的平台上也展现自己的能力,用互动式教学来让学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则会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并没有太多学习上的压力,因此,慢慢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实际水平和价值观产生了了解,需要不断加强评价和相关事物完善,比如几个兴趣相投的学生可能就会成为好朋友,同样觉得某种音乐悦耳的人在一起,就会有更多的共鸣。因此,音乐审美的能力有的时候也是社交能力的一部分,音乐抚慰他人心灵的力量非常大,需要不断去发掘,才能够了解到听者的内心究竟需要什么。在与别人分享音乐的时候能够得到什么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进入音乐殿堂的欣赏是要以一个平和的心态为基本,作为大学教学科目,更多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能力。而审美水平的带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学生能够不断满足价值观的改善。音乐的世界里没有任何身份、阶级划分,只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就能够满足对于音乐的审美。尤其是大学生,年轻有活力,他们对于音乐本身就有着不同程度的热爱,他们的思想也在他们选择的音乐模式上得到了改变,进一步改善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很大一部分还是要摸索学生的音乐兴趣,并且对他们进行合理的改善,引导他们去选择合适欣赏的音乐,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满足学生能力培养。

三、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与意义

目前,很多高校虽然设有音乐欣赏课,但是基本上没有受到任何重视,这从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体制上就可以看出。在中小学时期,音乐课不仅仅作为副科,很多时候还经常被主课老师“霸占”,慢慢学生和教师就都形成了一种理念,觉得音乐课不重要。因此音乐欣赏的能力也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变。开展大学生的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首先改变他们忽视音乐的观点,这样才能够使得音乐课的开展得到学生的认可。另一方面,大学生生活在宽松的环境下,很少有人对自己严格要求,因此,音乐欣赏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专心性,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美好,完善学生对于音乐的合理把握,慢慢塑造音乐的氛围,来满足课堂的纪律。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音乐欣赏课产生兴趣,不断满足合理的发展模式才能够促进学生对于音乐课的认识,需要得到重视。

音乐欣赏课,顾名思义,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欣赏,因此很多人认为只要播放音乐即可,但实际上音乐欣赏教学不单单是这些,还要完善音乐的相关发展,改善音乐欣赏的能力还需要做很多功课,比如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品位,使得他们能够在一定的水平上对于音乐形成更加完善的欣赏。包括学生对于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了解,都是改善他们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具体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对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培养

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对于欣赏来说非常重要。要从兴趣入手,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欣赏改变观念,不断满足音乐教学的基础需要。此外,还要欣赏经典作品,让学生从经典之中得到音乐的基础审美能力培养,不断满足自身的需要,有了这些内容作为基础之后,才能够增加相关的内容,不断满足各方面因素的完善对此有着重要意义。

2.对学生感知音乐能力的培养

一般来说,如果能够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共鸣,那么就需要强大的音乐感知能力。良好的乐感对于后期的音乐学习和审美欣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艺术。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实践来培养学生的乐感,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因此音乐乐感决定着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并且要加强对于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培养。

3.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由于音乐学科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需要通过艺术表现的形式才能够展现出来,在欣赏课教学过程之中,要能够实现不同的欣赏模式,才能加强对于作品的理解和内涵的完善。因此这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方法也是类似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也能够影响到其他的学科知识运用,比如古典文化和古典音乐的结合,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得到放松,能够将音乐学习看做是一种乐趣,并且从不同的音乐类型之中得到满足,就进一步陶冶了情操。

目前根据各大高校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情况来看,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应该及时开展新的教育方式,要解决学生对音乐欣赏课无兴趣和教师不负责任的态度。这些才能够使得音乐欣赏课得到一定的价值,也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加强对于音乐欣赏课堂的把握力度,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可以使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扭转这种局面,让本来枯燥的音乐欣赏课成为学生们最乐于参与的课程。采用流行音乐作为欣赏的范本,学生就比较高兴。如有一位老师曾经用《回到唐朝》作为选材,强调了这首曲子的慷慨激昂和相关民族文化的运用,学生们非常有兴趣,按照学生的提问和相关思路,他成功地完成了一个课时。并且学生在其中得到的不仅仅是音乐欣赏和审美,也得到了相关历史以及文化素养方面的学习,因此这堂课就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模范课,很多内容都值得去效仿,要抓住学生的兴趣才能够不断满足学生的需要。

