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隆化:创新“三种方式”构建县域水安全保障体系

2015-12-26

河北水利 2015年4期
关键词:隆化县采砂农业产业

李 剑

隆化县位于承德市中部,是“华北绿肺”“塞外明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冀的重要水源地。近年来,随着全县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全市绿色崛起和本县经济社会各领域对当地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隆化县水务局因地制宜、务实求新,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围绕民生兴水利、顺应自然治水患、紧盯关键管水事”3种创新型水利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符合隆化实际的水安全保障体系,走出了一条水利行业建设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相融并进的特色发展之路。

1. 实施水利项目跟进机制,围绕民生兴水利,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民生中大放异彩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隆化县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为使有限的水利项目最大程度发挥作用,隆化县水务局以为百姓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实事为目标,紧紧围绕城乡供水、农田水利等民生事业,以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和县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导向,全面实行水利项目跟进机制,提升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护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夯实供水基础服务城乡百姓。持续不断扩大农村饮水项目覆盖范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2013年以来共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投资3825万元,建成茅荆坝千松甸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69处,新打井214眼,使7.77万农村人口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有效解决了农村人饮安全问题,推动了县域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实施。在城镇供水工作中,坚持围绕“加快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强化供水管理服务水平”的工作思路,2013年以来共完成县城供水改扩建投资3175.01万元,供水管网向头道营、荣顺等县城周边村延伸4.35万m,新增自来水用户6452户,供水总户数达2.63万户,供水人口近7万人,供水普及率达到96%以上。

二是强化配套跟进服务农业产业发展。坚持围绕全县“一主两辅”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紧跟各乡(镇)农业产业发展步伐,大力实施水利项目跟进机制,将小型农田水利资金项目着重向县内设施农业、中草药种植基地等已实施土地流转并形成种植产业的农业种植大户和农村合作组织倾斜,充分发挥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县域农业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水利支撑与保障。2013年以来,全县农建投资达2.8亿元,其中用于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用水投资近1.5亿元。2年内,相继为太平庄乡周家营村塞外种养殖合作社大榛子园等40余个种养殖园区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机井、管灌、喷灌等精品灌溉工程,全县新增改善灌溉面积4.67万亩,新打机电井607眼,水利设施的不断强化,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全县农业产值由2012年的16.8亿元提升至2014年的20.44亿元。

在大量实践和实地调研基础上,隆化水利立足国家“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治水管水思路,明确以服务与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用水为核心,紧紧围绕水利项目与农业产业项目对接,水资源配置与农业产业布局配套、水利项目投入与农业产业效益双盈等“三个重点”,积极探索实施农业“以水定产”模式的有益尝试,为更好的发挥水利基础保障作用,加快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发展与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奠定坚实基础。

2. 创新生态河道治理模式,顺应自然治水患,水生态环境建设在助力绿色崛起中持续给力

隆化县内4条主要河流均属滦河水系,全县河流水系分支复杂、弯多岸长,历年来虽修建了部分防洪工程,但由于投资少、点多分散难成体系,加之无堤防河段较多,全县防洪压力有增无减。2013年以来,为响应省市关于河道治理的统一安排部署,县水务局将河道整治作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并实施了生态治理、科学管理与长效管护同步推进的现代河道管理体系建设,突出防洪保安、培育生态、恢复自然、净化环境4大成效,突破了北方山区河道治理面广、管理难度高两大难题。

一是实施生态河道建设,构筑绿色生态防洪屏障。作为承德市“母亲河”武烈河的源头,在全县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中,将武烈河流域治理作为重要突破口,以打造生态河道、景观河道、美丽河道于一体的新型河道为目标,一改过去砌石筑坝为主的河道治理方式,在充分考虑河流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以生物措施为主的生态河道治理模式,投资570余万元实施兴隆河生态河道治理24.77km,清理河道内淤积物、建筑和生活垃圾13万m3,河道两岸栽植沙棘、油松等植物61.6万株,建生态湿地120亩,栽植湿地芦苇10万株,建设拦渣坝5道,经过生态治理后的河道在确保防洪能力的同时,实现了河道生态自净与为下游输送清洁水源的双重目标。

