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重在关注学生

2015-12-23刘美霞安徽省太湖县新仓镇转桥小学246400

学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思考问题思维习惯生活化

刘美霞(安徽省太湖县新仓镇转桥小学246400)

课堂教学重在关注学生

刘美霞(安徽省太湖县新仓镇转桥小学246400)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要保证学生的“参与”效果,从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情感变化、思维过程。关注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我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多年的教学心得。

一、让学生参与进来

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进来,意义重大。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就可能激发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始终处于全神贯注地看,聚精会神地听,自由自在地想,无拘无束地说,放手大胆地做。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参与的前提条件。怎样让学生乐于参与呢?方法多种多样,我是这样做的:使教材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学习成为一种主动、有意识的行为,就需要有学习的动机去激励他们,推动他们。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悬念,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学习动机。教材生活化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良好手段。

例如,我在教授小学六年级“利息”一课时,我并不急于介绍利息的概念、利息的计算方法。而是首先询句学生,你家有积蓄吗?存在哪家银行?假设你爸爸去年9月1日在农行存了三千元钱,今年9月1日来银行取钱,银行工作人员给了你爸爸××钱,对吗?你快来帮爸爸算算,看是否少得了利息钱。

这样,学生有了对“利息”知识的向往,他们会不自觉地渴求知识,主动地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这样,容易做到教材生活化,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例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学生理解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办法算一算操场上松柏树的横截面积。学生们踊跃发言,一个说:“求圆的面积要先知道半径,只能把树砍下来量”,有学生反驳说:“那怎么能行呢?树一砍下来就会死掉的。”经过争论,大家达成了共识:先量出树干的周长,算出半径,再用面积公式算大树的横截面积。下课以后,不少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到操场上去量、去算,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到这个情景之中,我从中也感受到了“教材生活化”的无穷魅力。这样,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在知识基础、禀赋、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面对这一客观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中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训练题,供学生选做,以此满足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心理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时,我设计以下几个训练层次:

作为教师,就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思维的阶梯,启发他们主动思维,引导他们拾阶而上。

三、关注学生情感

课堂上,教师要从学生的眼神、神态中,捕捉学生的内心世界,观察他们是否在专心致志地学习。有的学生自卑,有的学生自傲,有的学生因家庭的因素或同学间的矛盾,上课时心态不平静,如此种种情感都不利于课堂教学。当学生异常时,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调整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以轻松、平和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有一次,我在教授“分数应用题例2”时,大部分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方程解答与算术解答的解法和思路的不同,我站在讲台上看到本班后排一位学生的眼神“呆愣”,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趁着大家思考、讨论的时机,我走到该生面前,用关心的眼神看他,“你怎么啦?”他说,他心情不好,我接着问:“怎么搞的?”他说今天早上他爸妈在家打架,他的心一直惦记着家。下课后,我耐心开导了该生,教导他上课不能分心,并将知识要点重新给他讲解一遍。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能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关注学生思维过程

这是落实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不少同学学习成绩搞不上去,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思考问题时,存在思维缺陷。

例如,有的学生思考问题时,思想不集中,容易走神,造成思维的不连贯,从而不能解决问题。有的学生思考问题时,思维不严密,粗枝大叶,从而不能完美地解决问题。有的学生思考问题时,总觉得无从下手,其实,这是学生没有养成联想、迁移的思维习惯所导致的。有的学生思考问题时,偏爱难度较大的问题,而轻视思考基础问题,往往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有的学生则正好相反,思考问题拈轻怕重,往往导致形成知难而退的坏习惯。有很多学生思考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循规蹈矩,跟教师亦步亦趋,没有创新思维的习惯和勇气。

针对学生存在诸多方面的思维缺陷,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将“思维缺陷”暴露出来。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做到胸有成竹。在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训练巩固等几个环节都要考虑学生思维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师站在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高度来组织教学。学生经常受到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这将为学生日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我在这里所谈的关注学生,具体体现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个体差异、情感变化、心理品质、思维过程等方面。这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既注重学生学识水平的增长,更注重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形成及思维能力的提高、意志品质的培养、人格的完美。

(责编金东)

猜你喜欢

思考问题思维习惯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根据已知条件思考问题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按图索骥
思考问题要全面
语文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