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5-12-25郑锐,孙和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高龄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郑锐孙和炎1

(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安徽阜阳236000)

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APFLP)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UIF)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高龄UIF患者98例。根据患者自主意愿选择治疗手段,分为PFNA组及APFLP组,每组49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APFLP组(均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评分、临床疗效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PFLP组(P<0.05)。结论PFNA与APFLP治疗高龄UIF,可获得相近临床疗效,但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低等优点,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关键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高龄

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A〔

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第一作者:郑锐(1973-),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骨科治疗方面的研究。

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UIF)为老年人高发骨折之一,其主要和老年人多合并患有骨质疏松相关。传统保守疗法采取骨牵引或者皮牵引等方式进行治疗,临床效果不佳,且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1〕。近年来研究显示〔2〕,通过手术方式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给予坚强内固定能够起到抵抗肌肉所产生的牵引力,进而防止移位和髋内翻等发生,同时还可以缩短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APFLP)两种内固定手术方式因具有简便、安全及有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UIF临床治疗中〔3〕。本文旨在对比PFNA与APFLP治疗高龄UIF的临床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高龄UIF患者98例。纳入标准〔4〕:(1)均经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确诊为UIF;(2)年龄均>60岁;排除标准〔5〕:(1)合并有其他位置骨折;(2)病理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开放性骨折。其中男50例,女48例;年龄61~90〔平均(69.6±4.5)〕岁;按照AO标准进行骨折分型:A22型24例,A23型26例,A31型18例;A32型14例,A33型16例。根据患者自主意愿选择治疗手段,分为PFNA组及APFLP组,每组49例。其中PFNA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63~90〔平均(69.7±4.9)〕岁;A22型11例,A23型14例,A31型8例;A32型7例,A33型9例。APFLP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61~89〔平均(69.2±4.1)〕岁;A22型13例,A23型12例,A31型10例;A32型7例,A33型7例。两组性别、年龄以及骨折分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已经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及批准。

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连续型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患者行侧卧位,并进行消毒铺巾。PFNA组:于股骨大转子位置上方约5 cm处行纵向切口,进行分离组织,将大转子顶点位置暴露于视野中,并选择该顶点内侧作进钉点。通过C臂X线机辅助透视下完成牵引复位,应用开孔器于进钉点进行开孔并穿透皮质,将球形导针置入。完成扩髓之后将合适尺寸的PFNA放入,并运用手连接器把PFNA插进髓腔内。通过C臂X线机辅助透视确定效果满意之后,将瞄准器安装好。利用瞄准器在股骨头颈位置将1颗抗旋螺钉钉入,并在股骨远端位置钉入1或2颗横行锁钉。然后进行冲洗及止血等工作,最后关闭切口,留置引流管。APFLP组:行外侧切口,位置自股骨头大转子顶点处向其远端延伸,总长约14 cm。逐层分离切开后,将大转子以及股骨近端暴露出来,并对移位部分进行复位,选择克氏针对骨折位置进行临时固定。通过C臂X线机辅助透视,确定骨折位置复位效果满意之后,于股骨外侧位置放置1枚APFLP。并于透视情况下进行定位,沿股骨颈方向置入3颗导针,测量好深度后沿导针进行钻孔及攻丝,之后将锁定螺钉锁进。然后进行冲洗及止血等工作,最后关闭切口,留置引流管。两组患者于手术中及术后3 d均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并记录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以及术后引流等。所有患者均坚持随访12个月或以上,并对其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等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等。

1.4评价标准〔6〕髋关节评分及临床疗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含疼痛、功能以及下肢畸形和髋关节活动程度等方面,满分100分。其中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行χ2或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APFLP组(均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4.06±0.96)个月,APFLP组(4.15±0.98)个月〕及髋关节评分〔(92.31±3.84)分vs(90.14±3.72)分〕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无显著差异(均P>0.05)。但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PFLP组(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与APFLP组比较:1)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对比〔 n(%), n=49〕

