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前瞻

2015-12-26小聂

中国设备工程 2015年1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高端装备

文/小聂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前瞻

文/小聂

在全球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推动下,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在成为各国重点发展方向。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十二五”期间,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正旺

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良好,各个装备行业或将研发出更多新成果。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的五大高端装备重点领域,国家相关部门将给予全面支持。具体扶持措施包括,对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元器件、材料实施免税;进出口银行的金融支持等。作为《规划》中的两大重要方向,相关部门更是对轨道交通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规划》提出,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8%,国际市场份额大幅度增加。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创新体系,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知名品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

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关键零部件与基础件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其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技术及核心装置得到普遍推广应用,高端装备重点产业智能化率超过30%。

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专业化生产企业,建成若干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集聚区,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基本掌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轨道交通已步入黄金发展期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高铁发展最快、系统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和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预计至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km,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将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标志着轨道交通行业已经步入了黄金发展期。

我国高铁逐渐实施着“走出去”的计划,2014年7月,土耳其安伊铁路二期项目成功通车,标志着中国高铁迈出了进军海外的重要一步。虽然高铁输出对国内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短期业绩影响不大,但高铁技术作为轨道交通最前沿的技术,通过国家对高铁技术的宣传,很好的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处于世界最前沿,对我国整个轨道交通车辆的出口形成了很好的品牌效应。

《规划》指出,轨道交通要大力发展“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关键系统,重点发展大型工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掌握系统集成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关键零部件制度化水平,形成制度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集群,满足中国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规划》中强调,要全面掌握动车组及客运列车技术,提高客运轨道交通装备的可靠性、舒适性、可维护性,完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研制和开发。全面突破30t及以上轴重重载机车、160km/h速度快捷货运机车和货车技术,研发制造满足国际市场不同限界要求、不同供电制式的,覆盖全部货物运输需求的系列货运列车等。

高速铁路客车、重载铁路货车、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等配套的轮轴轴承、传动齿轮箱、发动机、转向架、钩缓、减振装置、牵引变流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大功率制动装置、供电高速开关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在“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或将再传捷报。

海洋工程装备步入发展快车道

近几年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具备较好发展基础。我国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形成品牌,深海装备制造取得一定突破。

2014年4月2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m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搭乘海洋六号科考船在南海中央盆地完成了海上试验并通过了海上验收。“海马号”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下潜深度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并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此次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大深度无人遥控潜水器的关键技术,并在关键技术国产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是我国深海高技术领域继“蛟龙号”之后又一标志性的成果。同年5月,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自升式9000m海洋模块钻机井架及提升系统,顺利完成了载荷试验、应力测试等全部试验,各项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是我国超深井海洋钻井装备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根据《规划》要求,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海洋工程装备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重点突破3000米深水装备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海洋矿产资源装备制造业,围绕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以及海上作业辅助、服务等环节的需要,重点发展大型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关键装备,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总承包能力和专业化分包能力。

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

航空装备开辟“新航道”

航空装备方面,《规划》指出,要以市场为主线,组织航空研发、产业化、市场服务发展,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重点突破发动机关键技术和装备,空中管理系统和先进发展能力,建立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飞机。要重点加快大型客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航空配套装备的发展,大型客机实现首飞,喷气支线飞机成功研制,实现支线飞机年销售100架,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产业体系。建立和完善航空发动机创新发展的工业体系,突破大型客机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并且大力发展航空机载、任务、空管和地面设备及系统。

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700飞机获得适航许可。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大型运输飞机研制能力,为C919大型客机项目顺利推进开辟了道路,创造了条件。据悉,C919机体结构对接基本完成,力争今年实现首飞。业内专家表示,C919大型客机项目对我国大飞机制造、甚至高端制造业都会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

C919大型客机

卫星产业加速向“空间设施”迈进

《规划》要求,卫星产业发展以建立中国自主的安全可靠长期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以及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重点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卫星地面系统和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卫星综合应用的产业链,加快中国空间设施的卫星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目标覆盖全球,规模庞大,整体性强,技术难度大,是大型复杂航天系统工程,是国家整体科技和工业水平等综合国力的象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自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已成功应用于水利、渔业、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日臻成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发展和应用,将对全世界开放,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免费服务。中国还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并实现各阶段的无缝衔接。

2015年,遥感卫星的发展热潮同样方兴未艾,中国的高分4号卫星计划在年内升空。据悉,高分4号是在高度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行,它可观测的面积大,而且还能长期对某一地区固定观测。

智能设备引领“智能工厂”时代或将到来

智能装备引领“智能工厂”时代到来

在智能制造装备方面,《规划》特别指出,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推进智能仪表装备、智能装备等四大类产品,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义化,带动整体智能装备水平的提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工程,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实施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工程,空间工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提升工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功能等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随着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加速推进,以3D打印为标志的新工业革命正在加速推动全球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全球机器人市场发展十分迅速,企业应用积极性高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近期以来,工业机器人开始悄然而又快速地走进大小工厂生产线。当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工业正迎来以数字化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生产变革。普通工厂生产车间的生产和管理变得更快捷、高效,智能设备引领“智能工厂”时代或将到来。

高端装备“走出去”还要分步走

目前,引进国外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已经越来越难。核心技术的研发决定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以海洋工程装备为例,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已形成品牌,深海装备制造取得一定突破。此外,海上风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初步实现产业化,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初具规模,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产业发展仍处于幼稚期和起步期,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小;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配套能力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进口;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相比于国外仪器仪表,中国的高端仪器仪表行业仍处散弱格局,普遍体量偏小。国内市场仍以外资企业为主,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

而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软件方面没有形成一套自主的理念和系统,即使购买国外的软件,还是很难做出附加值高的产品;硬件方面核心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成本无法降下来;硬件之间的细节配合亟待提升,最易出故障地方主要是机械部分、软件冲突,软硬件配合度不高;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不高。

面对诸多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曾指出,从我国当前现状及趋势出发,全面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必须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基础支撑、绿色发展”的方针,分步骤分阶段完成从装备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战略转变。第一阶段,到202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第二方阵,部分优势产业率先实现又大又强;第二阶段,到203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位居世界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业强国;第三阶段,到205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强国。

为此,当前阶段必须抓住重点,打牢基础。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新机制。建立健全装备制造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强化制造基础,全面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提高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的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基础配套能力。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实施一批重大质量工程、质量技术推进工程、质量素质提升工程等全面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加快推进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推进中国装备“走出去”。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高端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端油品怎么卖
港警新装备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防晒装备折起来
AD GIN STUDIO高端影棚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