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经验治得了医患纠纷吗

2015-12-24丁菲菲

决策探索 2015年8期
关键词:急诊室医患暴力

文/丁菲菲

香港经验治得了医患纠纷吗

文/丁菲菲

即便只是被踢了一脚,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的一名护士,还是按照医院的危机事件处理流程报了警。

事情发生在6月的端午节。这一天,港大深圳医院的急诊室外排起长队。一个孩子发烧到39.1℃,孩子妈妈希望优先就诊未果,踢了前来解释的护士一脚。

警察很快介入。结果,孩子妈妈被行政拘留10天。

“真是天大的笑话!港大护士都是爷,不得了!我看个病竟然看到了派出所啦!”孩子妈妈不满道。

其实不止这个孩子妈妈有此“待遇”。自2012年港大深圳医院在深圳落户起,发生的9起暴力伤医事件,无论大小,均以院方报警、警方介入结束。这是医院的流程,凡发生暴力伤医事件,均等警方处理。

“我们对暴力零容忍。”港大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病人关系科主管赖光强说,医院还采用各种办法处理医患关系,包括病人关系科及急诊科危机处理小组的设立。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处理医患关系的样本,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极具借鉴价值。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我们要让病人知道,“闹”不能解决问题

穿过笔直冲天的椰子树,十几米高的圆顶棚出现在眼前。如果不是大厅里那块显眼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指示牌,一定会以为到了某个音乐厅。

急诊室设在地下一层。在通往急诊科的通道上,到处张贴着醒目的黄底黑字大标牌,上面写着“暴力伤医零容忍”。

7月的一天,急诊室外有不少人在等待。这些人脸上虽然挂着“着急”的表情,有的还小声抱怨着,可秩序依旧井然。

这里一向是医患矛盾的“重灾区”。自港大深圳医院成立起,发生的9起暴力伤医事件中,有6起发生在这个地方。那名被行政拘留10天的孩子妈妈,就是在这里,将前来解释的护士踢伤。

也是同一个月,一名患者家属用高跟鞋踢伤一名护士,致使该护士肾挫伤。事情的起因则是病人“哎哟”了一声,病人家属误认为是护士故意弄疼了病人。

去年3月,一名女患者在此等候就诊。因等候40分钟没看上病,其丈夫一怒之下推搡了分诊台的一名男护士。等他们回到广东惠州的家后,依旧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3天。这名女患者甚是委屈:丈夫虽然动了手,但没打伤人。“而且我们愿意道歉,医院为什么不接受?”

这些暴力伤医事件发生后,医院均启动了相同的程序:报警。

“我们要让病人知道,‘闹’不能解决问题。”急诊科主管朱嘉理在“闹”字上停顿了一下。他还是急诊科医暴危机应对小组的负责人。

据院方介绍,早在港大深圳医院成立之初,医院就将处理医患关系纳入重点考虑范围,并下了不少功夫。

这所医院的每个诊室都有两个门,其中一个门,就是在暴力伤医事件发生时,医护人员用来“逃跑”的。其外,每张桌子的下方,都有一个警报按钮,每个医护人员都随身携带一个“防狼器”。监控摄像头也遍布公共区域。

除硬件保护外,港大深圳医院还建立了一整套机制。去年6月成立的急诊科医暴危机应对小组,就是机制之一。

这个小组由6名医生和14名护士组成,他们24小时不关机待命,随时赶到现场提供援助。

“暴力伤医事件发生后,警察不来,我们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调解。”港大深圳医院一名医生说。

一旦警方介入,危机应对小组成员就会陪同被攻击的同事到派出所做笔录,到医院做伤情鉴定,同时安抚他们的情绪。小组内精通法律的人,还会在必要时刻为同事提供法律援助。此外,还有部门将暴力伤医事件向媒体公开,呼吁社会谴责。

“知情同意的做法在香港很流行,有效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从地下一层的急诊室上来,就是门诊大厅。

这个大厅没有医院常有的消毒水味道,隐隐有股绿色植物的气息。候诊的人安安静静地坐在挂号窗前的4排椅子上。高跟鞋踏过的声音清晰可辨。

在这里已然看不到急诊室前醒目的黄色,取而代之是绿色。整个医院随处可见绿色的意见箱,总共65个,“里面的意见一周以内会给出答复”。

顺着浅绿色的指示牌没几步,就会看到一整排透明的玻璃门,上面绿色的标牌上清晰写着“病人关系科”5个大字。玻璃门内,9名员工不分昼夜应付着10条投诉电话。即便作为公共关系科主管的赖光强,他的手机号也是24小时面向全院病人开放。

