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

2015-12-23李红伟河北省蔚县城第二中学075700

学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能力

李红伟(河北省蔚县城第二中学075700)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

李红伟(河北省蔚县城第二中学075700)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修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修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笔者根据自己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科书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在课堂之外学习,锻炼观察本领,思考、试验的本领,创作的本领,还要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由此可见,自学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学引入课堂教学,并把它当做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使学生从一个消极的接受者变为一个积极的探求者,教师也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重在激励学生思考,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word板报制作这一章中,我分配给学生一个任务:将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等内容制成宣传小册子,向大家作介绍。我把全班平均分为几组,每组设一个组长,负责全组的整体协调,组员各自发挥自己的所长,学生可以上网查资料,可以去图书馆搜集资料,我则随时为学生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如帮助他们扫描图片,提供网址等。学生们有的负责搜集文字资料,有的负责采集图片资料,有的负责筛选,有的负责编辑整理。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内的任务,让学生们通过组员之间的共同协作、努力,完成满意的作品。

在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中,从电子旅游手册的栏目设置及文章和资料的采集、筛选、文稿布局的艺术性,都由学生小组共同讨论、共同商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然后,我单独上一节作品展示课,展示各组的作品,并由其他组评议作品的优、缺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从其他作品中学到了什么。学生从本单元不但循序渐进通过自学掌握了文字排版的基本技能,而且更难得的是学生学会了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例如,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教师,或者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迅录来管理班级,甚至在网上浏览、查阅信息,讨论热点问题。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比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大大高于其他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能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学好。

三、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可以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形象的特点以及网络资源容量大、门类多、即时性强的特点,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有了对问题的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就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一个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学生首先会确定他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资源,然后根据现有信息技术环境来得到这些资源,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过滤、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就是问题求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信息的不断丰富,对问题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在互联网上,我们不仅可以搜索到我们需要的专业化网站,而且还可以提出问题,求得其他人的帮助,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处于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种帮助和启发是必要的。

四、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认知领域的一种高层次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让学生涉猎广泛的知识并能将它们融汇贯通。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大容量的知识;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大容量的知识。

创新教育要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而信息技术则可以提供这些资源,除了一些内部资源库,互联网上针对某一知识点的网络资源更是多不胜数,这些资源为创新思维提供了物质基础。

例如,在中学信息课中开设的Visual Basic,部分学生对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自然找到计算机教师询问课题的开展,教师可提供诸如多媒体、网络各种类型的编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个人兴趣自主选择,自定计划。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共享型的研究性学习。

综上,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上有重要的作用,但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各学科都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要与其他学科结合,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责编金东)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信息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