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教育视野下的地理教学探究

2015-12-26李晓亮河北省邢台县会宁中学054000

学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科学

李晓亮 (河北省邢台县会宁中学 054000)

人文教育视野下的地理教学探究

李晓亮
(河北省邢台县会宁中学 054000)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高中生学习地理,目的是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人文历史知识素养。

高中地理 人文教育 人文素养

在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知识创新为源泉的知识经济时代,以研究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时空变化规律、协调人地关系为新时代基本职能的地理科学,沟通了自然与人文的联系,将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里显示出日益重要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一、凸显人文教育的教学目标

人文教育是以人的生存为目的的教育,它将学生如何做人作为教学目标,教学生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妥善地解决情感、意志和自身的理性等问题,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从而提高其整体素养。

“学生需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与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并初步掌握学习、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术手段,同时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人口观、环境观与资源观”,这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它在人文教育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理解人类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形成,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实现的主要途径。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渗透,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其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1)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具有科学的精神;(3)成为具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社会公民。除此之外,它着重强调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树立科学、合理的环境伦理观与人地观。作为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地理学科中的落实则要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提高地理的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学生的地理学科态度及其自身的发展,则要达到以下不同层次的目标:(1)关心热爱祖国和家乡;(2)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和全球意识;(3)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不难看出,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学科课程,地理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提高其人文素质的重担。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凸显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培养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助其具备人文关怀意识,使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发展。

二、优化课堂设计,体现人文素养教育

地理教材涉及到地球、宇宙、世界各国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帮助学生获取地理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还要了解国内外的历史、当今世界发展的形势与主流、相关学科知识与发展、现代科技潮流、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技术、外语、法律法规、交通信息、政治时事、体育运动与竞技比赛、当今流行的文化现象、普遍的经济现象等等。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时,要将这些知识渗透于课堂教学,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不仅能寓教于乐,而且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如学生对历届奥运会的各举办城市充满深厚兴趣,那么备课时,教师可以将各城市的气候、经济、城市职能、在全国的地位等自然及人文特征搜集好,以便在课堂上灵活穿插。

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打造富有人文主义特色的地理课堂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国家地理环境的了解与认识,进而激发其爱国热情,使其维护国家利益。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学生唯具有国家观念与爱国的意识才能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维护国家与民族的利益。现以台湾问题为例,教师可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方法来证明台湾属于中国大陆,让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以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进而促进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需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其赖以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质量,最终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四、尊重文化的地域性,树立科学地域观

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我们称其为地域性。人口分布、工农业的区位布局等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打上了区域化的烙印。因此,不同地域的地理文化具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人文地理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区域性与多元化的意识,进而做到尊重世界上其他民族与地域的文化。各个民族与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生活习惯,正是由于这些差异与不同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所以,我们要尊重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尊重其习惯和风俗。人文地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理解多样性与地域性文化存在的意义与发展的不同,从而建立科学地域观,这将有助于提升其地理学习效果。

总之,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更应是精神教育,但是培养人文精神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循序渐进,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有效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地理课程,教师需要掌握地理学科独有的特点,并与生活中的各种人文素材相结合,组织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好的性格与素养,为社会与国家做出贡献。

(责编 齐真)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科学拔牙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