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组织好大课间体育活动

2015-12-27郑艺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课间体育锻炼班级

郑艺力

郑艺力/厦门市大同中学一级教师(福建厦门361008)。

为了增强学生体质,落实素质教育方针,确保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充足,教育部于1999年将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增加了活动时间。2007年5月7日,中央关于体育锻炼的《意见》文件中又强调“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1年7月,教育部下发了《规定》的通知,再次重申了7号文件的相关规定,要求把学生在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2014年1月23日,酝酿多年的“体育、艺术2+1项目”在厦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正式开始实施,丰富大课间的组织形式,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势在必行。然而,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人就该如何更好地组织我校大课间活动提出几点个人想法,旨在与体育同行共同探讨。

一、我校大课间活动实施情况

参与对象 活动场地 活动项目与安排初一年 篮排球场 集体跳绳练习初二年 绕教学楼 按队形跑步初三年 教学楼架空层 在高中做操时间先进行跑步,然后进行体育中考素质练习:跳绳,仰卧起坐,俯卧撑,蛙跳。高一年 操场跑道 在1-3道顺时针跑步,按班级两路纵队前进。高二年 操场跑道 在4-6道逆时针跑步,按班级两路纵队前进。高三年 足球场 按班级组织穿梭跳长绳。

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我校设置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为30分钟,安排在第二节下课。我校大课间活动时高初中学生是分两块场地进行的,由体育老师主持,各班体育委员穿上代表班级号码的小背心站在本班队伍前,先统一做广播操,初三年不做操直接跑步,然后如下进行:

初一初二的跳绳和跑步一周交换一次,高中三个年级按一周轮换一次。

二、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问题

1.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松散,缺少实效性。学校观念老旧,依旧以文化教学为主,紧抓中高考成绩。对如何组织好大课间体育活动,师生思想不够重视,理解不到位,实施不力。

2.组织形式古板,体育活动时间不足。由于我校的大课间是安排在早上第二节下课时间,先是全校集合做操,然后再分开进行体育锻炼。有时个别班老师拖课占用时间,还有部分班级楼层高,到达速度慢,这些因素影响了全校的集合速度,浪费了锻炼的时间,使同学们还没怎么锻炼就又要上课了。

3.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单一,没有更新,缺乏多样性。学生每天集体统一做同样广播操,没有形式与种类的变化,学生日久生厌,于是消极对待,随便应付。

4.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不明确,容易产生倦怠心理。由于同学们对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这个短时间难以显现的效果较为迷茫,所以对老师的宣传教育就没有十分的认可度。

5.对大课间活动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学校管理者没有制订合理的评价机制,使得各年级、班级在组织课间体育活动上就没有下太多的工夫,基本上都是在应付。

6.场地不足,器材稀缺。全校学生在同一时间参加大课间活动,人数过多也过于集中,校内场地器材有限,供不应求。

三、改进大课间活动的几点措施

1.建立完善的大课间管理机制。大课间活动是一项活动时间短、内容多样、参与人数众多、场地器材众多、较为复杂的管理工程,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管理机构来对该工作进行协调、管理、评价。为了抓好该项工作,凡是参与组织管理的人员都要进行规范培训,明确自己的职责。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大课间的组织管理,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亲身感受大课间的同时也能及早地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班主任应该积极参加并组织班级同学进行体育活动,认真教导学生骨干做好班级工作的管理。体育老师一定要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要严格制定大课间的安全条例及规范学生练习动作,认真落实各班活动时间、场地器,设计好班级进、退的路线,促进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效率提高。

2.改变形式,增加活动时间,提高学生积极性。由于个别老师拖课及个别班级同学拖拉,使得每次集合时间延长,影响了其他班的活动时间。因此我建议将集中练习和分组练习进行对调。大课间开始时,所有班级先到各自规定的场地集中点名,做准备活动,值日生借器材,体育骨干组织同学进行活动。大课间进行到后半段时通过音乐,指引全校所有同学到足球场集合准备做操或跑操活动,这样就不会因为从各班下来时间不同而相互影响。锻炼时还应该按内容、场所、年段、班级进行轮换,可按一周或一个月为期。这就可以避免模式单一、活动枯燥无味,又照顾到学生喜新求变的心理特点,有利于促进同学们练习的积极性。

3.合理地设置体育活动内容。体育老师要认识到抓好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大课间的锻炼时间,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项目。在活动中,既要设置自主选项又要有必做选项,让学生自主独立和老师引导介入达到融合,更有利于激发同学们自主创新的精神。规定项目如做训练柔韧性广播操、徒手体操、健身操、武术操等。选择项目:跑、跳、投、单双杠、足、篮、排、羽、乒球等项目的基本功训练;还可以加入健身休闲的项目,如跳长绳、轮滑、毽球、飞盘等;也可以增加一些简单、易操作、参与人数多的活动性强的游戏。在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时还应该增加音乐的刺激作用,因为有节奏的动作能使身体更加协调,达到最大适度的放松后,更有效地促进锻炼,所以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广播室要不间断地播放音乐将音乐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以艺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4.建立竞赛制度,营造竞技氛围。学生对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这个认识较为抽象,所以在参加活动时就会目标不明确,没有目前的目标,就没有锻炼的动力。因此我们应该设立多种项目竞赛,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赛制要尽量照顾全体同学参与,尽量简化规则 ,让所有同学都容易上手。体育课教学尽量结合大课间活动项目有意识进行,让学生在课上认真学习技术,在大课间活动中练习技术,在比赛中应用技术,这样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

5.促进评价机制健全。大课间活动没有细致的考核标准及完整的评价机制,使得大家不管做得好不好都一样,这样就会打击了认真完成的班级的积极性,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很重要。首先,要把班级到场速度、学生人数、组织秩序、活动效果纳入考评机制中来,另外,班主任的到场情况、班级各项竞赛积分也要纳入文明班级评比中去。利用有效地评价机制来激励老师和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6.合理充分利用体育设施。充分改造、利用、开发现有的体育活动资源,其中包涵对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的开发,学校场地器材和体育运动项目的改造等。这也是暂时缓解学校体育器材缺乏、场地小的一种重要办法。体育老师应该结合本校学生身体和心理特点努力强化对已有活动项目的改编,运用简化或改变活动要求、降低项目难度、要求较多,因此,学校的后勤应该加大采购设施的力度,尽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师生同时参与体育运动的需要。

[1]刘春燕等.热现象中的冷思考[J].体育学刊,2014(1).

[2]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11).

[3]李彩秋.对唐山市“趣味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与效果的调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

[4]向阳.学校课间(操)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体育学刊,2002(7).

猜你喜欢

课间体育锻炼班级
班级“四小怪”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班级英雄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