二是严格河道采砂管理,实现河道采砂与河道整治有机结合。在严格采砂监管的同时,将河道采砂与河道整治有机结合。一方面严格河道采砂准入,以受理申请需业主、乡(镇)和水利部门三方确认、水利部门和资质单位双审核、已发证件定期年审为主要内容,严格按程序为县内河道采砂场办理采砂许可,从源头上遏制私挖乱采。同时,结合生态河道建设,在对沙场管理中,不以收费为目的,鼓励砂场充分利用河道采砂的废弃料对河岸堤坝进行加固,实现采砂与清淤、护堤护岸双赢,既减少废弃料对河道造成的淤积堵塞,同时又能取代工程措施,降低河道治理成本,通过这种方式,使有采砂场的河段无需再修建工程防洪坝。另一方面,不断健全河道采砂管理机制,制订完善《隆化县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制度,围绕采前、采中和采后3个环节,探索建立采前协议、采中监管和采后验收3项管理机制,监督砂场业主严格按规范开采、按设计堆弃,确保河道行洪宽度,河床保持平顺。

三是落实三级管护责任,建立河道管护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巩固河道综合整治成果,推动河流生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隆化制定出台了《隆化县河道管理办法》,探索建立起部门、乡(镇)与行政村三级管护机制,明确各乡(镇)对区域内河道负有主要管护责任,水利部门对全县河流水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与乡(镇)政府联合,明确按照行政区域和流域级别,建立河道按月巡查制度,确保一级河道每月联合巡查1次,二级河道每季度联合巡查1次。同时,由水利部门每年从河道维护管理费中拿出20万元资金,在沿河村庄内选取责任心强、熟悉河道的村民,对治理完的河道分段进行管护,首批11名武烈河河道管护员经培训考核上岗后,重点对县内武烈河河道进行巡查、养护,全面制止河道内乱倒、乱排、乱种、乱建、乱采等违法行为,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保护了生态环境。

3.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紧盯关键管水事,水利管理在构建节水护水新常态中成效显著

为全面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隆化县结合实际,突出用水、节水、护水3个重点,坚持多措并举,全力构建符合隆化水情实际的“节水护水”新常态。

一是拧紧总量“开关”,确保用水不超限。以取水许可审批、水资源论证等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把好用水审批和监督关,2014年全县用水总量19847万m3,小于市下达控制指标21128万m3。严控新增取水,对新增取水申请严格按照水资源论证结论、合理用水需求和用水定额标准审核批准取水许可,确保在满足现状用水需求下,严格控制新增取水,2014年全县新增取水量仅96万m3;规范取水行为,对县内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中组织开展取水许可规范检查行动,推进水资源论证和水平衡测试工作,2014年8家企业完成水资源论证工作,2家企业实施了水平衡测试。

二是激活效率“密码”,确保节水有成效。紧紧围绕工业、农业和城镇用水3个重点领域,大力开展节水增效行动。在工业用水中实行严格依法取水,鼓励循环用水、技改节水等措施,推进工业节水进程,2014年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6.9m3/万元,小于市下达控制指标37.1m3/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至85%;围绕县域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实施水利项目跟进机制,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综合技术、普及推广渠道防渗、管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2014年全县新增改善节水灌溉面积3.6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82;加快城镇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年内管网延伸4.35万m,供水人口近7万人,供水普及率达到96%以上;大力普及节水器具,城镇生活节水器具安装率大于80%,城镇生活计量设施安装率100%。

三是守住治污“底线”,确保护水见实效。严把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关口,截至目前全县仅审批设置入河排污口单位1家,为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达标方可排放。同时,深入开展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千湖工程”建设等主要内容的水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提升县域水源涵养能力。2014年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83km2,完成水保造林面积9458亩,封育治理1.75万亩;积极调动社会资本投入,大力建设水池、塘坝等小型蓄水工程,2014年全县完成投资2717.6万元,共建成塘坝5座、水池12处,蓄水量在 100m3以下(含 100m3)的蓄水池70处,完成县城第一道橡胶坝清淤工程,全县新增蓄水量48.961万m3。通过不懈努力,全县4条主要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县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27项指标均稳定达标,达标率保持100%,出境断面水质分别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和Ⅲ类标准。

猜你喜欢

隆化县采砂农业产业
守初心 担使命——河北省隆化县人大常委会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采砂对沅水典型采砂河道影响初步分析
在依法履职中守初心担使命——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八达营蒙古族乡人大履职掠影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河北省隆化县小汤头沟矿区钼矿地质成矿特征
江西省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
论江河流域非法采砂行为违法判断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