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015-12-23高淑清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总校肖营子中心小学066500

学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文阅读教学

高淑清(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总校肖营子中心小学066500)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高淑清(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总校肖营子中心小学066500)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让书籍成为他们生活中最好的朋友,让他们的生活与书香为伴。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阅读兴趣,做学生的引路人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让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学生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从简单的画报、绘本开始,从简入手,先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了,才能让他们乐于读书,主动读书。

二、陪学生阅读,做他们的书友

想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阅读喜好,家长和教师就要扮演书友的角色,和学生共同探讨书中的内容。走近学生,这时我们就可以把自己读过的书和学生进行交流,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荐一些书籍;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学生往往对大人的世界很好奇,也很感兴趣。当你拿起一本书,绘声绘色地读出来的时候,学生就可能被你吸引,走向你,询问你,这时我们就可以向学生讲述书中的故事,激起他阅读的欲望,让他和你一起阅读。你们还可以就书中的内容进行探讨,把自己和学生放到同一个位置,做他们亲密的书友,引导他们有选择的阅读,帮他们指引阅读的方向。

三、随机指导,树立榜样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学生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激励他们向那些读书多、知识面较宽的学生学习。

“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使之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成效。

四、巧妙迁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技能,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兼具文字优美的特点,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激发学生积极阅读报刊书籍的积极性,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

例如,在讲授《蜜蜂》一课时,文中对蜜蜂认路的本领最终也没能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只是说这是蜜蜂的一种本能。那么法布尔最终找到答案了吗?学生的兴趣很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于是我趁机向学生介绍作者,并向他们推荐了《昆虫记》和《酷虫学校》,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很多学生课下都进行了阅读。

童话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讲完《巨人的花园》后,我又给学生介绍了王尔德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获得较大的提高,而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五、加强课内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预习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教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可以进行分组讨论。他们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学生一经启发,积极性就调动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深了。

有了阅读的兴趣,不掌握进行阅读的方法还是不行。在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我教给学生四种学习方法:初读、细读、精读和熟读。初读是让学生感知全文,对课文有一个总体认识,形成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在这一阶段里,注意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在课文里做上一些记号(如:用圆圈圈出生字生词,用曲线画出中心、段落大意,用别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并在一些不懂的词语旁边注释)。细读是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让学生按段进行自学,有时也可以分组讨论,总结出各段的段意。精读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要求,深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要巩固新学知识就需要用到熟读这一方法了,它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听、说、写和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把这一节课里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既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受益一生,我会在阅读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究实践。“书山有路阅读为径,学海无涯与书为伴”愿这句话成为每个学生的座右铭。

(责编田彩霞)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