早在医院成立之初,病人关系科就设置起来。据赖光强介绍,这个科室的设置,是港大深圳医院在内地的首创。每个周五,病人关系科都会举行病人投诉审查例会。

“病人关系科让病人投诉有门,让他们感受到医院对意见的重视。每一个投诉都是一个改善服务质量的机会。”赖光强语速缓慢,说话时习惯看着人的眼睛。

香港孖士打律师行合伙人张华恩介绍,内地频繁上演的医闹,在香港甚少出现,原因在于,在香港,病人有宣泄的途径,有专门人员处理病人及家属投诉,并及早向病人作出适当交代或道歉。如果病人索赔,则由保险公司律师处理,减少病人与医院的直接冲突。

“知情同意的做法在香港很流行,有效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他说。

一天输液300个、穿刺100个,哪有时间沟通

站在港大深圳医院住院部5楼的病房,可望见对面的深圳湾。有蓝天碧海的映衬,这些病房常被患者称为“海景房”。

曾有在“海景房”住院一周的骨科患者贴出他的就医费用,不到5500元。相较于其他医院,这名患者节省1500元。

“手术后当晚,除了服过一片止疼药,再没打过一滴药水、吃过一粒药。”这名患者很惊讶。甚至在其他医院要求的核磁共振,主治医生也认为他没必要做。

这样的惊讶也被该院的数据证实:抗生素的使用比例仅17.38%,是国内某些公立医院的一半;“门诊不输液”甚至成了该院的名片。

更让前来就诊的病人惊讶的是这里的服务质量。

虽然日均门诊量达到4000人次,但候诊大厅并没有闹哄哄的长队和涌动的人群。一名病人交了200元的门诊费后,坐在椅子上,等着广播里喊她的预约号。在这里看病,要预约。

按照“先全科后专科”的分诊制度,这名病人进了全科门诊,11分钟后,她一脸轻松走出来。如果病情严重需要看专科门诊,她还要在专科待15分钟以上。

“医生问得很详细。”她说。

有调查显示,8成的门诊患者在两分钟内可完成病情陈述,问诊医生们也认为“患者提供了重要信息不应被打破”。现实中,不少患者的陈述往往数10秒内就被医生打断。

“一天输抽血300个、静脉穿刺100个,你说哪有时间沟通?”港大深圳医院急诊室护士姚梦忍不住说道。此前,她在深圳一家三甲医院工作。在那里,她的工作模式是“300+100”。

在这里,一切都变了。问诊时间以及其他医疗服务,都被严格写进医院的规章中,成为一条任谁也不敢轻易触碰的“红线”。

“我不同意用‘量多’来衡量医生看诊,一天不超过42个病人,是为了提高医疗的质。”港大深圳医院院长邓慧琼说,“医院不会给病人做不必要的检查。”

邓慧琼还介绍道,该院实行“以岗定薪”“打包收费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条红线,剪断了医生过度医疗、“以药养医”的做法。这也是香港公立医院的典型做法。据了解,该院医生的薪水,是深圳其他医院医生的两倍。在香港,医务人员的平均收入是社会平均收入的三四倍,高薪酬以及体面生活是让内地医生艳羡的一大原因。

当然,邓慧琼的“底气”背后,是大量的财政支持。香港的公立医院每年会得到政府超过92%的资金支持。尽管港大深圳医院一再强调在财政补助上,该院与深圳其他医院是同样的标准。一个事实是,根据2013年深圳市卫人委发布的部门预算,深圳市公立医院预算项目支出为11.87亿元,其中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占用预算的收支规模达到10.5亿元。

“这是很多公立医院学不来的。”一名长期关注医患关系的医生说。

在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邓利强看来,病人关系科、医院对暴力零容忍是对传统医院管理的突破,但是医患纠纷不断的根源是公立医院定位不清,“当前政府投入只占医院收入的20%,医院要承担剩下的80%”。

刚刚发生的广东惠州女医生被患者砍伤的事件,又给医患关系添上惨烈的一笔,众多医院紧急配备警务室。港大深圳医院那块挂着绿牌子的“病人关系科”玻璃门,如往常那样敞开着,迎接有问题的每一位患者。

猜你喜欢

急诊室医患暴力
病人来啦,快抢救
反性别暴力
“暴力”女
暴力云与送子鹳
小数加减法“急诊室”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向暴力宣战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