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5-12-24何善能

文教资料 2015年23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建筑工程

何善能

(梧州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系,广西 梧州 543002)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何善能

(梧州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系,广西 梧州 543002)

通过实践检验理论,以实训项目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本文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面临的诸多挑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该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以期为高职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高职教育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1.引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市场对该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但要求也更为严格。这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既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更是一个严峻挑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更是肩负着培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活动于工程一线的技能性人才的使命,这样才能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何打破原有教学模式,深入开展以利益共享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所需的建筑工程人才,是高职教育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面临的诸多挑战

2.1“重理论,轻实践”式的高职教。

我国的高职院校由普通大专、中专发展而来,相较于其他高等教育院校而言,教育投入、师资力量等偏低,加之很多教育者对高职的定位不清,因此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据统计,大多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只占据总课时数的30%,有的甚至达不到这一百分比。大多高职院校将大量课时放在了建筑结构、工程力学、抗震设计等多种理论的教学上,而工程预算实训、生产实训、建筑制图识图训练等实践类课程则被放到次要位置,被大面积压缩甚至取消。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者对高职院校的培养定位依然十分模糊,没有切实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就业需求;二是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教育投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有较高标准,而就国家和社会目前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看,很明显难以达到这一要求。

2.2开展实训教学的困难。

实训教学的开展是为了使学校和企业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共同培养优质人才,并输送至企业内部,是由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两个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这本应该形成一个双赢的合作机制,然而,面对利益的驱使和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制约,如今的校企合作大多只流于形式,真正的实训教学开展困难重重。一方面,从校方角度而言,如今的高职院校愈发注重招生数量,而非培养质量,加之当今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拥有的实训机会相对减少,此外,考虑到许多企业岗位的学历限制,很难吸引大型企业参与高职实训教学,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而言,企业往往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它不可能在不考虑回报的条件下无偿利用自身的企业资源为学校提供实训服务。因此,他们往往将校企合作当做应付政府的策略,开展的实训教学大多流于形式,他们同学生之间也并没有签订任何有实效意义的协议。所以,这种形式上的合作只是短期的、暂时的,并未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

由此可见,校方和企业对校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都缺乏一个理性、全面的认识,这使得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面临诸多挑战。其实,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绝对的双赢策略,对双方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及建筑企业对建筑八大员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遵循“一条主线,两项结合、三种手段、四个阶段”十六字方针。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线,促进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教学过程与工作情景的有机结合,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认识实习、课程单元实训、集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个阶段,促进校企间的深度合作。

3.1突出主线,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事实: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最后大多走向了建筑施工的一线,所以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核心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这就要求在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把握市场大走向,并始终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利用一些校外实训中心或者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基本从业技能进行考查和提高。例如:结合时下社会比较需求的岗位,在相关企业的指导下创建具有企业氛围的实训室,为本专业的各类施工课程提供实训教学,学生进入实训室后就如同进入了真正的企业,能够学会按照各种行业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构建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培养学生的从业人员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职场。

3.2强化实践环节,促进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提升。

建筑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涉及的重要技能,如工程质量验收、工程量核算、工程预算等,都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领悟、掌握,这就需要将实践过程渗透到以上四个环节中,从而实现核心职业技能的提升。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企业可以参与课程改革,安排专家帮助学校完成课程总体设计。如调整实训课程在总课时数中的比重,均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发展;安排专业的技术工人担任学生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全程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确保训练项目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第二,校企合作承接商业项目,将真实的项目、案例引入实训室,展开实训教学。与合作的企业展开面向社会的工程项目的承接,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展开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既能给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能深化校企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整体的师资力量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给该专业的认知和态度会对高职建筑专业的改革带来巨大影响。因此,优质教师的培养是学工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任务。在进行专业性质的教学时,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过程与工作情景的有机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间的无缝对接。因此,为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校方要根据教师的教学空闲时间,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内部参与工程实践与学习,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教师获取最新专业技能、技术水平的能力,并反过来利用这些新技术新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促进企业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色,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3.4基于行业标准,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的实训教学发展时间并不长,各学院也未制定统一的指导书、实训方案与总体标准,缺乏行业指导,缺乏规范性。如果未经考核、评价就这样草草结束实训,就丧失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将企业的施工项目引入实训课堂,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完成各种实训之后,请企业的专家根据行业标准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建筑设计,创新提高施工质量的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性;根据实训的评价结果给学生计入实训课程的成绩,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优先给予他们进入企业实习或者岗位推荐的机会,以这种激励式的方式促使学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专业从业人员的角色转换,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对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在把控国内市场动态的情况下,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环节,以工学结合为手段,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适应我国建筑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1]夏晋华,陈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6(1).

[2]黄学慧.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M].理论博览,2012(9).

[3]于付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M].山东大学学报,2014(11).

本文为广西教育厅建筑工程技术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2015年)资助;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A类,探索梧州高职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有效模式,编号:2012JGA441。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建筑工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