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高望重 化艺传神的真大师

2015-12-24林晖

地球 2015年10期
关键词:春色满园红杏出墙台州

文/林晖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沙培宁老师谈教育的文章《孩子该有的模样》,不料,一下子打开了我深藏心底的教师情结。于是毫不犹豫地加了“关注”,一口气拜读了沙老师的系列教育评论:《作为生命体的学校》《迷恋他人成长》《所谓贵族精神》《所谓大气》《好老师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我们的“艳遇”》……

这些亲切、灵动、大气、深刻的“教论”,都是从中小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把教书育人的实践上升到教育改革的哲学伦理思考,既架天线,又接地气,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很自然,我沉浸在沙文的字里行间,读她千遍的结果是千千结的教育心产生了千千叹的“艳遇”感。例如,当下中小学教育热门话题之一的“学生减负”。其实,从我国的教育机构设立伊始,无论庠、序、校、塾,还是小学、大学,“学生减负”就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心头难解的困惑、难言的隐痛。如今的学生减负仍然如此,大班、小班,课时减、活动增,提早放学、休课自学、减少作业量等,其结果往往是,形式上轻松的学生被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好心地从校园围墙内转移到社会的“屋子”里,进行所谓的“强化”、“学艺”。而且此类“减负”与“加压”的反复拉锯,又往往造成社会舆论的批评和反诘,成了教育机构、教师、教学管理者的“过错”。家长唯恐孩子失管、少学的不理解,社会担心学生迷路、无用的不支持,使得教育改革站着、躺着都“中枪”。学生减负的结果,很多时候反而带来了学校、教师、家长心里的重负和增压,加上现实中对所谓“状元”、“拔尖”的导向,尽管桃李春风一度又一度,依然跨不过减负的坎,吹不散减负的结。于是,“学生减负”在现实中屡减屡重,屡试屡败。

随着沙老师笔尖的移动,我惊喜地看到了被誉为“教育追梦者”的陶西平先生的漫笔妙语:《一路走来》《让失败率为零》《大家不同,大家都好》《在反思中创新》《沉浸于求索之中》,仿佛又看到陶先生以“教育人最美的姿态”向我走来的身影。

那是20世纪90年代,我在浙江台州接待陶先生的一段往事。当时,陶老的身份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他风尘仆仆、不远千里来台州,是为了了解民办教育的“原问题”和“真问题”,以便更好地从实践中总结,在理论上思考,为民办教育立法做前期准备。也许是我从教12年又转岗人大系统的经历,我与陶老多了一些共同的话题。因此,跟随风度翩翩、满腹经纶的教育大家陶老走访学校、座谈调研,聆听他建议完善学校教育、鼓励民办教育转型升级的讲话,且行且坐,如沐春风。

记得有一次在谈到学生减负、教育公平时,陶老引用了毛泽东的诗词名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形象风趣、意味深长,令在座的所有人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悟。短短三天,我还向随陶老调研的几位青年学者请教陶老的实践性与系统性结合的改革创新教育观,从此结下情谊,至今尚有联系。

陶老选择台州调研是有原因的。当时台州的民办教育风生水起,正从初创期向成熟期过渡、转型,典型的有台州书生中学和浙江现代艺术专修学院。前者是全国首家以教育股份制形式创办的完全中学,由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任校长,教育理念是“乐真、乐善、乐学、乐恒”。后者是浙江省民办高校最早创办者之一,由出身三代办学的教育世家、工艺玻璃首位,也是至今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全才独力创办。金先生与陶老同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也一直在法律层面为民办教育建言献策。

金大师是诗、书、画、印、玻璃雕刻的真正全才、专才,他办学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中国传统工艺技艺后继有人,发扬光大。他教学的理念是注重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发现和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教学方法是因性而教、因龄而育、因教而学、因材授艺。他曾经对我说:“我的家族和我的这一生都喜欢读书、教书、办学,都想把自己的知识、本领,更好、更多、更快地传给学生、留给社会。现在,现代化建设十分需要实用型的高级工艺美术人才,我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艺术学院办起来,拉长台州教育的短腿,填补围墙教学的不足。”

不幸的是,事业正处于鼎盛时期的金先生于2015年4月8日因病去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闻讯发来唁电,并敬献了花圈,向这位著名美术教育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当代玻璃雕刻艺术开拓者和杰出代表表示了哀悼和敬意。我与金先生相识、相交、相知20多年,回忆往事,恍然如梦,突闻噩耗,一时竟不能接受,泣书挽联曰:“品高望重淡泊宁和永景仰,化艺传神空色无相真大师。”

在我的印象中,陶老与金先生都有“讷于言而敏于行”的特点。两人的共同志向也都是传道、授业、解惑。陶老致力于让所有的孩子念好书,金先生努力于让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千秋传承。这正如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言的春色满园与红杏出墙。就教育本身而言,这满眼春色与醒目红杏好比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公平性与选择性、拓展性、实践性;好比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有教无类”与现代教育理论的“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我们的教育只有达到春色满园与红杏出墙的完美结合,公平、均衡的全民义务教育与差异性、个性化育人方法同行并存,基础型全才、通才与特长型专才、奇才的辨证互补,“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的良好互动,才能培养出春色满园、又红又专的接班人,才能涌现出红杏出墙的陶西平式和金全才式的大家、大师,教育改革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可喜的是,最近,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其基本任务之一是完善课程结构,包括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使每个学生得到合适的课程和适性的教育。由此我想,如果说开好基础性课程,能让春色满园,那么开设拓展性课程,则能让我们的孩子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社会,成为全面而有个性的出墙红杏。如果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那么满园春色惹人醉,红杏出墙更添美。我们的教育园地就能呈现出更立体、更耀眼的春色。

从沙培宁的“艳遇”到陶西平的“求索”,再到金全才的艺术,我之所以如此串联、引发随想,确是因缘而起。也正是这些灿烂的教育之花满园“绽放”,出墙红杏独立于世的“专注”,才有我国教育园地一个又一个百花争艳的春天。在那些永远“未完成”、永远“在路上”的独特生命体——学校的春色中,长相、色彩、性格、气质、品位各有不同的奇异花朵,真的让我们迷恋、向往和沉思。微友说:美是可以传染的。的确,在百花渐欲迷人眼的春夜,万籁俱寂,读着沙老师的美文,感动之余,情不自禁地萌发了春色满园与红杏出墙的种种联想,漫书此文,向“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所有教育工作者致敬。

2015年4月18日于禾睦山房

猜你喜欢

春色满园红杏出墙台州
祖国大地春色满园
歌剧绿洲春色满 数枝红杏出墙来
——深切怀念作曲家刘振球
春色满园
张亦弛国画作品
春色满园
春意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被误读千年的『红杏出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