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诚于“心”
——记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陈厚早

2015-12-28汲晓奇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表观内皮细胞

本刊记者 汲晓奇

精诚于“心”
——记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陈厚早

本刊记者 汲晓奇

专家简介:

陈厚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2011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13年破格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脂质与脂蛋白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厚早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特别是表观遗传修饰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系统阐述了表观修饰酶SIRT1等在心血管系统中主要细胞包括内皮细胞、平滑肌、巨噬细胞与心肌细胞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表明可成为心血管性疾病的治疗靶点。

共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包括共同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J Clin Invest, Cir Res, Cardiovas Res, J Biol Chem, Basic Res Cardiol,Aging Cell等。陈厚早作为导师组成员,指导博士研究生10余名,承担和参加了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项科研任务,获“协和优秀共产党员”、“协和新星”、“北京科技新星”等称号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资助。

回溯现代医学重要领域的发展进程,每一个重要的飞跃都是由技术进步所驱动的。新的技术使得许多新的规律得以发现,遵循医学科学规律,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理念,才能保证医疗技术的科学性。

作为一名祖国培养起来的优秀青年科研工作者,陈厚早深知: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基础科学研究。陈厚早致力于心血管的基础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处于本专业的国际领先地位,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提高我国心血管领域的整体医学技术水平具有现实的意义。

钟情守候心血管领域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因此探索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战略意义。

从心血管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陈厚早认为:“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急剧加快,环境污染的存在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鉴于心血管的发病复杂性,表观遗传调节起到了联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表观修饰酶介导的表观遗传调节整合细胞内外环境因素与基因组遗传信息,直接控制基因表达,在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陈厚早致力于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主要关注表观遗传修饰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以及作用分子机制。陈厚早等建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内皮细胞组织特异性转基因鼠,发现其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并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发生,表明SIRT1可作为治疗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文章发表后被包括J Clin Invest,Cell Metabolism,Nature Reviews系列期刊等广泛引用。对于SIRT1在内皮细胞功能失常,衰老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受邀撰写综述阐述其通过调节氧化应激而发挥抗心血管衰老的观点。

他不仅研究了SIRT1在内皮细胞中功能,还研究了平滑肌、巨噬细胞与心肌细胞的功能,系统地阐述了SIRT1在心血管系统的保护性作用和机制,发表系列研究论文10余篇,表明SIRT1可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靶点。因此,该团队受邀撰写综述阐述了SIRT1可能作为一个新的对抗血管衰老和衰老相关的心血管性疾病的靶点。

以上工作不仅国内国际会议上进行汇报,也获得了多项专利,期望其不仅具有科学价值也具有应用价值。

潜心攻克科研难关

扎实的医学分子生物学专业基础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就了累累的硕果,也为迎接新的科研任务提供了保障。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学基础的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变仍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最普遍的疾病。陈厚早作为科研骨干,进行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研究限制能量摄入等在环境因素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上的重要作用,旨在进一步理解表观遗传改变在动脉粥样硬化硬化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找出影响发病的关键分子,并从中确定可能的干预靶点和干预方法,从而指导临床诊治。

长期的冠心病和持续性的心肌肥厚能够引起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严重的心脏疾病,并明显增加了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陈厚早团队进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组表观修饰酶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研究其作为防治心肌肥厚的潜在靶点。该团队正在侧重研究冠心病和心肌肥厚到心力衰竭过程中的表观调控机制,并筛选小分子活性物质增加表观修饰酶活性,探讨表观修饰酶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靶点的可能性。

俯首耕耘为秋实

作为一名祖国培养起来的优秀青年科研工作者,陈厚早始终工作在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第一线,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从事着研究生的教学工作。怀揣着为人之师的一颗仁心、身为祖国之子的一颗红心,以他先进、严谨、扎实的专业知识,惠及更多的青年学子。

除了课堂教学《心血管临床生理学》与《经典英文文献阅读技巧》等课程以外,陈厚早还协助指导医学八年制学生,指导博士生完成研究论文。结合自己在一线科研工作和项目申请的经验,陈厚早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引入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针对科学问题和实验设计等与研究生进行反复互动,将科学研究中的思路融于教学之中;针对如何认识科学发现和提出新的、重要的科学问题等,提出自己的见解,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另外,陈厚早连续参与执行“973”项目的申请、执行和管理工作,组织或参加心脑血管网络会议等,积极参与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编写中国科协主持的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脂质与脂蛋白专题报告,回顾、总结和评价我国该领域新观点、新理论以及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等,分析新的战略需求和发展方向,提出发展趋势及策略。

前沿的领域,高端的目标,这必是一场场硬仗。他说:“想法很重要,但努力和想法一样重要。”所以,他强调科学研究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谨慎认真、发现一个小小的规律将是最大的快乐。

这让我们想起“严谨、博精、创新、奉献”八个字,这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精神,也是陈厚早科研路上的真实写照。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表观内皮细胞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上调SIRT1减少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基础医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网络考试系统在基础医学综合考试中应用探究
基础医学自选实验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