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PPP

2015-12-23冯静生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政府

冯静生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PPP

冯静生

作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均加大了PPP项目库建设力度。国家发改委目前提供的数据显示,PPP推介项目投资额已接近2万亿元规模。在参与PPP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将如何应对?

高度重视,积极介入

一要吃透政策。要充分关注国家及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出台的涉及PPP的政策,深入学习,切实领会掌握。建议商业银行总行在国家有关部门政策的指导下,及早出台PPP项目综合金融服务操作指引、方案等,指导基层行规范开展金融服务工作,有效开展金融服务工作。二要筛选项目。要高度关注各级政府部门推出的PPP项目清单,跟踪项目出台、论证评估、物有所值评价、承受能力论证、相关配套安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运营、项目移交全流程,逐项目分析其效益可行性、潜在风险点、项目涉及各方的信用风险及融资服务需求,统筹考虑本行金融产品、服务对接。三要建设团队。鉴于PPP项目的重要性、公益性、长期性,政策多、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建议商业银行建设专业团队进行跟踪对接、营销服务,综合协调行内各部门各司其职,做好优质服务。

强力营销,择优支持

在项目识别和准备阶段就要前瞻性介入,在项目采购阶段做好调查和业务准备。在重点支持项目、客户的选择上,建议坚持五项原则:一是在项目库的建立层级上,优先选择列入财政部、发改委和省级财政推荐的PPP项目。二是在项目所属区域选择上,重点选择省会城市、重点城市以及信用环境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域,择优选择受惠人数较多的人口大县、交通枢纽县域,项目的建设应符合区域发展规划。三是在项目类别上,重点选择城市交通、供水、排污等收益相对稳定的项目,注重项目的唯一性,适当介入垃圾焚烧发电、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审慎介入收入来源不明确或仅能产生阶段性收入,缺乏长期保障的一般性项目。四是在项目主体的运作形式上,优先支持权责明确、资金到位、政府有参股的以项目法人(SPV)形式建设的项目,审慎介入仅以单一社会资本投入的项目。五是在客户选择上要具备两个条件:(1)项目私营部门须经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或单一来源采购等符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要求的采购方式之一公平公正的产生;(2)项目私营部门须具有丰富的同类项目运作经验、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知名度的行业龙头企业。

周密设计,完善运作

一是做好合同文本设计。PPP项目涉及水务、道路桥梁、文化娱乐、电力、公益等社会经济多个领域,每个项目涉及的利益主体关系也错综复杂。商业银行作为项目承接者的融资提供方,需要考虑项目联动环节的各方面,针对不同项目分别拟定合同文本,对各方加以法律约束,以保障资金方权益。二是合理确定信贷规模和资产组合方案。在信贷规模的安排上,要充分结合项目的风险程度、项目法人形式、自有资金到位情况,合理确定信贷资金规模,先期应介入总体投入规模不大,建设周期较短、效益发挥较快的中短期项目;在资产组合上,要注重短、中、长期信贷资金,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的综合应用,在项目执行阶段的建设期可运用固定资产贷款,在运营期应做好合理约期和中短期产品的置换,在项目移交阶段,要做好信贷资产的收回或保全。对于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可以引入银团贷款、投行业务、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分散风险;在贷款期限上,要根据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产生的现金流和政府支付的服务费合理确定,期限一般较长,但总体不超过特许经营权期限。三是增加延伸贷后管理的相关内容。在固定资产贷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项目法人运营情况、项目合同执行情况、项目主管部门监管情况、项目收益方的评价情况的监管,对主要建设内容位于地下的基础设施项目,要增加现场检查的频次,合理评估资产的剩余价值,防范项目移交风险。四是尽力做好收入来源和补充还款来源的规划。在第一还款来源上,要采取审慎原则合理判断收入可行性。对有收费历史的项目,要综合数年的收入水平统计收入的基数和增长水平,要结合区域饱和程度设置增幅的上限,在折现率的取值上要综合考虑权益资产和债务资产的综合成本,引入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等工具稳健预测收入水平;对没有收费历史的项目,要审慎选取同类项目的参数、物价部门的收费文件等作为业务参考。在第二还款来源上,要优先选取抵(质)押担保、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担保、综合实力较强的项目公司控股股东担保方式。在补充还款来源上,一是要引入项目公司控股股东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和贷款偿还的补充性机制,二是要积极与当地政府或项目招标方协商,以项目可以取得的补贴收入、专项资金、特别奖励等资金作为信贷资产的补充还款来源。

全程跟踪,防控风险

一要加强全程管理。项目预开展阶段,银行要重点分析项目情况,评估在政府承诺等特定条件下,项目自身可行性及资金流、预期盈利能力等,还要对可能存在的政治、法律、政府信用、社会公众承受能力等作出全面评估以及招商引资及融资阶段的评估。在上述项目考察的基础上,着重考察投资企业的情况,包括资金实力、资质资格、技术水平、信用记录等,分析投资主体资本金到位情况,合理确定融资方案,并通过各类风险缓释手段,有效防控融资风险;建设和运营维护阶段,银行需要对项目建设、运营情况全程关注:是否按照设计方案如期建设、施工,成本投入是否出现大的波动,项目建设、运营各种风险防范措施是否严格执行,项目是否如期完工,项目运营后现金流是否达到预期,政府承诺是否履行到位等,确保项目按期完工并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偿还债务。二要严防法律风险。要注重合法性要件的批准情况,对项目招投标不合规、立项、可行性研究批复、环评、用地、规划等手续不齐全的项目应审慎介入;要注重收益权的批准和期限,特别是关注项目合同、违约责任等对信贷资产产生直接利害关系的重点条款;在介入项目时,应与政府、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签订直接介入协议或条款,保障信贷资产安全。三要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商业银行应探索各类通道类业务,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信托资金等多元化融资渠道,采用资产证券化方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合理配置资源,分摊投资风险。

畅通协调,争取支持

在信贷支持PPP项目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均处于主导地位,商业银行要主动做好汇报、沟通工作,并获得法律、政策、信息等各方面的支持。一是在项目识别和准备时,要充分考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合理确定融资方案。二是在项目运营中,如果涉及政府支付义务,政府应充分考虑贷款人利益,配合借款人按期归还信用。三是在出现重大经营或财务风险,威胁或侵害债权人利益时,可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按照直接介入协议或条款保障信贷资产安全。四是在项目移交和争议解决时,要允许贷款银行参与方案议定。五是在保障商业银行综合收益水平上,对于信贷投入PPP项目较大的金融机构,应当给予相应的存款、结算等中间业务份额,并提供法律和声誉支持。六是争取各级政府建立PPP项目专项担保基金及商业保险机制,以期在法律框架内维护银行资金安全。政府主管部门应努力营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PPP项目投资环境,从而吸引各类社会投融资金,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猜你喜欢

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学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看政府怎么主导“云医院”
政府必须真正落实责任
政府与市场
政府搭台 自由唱戏
政府主导 制度在先
推进改革需要政府的魄力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