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2015-12-23包志明甘肃省武山县马力镇柴庄小学741317

学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交流探究数学

包志明(甘肃省武山县马力镇柴庄小学741317)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包志明(甘肃省武山县马力镇柴庄小学741317)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下面结合自己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想动能动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在新理念新策略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如何组织,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学有所得呢?我认为,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动起来。

1.探究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在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探究形式,可以是一种,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其中探究形式通常包括: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丰富的探究方式可以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2.探究情境要源于生活,贴近真实。给学生创设的探究情境要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活中真实的贴近学生内心世界的仿真性的探究情境,才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

3.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首先,教师要在探究过程中,组织好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4.积极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积极与热情可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对学生主动探讨是莫大的支持与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5.科学评价和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我没有按照教材的安排内容进行教学,而结合学校开展的为汶川地震灾区“献一份爱心”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学生的热情十分高涨,每个人都从不同角度搜集了许多数据。如:三年级4个班共捐款720元;四年级三个班,平均每个人捐款2.5元;四年级共有学生144人,其中男生75人,平均每人捐款2.8元;五年级4个班共捐款872元……课堂上将这些材料汇报整理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不同的数据,编成不同的求平均数应用题,讨论并解答出来,同时讲出各自不同的解题思路。

学生在这种气氛中,不但亲身经历了知识的探究及形成过程,而且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促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

二、搭建活动平台,促进学生互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交流探讨时感悟知识的关键。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主动参与合作研究,才能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善于为学生搭建民主互动的平台,在相互交流、沟通见解中,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组织学生交流探讨要适时发生,必要时组织。学生交流探讨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手段,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例如,在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时,出示例题:“一辆汽车五分之二小时行驶8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由学生列出算式,我没有照本宣科讲出计算法则,而是请学生猜测算法,结果出现了两种方法。但其中一种方法是学生在计算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是知识的负迁移所致,这是一个很好的“反例”材料,我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分析图,让学生针对这两种情况分组交流,合作探究解题的方法,然后交流汇报。由于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使学生对知识逐步实现了由模糊到清晰的螺旋渐进。

三、激发学生潜能,捕捉“灵感”

师生互动已经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教师教学不能照本宣科,学生更不能一言不发。追求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追求。课堂上师生互动往往会达成既定效果也会出现意外的收获,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些学生“灵感”的体现,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和兴趣。

1.教学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教师要掌控全局,驾驭引领的全过程。使数学教学形成学生必须是经过认真思考后的课堂交流过程,而不是没有思考的盲目过程。使课堂互动最大限度地实现既定目标,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潜能。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只有带有思考的课堂,才会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当“意外的通道”出现的时候,我们才能敏锐地意识到,并且经由这“通道”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景”。

2.师生互动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要正确对待课堂上学生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说出标新立异的算法。就是学生这些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补充一种算法,或提出一种疑意等,闪现了学生思考的智慧和灵感。教师要紧紧扣住既定环节教学,用百分之百的真诚去关注这些“灵感”,果断地调整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时机并加以放大。给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激情与智慧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充满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那么课堂就会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成为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

[1]刘品.小学数学创新学习探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0).

[2]朱德全.数学问题解决的表征及认知开发.教育研究.

[3]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责编金东)

猜你喜欢

交流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错在哪里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