四、音乐欣赏有助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大学音乐的教育过程之中,很多的欣赏内容都是教学之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之中的基础,因此想要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就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之中首先受到音乐的熏陶。此外就是要讲述音乐的不同表现手法,使得音乐能够产生一定的效应。在这方面,民族民间音乐有着一定的典范,它能够使得很多不同时代的人们产生共鸣。从而提升学生音乐素养。《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要将弘扬民族民间音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要不断加强对于相关内容的界定和发展,让学生能够在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学习之中得到更多爱国主义凝聚力的培养。因此很多的传统民族音乐和一些来自民间的优秀作品需要传承,应该作为重点内容放在教学大纲之中。

将音乐结合其他学科进行交融能够使得音乐的学习得到更多的空间。能够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完善他们的视野,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能够形成互补的模式,让综合式思维得到更多的满足,加强科学和人文方面不同内容的培养。目前来看高等教育需要进行这样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创造出复合型人才,要能够不断整合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让音乐渗透到教学的内涵之中。也正是因为音乐的魅力和其他的文化、艺术魅力有着很大的共鸣,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强对于不同文化的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不过在大学生之间,流行音乐作为最主要的音乐模式,传统音乐在他们面前显得没有任何分量。他们迷恋当下流行的歌手、明星,却很少去体会传统音乐带给人们的审美满足。如何对于学生进行教导,使他们能够在音乐欣赏上有更大的包容性,这是目前需要做的重要工作。并且,流行歌曲良莠不齐,很多不适合大学生的歌曲会使得他们价值观产生变化,尽管朗朗上口,但是很少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去保存。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那么我们很多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得不到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真正经典的东西慢慢就失去了流传,没法将其发扬光大。因此,音乐欣赏能够让大学生先了解传统经典音乐的存在,才能够不断去发掘其美感,尔后再研究和传承其内涵,才是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传承方式。要能够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不断从中获得知识,完善音乐欣赏的能力和审美情操,就要求教师能够用合理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了解,要丰富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不断满足和扩散他们的音乐思维,使得学生在合理的实践之中得到头脑的开发和智慧的启迪。

因此,要不断传承我国的经典民族音乐,首先注重的就是教育。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能力去欣赏、了解音乐并将之介绍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够产生对于民族的荣耀感和爱国之心,让他们能够不断被激发音乐的活力和潜力,经典才能够后继有人。所以,课堂中传递音乐的魅力和经典,作为教师来说,要用民族音乐去感化和教育年轻人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不断热爱民族民间音乐,让这种热情能够得到传递,传递到年轻人身上,并且还要结合教育需求,让他们能够在音乐学习中最大限度得到更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和能力。将传承民族音乐的这一任务加入到教育之中,用具体的教学方法诠释。

结语:

音乐的魅力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类发展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纵然不能每个人都会创造出音乐,但学会欣赏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他们作为社会发展的新鲜力量,必须要有完善的审美情操,要有足够的能力去欣赏和认知教育教学过程中带来的新知识。所以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进一步对于音乐欣赏课程进行把关,用合理的方式去对待音乐欣赏课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认知。教师应该对此进行规划,要能够对于欣赏课上的音乐进行解释和引导。能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收获,对于他们未来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产生一定影响,相信欣赏课能够更好地辅助大学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张静;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5期.

[2]靳威娜;浅谈音乐欣赏课在技工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3]柳笛;音乐欣赏在审美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06年12期.

[4]张爱民;音乐欣赏教学刍议[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5期.

[5]张翼;探寻音乐欣赏教学中“美”的渗透[J];考试周刊;2009年13期.

[6]范中洲;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音乐天地;2008年12期.

[7]金占峰;浅谈音乐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辛颖;浅议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性[J];新课程(教研);2010年01期.

[9]薛俊敬;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大舞台;2010年06期.

[10]宋岚峰;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年02期.

史宏强,声乐博士,男中音歌唱家,四川音乐学院原歌剧与艺术管理系歌剧表演专业教研室主任,现为艺术管理系。1992年-1996年就读于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后到山西省歌剧舞剧院工作,2003年10月毕业于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研究院。1998年获中央电视台“大红鹰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美声唱法专业组优秀奖。2004年4月参加在乌克兰基辅举办的“21世纪的艺术”国际声乐比赛获第二名。博士毕业后在乌克兰敖德萨歌剧院工作,排演过包括“茶花女”“阿依达”“弄臣”等十多部歌剧,被敖德萨、利沃夫等歌剧院邀请为终身演员。回国后在上海歌剧院工作。2005年底到四川音乐学院歌剧与艺术管理系工作。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欣赏课音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