与APFLP组比较:1)P<0.05

3讨论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位置极易发生骨折。因老年患者多合并患有骨质疏松等疾病,如不进行手术治疗,单纯依靠长期卧床使其自愈,易导致心肺功能减退、坠积性肺炎以及压力性溃疡等并发症〔7〕。因此,临床对于高龄UIF患者多给予手术方式治疗,既能够使患者实现早期负重,并且对患者髋关节位置功能恢复以及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起到促进作用。临床手术固定方式主要包括PFNA及APFLP两种,对于高龄UIF患者选取何种手术方式,目前争议较大。

本研究发现,PFNA与APFLP治疗高龄UIF,可获得相近的临床疗效,但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以及术中出血少等优点,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更适用于老年患者。可能是因为:(1)APFLP方式通过应用锁定钢板达到重建股骨完整性的效果,并自3个不同方向向头颈部钉入3颗锁定螺钉,进而形成一个三角固定柱,达到固定效果的同时又改进了单颗拉力螺钉固定易失败的弊端〔8〕。PFNA是近几年以髓内钉为基础所研发的新式内固定医疗器械,其主要包含主钉、螺旋刀片以及远端锁定等〔9〕。其通过应用头颈部抗旋螺钉而更加适用于治疗不稳定类型转子间骨折,且具有符合人体股骨近端位置解剖学以及生物力学各项要求的优点。多项研究证实,APFLP及PFNA均可有效治疗UIF,且本研究结果与Cankaya等〔10〕研究一致。(2)APFLP具有手术切口大、时间长以及术中出血较多等缺点,术后还需要长时间卧床,将其用于治疗高龄UIF患者,其术后内固定效果不佳,易引发内固定松动以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11〕。而PFNA手术创伤小、手术所需时间短,且出血量较少,术后可及早下床。因老年人身体整体素质较低,耐受力较差,因此PFNA对于高龄UIF治疗具有显著优势。本研究符合汪阳等〔12〕报道。(3)PFNA运用螺旋刀片,使头颈骨折位置碎片的旋转现象得到控制,并有效预防出现螺钉松动以及锁定退出等现象,有效抵抗切割力,增加抗旋转以及预防内翻畸形等效果。特别是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来讲,PFNA通过中心固定方式,使力臂得到内移,既加强内固定效果,又降低股骨头切割方面并发症发生率。因此,PFNA治疗方式更适合高龄UIF患者,其可极大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本研究与李鲸军等〔1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4参考文献

1罗显德,欧兆强,王景超,等.股骨近端外侧加压锁定钢板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0;32(3):333-5.

2Kim Y,Moon JK,Hwang KT,etal.Cementless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octogenarians〔J〕.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2014;48(4):424-30.

3王传学,杜秀藩.双极人工股骨头与 PFNA 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4):492-6.

4Kouzelis A,Kravvas A,Mylonas S,etal.Double axis cephalocondylic fixation of stable and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early results in 60 cases with the veronail system〔J〕.Open Orthop J,2014;24(8):60-8.

5王沈栋,董启榕,徐又佳,等.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8):656-61.

6Upadhyay S,Raza HK.Letter to the editor: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 versus dynamic hip screw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J〕.J Orthop Surg (Hong Kong),2014;22(1):130-1.

7邓宁,矫昌勋,李元耿,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1):5088-90.

8张波,简灵,陈明贵,等.PFNA和DHS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4):6726-9.

9杨沛彦,李耀锋,尤元璋,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4):330-3.

10Cankaya D,Ozkurt B,Tabak AY,etal.Cemented calcar replacement versus cementless hemiarthroplasty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J〕.Ulus Travma Acil Cerrahi Derg,2013;19(6):548-53.

11陈文革,刘清高.国产远端非水泥固定型假体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短期疗效分析〔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7(1):98-9.

12汪阳,蒋林.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AO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90-1.

13李鲸军,李志斌,余文浩,等.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病例对照〔J〕.中国骨伤杂志,2013;26(12):977-80.

〔2014-04-19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

猜你喜欢

高龄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程序化护理对高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压疮发生的预防效果观察
石台行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高龄前列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高龄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