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能力本位研究述评

2015-12-24季晓燕

文教资料 2015年23期
关键词:理念英语教学院校

季晓燕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6)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能力本位研究述评

季晓燕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6)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该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与国内高职高专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相适应,是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切需要的教育教学理念。本文在列举国内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以实践为主导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力本位教育 研究现状 教学现状

1.引言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使社会进入了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英语教学在大学、中学和小学中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内容的传统教学方式。能力本位教育(CBE)是美国休斯敦大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的“掌握性学习”与“反馈教学原则”和“目标分类理论”基础上开发的一种以企业需求为主,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它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主要流行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90年代初期传入我国,为教育界所关注,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04)《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以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并强调在教学中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强调打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并重,注重学生实际语言交际技能的训练,以满足其今后就业时的英语需求。与传统的职业教育相比,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明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并作为其教学基础、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不断更新着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基本要求》相适应,正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所迫切需要的教学方式。

2.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作为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与工作岗位。然而,在社会和就业压力之下,功利性使得学生以追求英语考级成绩提升,以取得毕业证书为主要目的,同时使得高职院校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英语能力的培养,从而在教学方面产生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以英语考级为目标的高职高专学生基于本身英语基础知识、综合能力比较薄弱,对于英语学习表现出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积极性,在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很难养成规律的学习习惯,英语学习能力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第二,在此情况下,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出现了以英语考级为目标,“以教材为中心”、“以语言知识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机械操练,对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等问题认识不足,忽视了语言交际和实际运用。第三,高职英语教材中的内容相对不是很灵活,且各个高职院校在教材更新替换上比较保守。大学英语课程学时在逐年减少,由2008年之前的232课时减少为目前的128课时。课程课后练习相对固定,缺乏创新,主要包括词汇、翻译、句型、写作,听说课程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不高。第四,部分教师缺乏社会和业务实践经验,与实际工作应用相脱节,职业英语技能素质没有得到培养和巩固,并不具备真正的双师型素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词汇语法句型讲解为主的课文精讲阅读式教学法,缺乏对学生英语能力,尤其是职业英语运用能力的针对性讲解和训练。第五,课程评价标准单一化,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以闭卷形式进行英语考核,把书面考核作为终极考核形式,作为形成性评价的课堂管理、监控、评价和反馈机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听说考核,在语音室、实训室等资源的匮乏下,往往流于形式。

3.高职院校能力本位研究现状

国外能力本位教学改革发展迅速成效鲜明,第一,模式设计较为科学规范。当今世界上比较典型的四大职教模式,有北美的“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德国的以企业为主导、企业与学校结合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继续教育实践模式 (即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和英国的BTEC(Business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此外,随着20世纪末能力本位教育教学理念被引进亚洲,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导的准市场机制的公共职业训练模式(Public Vocational Training)、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模式”(Teaching Factory),以及韩国高职院校的基于顾客需求导向的产学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已逐渐发展完善。这些以能力本位为理念的教学模式都有完整的管理制度、教学体系和运作程式,并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第二,在主要内容上,始终保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不少领域中的新技术都已进入了实验课本,大多数实验能使学生很快熟悉新的领域,并实行学徒制或工学交替,使学生很快熟悉新的领域;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以能力为本位,比较典型的有以北美为主的CBE模式,即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构建教学体系。第三,丰富的理论研究与著作。美国学者古德海默和韦特挪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了CBET体系,并应用于职业院校和培训学校中。杰拉尔德·布鲁内蒂的《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教育以及教师教育的政策变化》、哈里斯·罗格(HarrisR.1995)的《能力本位教育与培训》,在职业教育中引入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就应用方法及具体实施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四,教学设计以实践为依托,引进企业参与教学,比如德国的“双元制”在高职院校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体现了极大的优势。它强调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构建培养高质量的操作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体系,鼓励企业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将实践教学放在企业进行。第五,师资培训注重实践。在各个国家的能力本位教学研究中,都以实践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比如美国的能力本位教师教育运动,以教师的实践行为来决定教师教育计划,设置模块化教程。许多国家还加大兼职教师的比重,从企事业单位招聘既有专业技术特长,又有余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高级主管来担任部分专业课程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探索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登录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高职英语能力本位研究”为主题检索,自2005年到2015年间,得到符合主题的文献171篇,具有统计研究意义。其中硕士论文5篇,期刊166篇,但绝大多数期刊论文发表在省级一般期刊、教育类期刊和职业学院学报上,没有一篇论文发表在中文或外文核心期刊上,反映出论文发表期刊层次较低;文献作者来自14个省和直辖市,其中广州、浙江、辽宁作者发表的论文较多,反映出经济发展与教学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关联;文献作者绝大多数为助教、讲师或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仅有3人,反映出能力本位研究者层次的职称偏低或是集中于年轻的一线教师群体;获得基金资助的仅有1项(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通过具体分析可知,张伟(2007)、杨早春(2006)、李杨等(2009),姜欣颖(2009)、王海波(2007)、李燕等(2012)、卢显伟(2013)、陈玉玲(2013)等运用文献综述法和系统论对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理论研究,主要关注能力本位教育中的一个或者某个角度,缺乏系统的实践性研究。甘饴(2015)、殷昊(2014)、张蕾(2010)、李敏(2010)、皮燕萍(2009)等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跟踪和研究,比如评价方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提出来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设和建议,对于解决和梳理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单婷婷(2013)、白杨(2014)、裘洁洁(2010)、秦美娟(2010)、郑刚强(2008)就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肖珠(2012)、邵瑶宇(2010)、古隆梅(2008)对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也在实践方面做了小范围的样本跟踪分析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但缺少与行业相结合的英语教学实证研究。171篇论文中仅有刘春春(2008)和吕桥(2015)的两篇论文单独对高职英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论述,大多数学者都只是在教学建议中略作论述。

4.结语

目前国内学者对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运用研究有所涉及,但是以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设和研究还没有得到高职院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和支持,还处于个体化和低层次的自发性阶段,缺乏系统化和整体性研究。第二,研究缺乏实证性,多偏向主观而非客观,研究中缺乏系统和年限的数据支撑,使得其结论和策略建议的可靠性缺乏实例支撑。第三,与国外的能力本位教育研究相比较,国内高职英语教育的研究者们多数只是运用国外的教学理念,缺乏与国内研究现状相结合的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创造。第四,与国外企业参与教学的方式相比,我们的英语教学改革还局限于课堂、书本和校园,缺乏真实的情景与实践教学环境;师资队伍建设也没有系统化和专项研究,突出反映为英语教师缺乏一线企事业的工作经历,对于行业英语一知半解。

今后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以建设系统化,结合点线面多层次的教学实践体系,建设有专业知识和行业经历的师资队伍,以学生为主体,以其需求为导向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为发展方向。

[1]彭文娟.基于能力本位理论的实用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2]单婷婷.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模式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

[3]邵瑶宇.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在高职英语教改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4]吴秀杰.澳大利亚以能力为本位的TAFE课程[D].南京师范大学,2007.

[5]肖珠.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赣南师范学院,2012.

[6]王燕飞.美国“能力本位”教师教育运动研究——意格兰布林-沃希托教师队伍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3.

[7]赵红霞.浅析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创新型高职英语教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014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项目编号:14jsyw-28)

猜你喜欢

理念英语教学院校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