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开裂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2015-12-22王昌幼赵进军康宇斌金保康许建青

电力安全技术 2015年12期
关键词:铁塔立柱灌浆

王昌幼,赵进军,康宇斌,金保康,许建青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1)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开裂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王昌幼,赵进军,康宇斌,金保康,许建青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1)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经多年使用后,受材料、施工、荷载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大量开裂程度不同的裂缝。通过分析某500 kV输电线路基础开裂的原因,针对不同开裂程度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方案,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措施,具有实际的应用前景。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开裂;加固

0 前言

由于输电线路较长,沿线地质条件多变,铁塔基础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在基础结构制作安装误差、材料变异、野外施工困难等因素影响下,铁塔基础特别容易产生初始裂缝。同时由于地处野外,风荷载作用较大且风向不定,输电线路的拉、压杆角色经常变换,致使铁塔基础受荷反复变化,裂缝不断扩大;恶劣的自然环境还不断腐蚀铁塔基础钢筋。因此,当输电铁塔基础使用一定年限后,经常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裂缝,且因钢筋腐蚀速率非常快,大大缩短了铁塔基础使用寿命。现对某地500 kV 5268斗熟线44号塔基础开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介绍相应的修复加固措施。

1 铁塔基础开裂概况

500 kV斗黄Ⅱ回路为1998年设计施工,1999年投运,至今运行已有15年。该线路经过2次开断,分为5268斗熟线、5655熟石线以及5913牌渡线3个运行段。巡视发现5268斗熟线44号塔基础4个基础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其中1号基础(压腿)最严重(见图1),裂缝宽度达到4 cm,裂缝沿立柱方向呈竖向分布,外侧主筋因混凝土开裂已经外露。开挖1号基础立柱的4个面查看,发现纵向裂缝向下最长延伸至约110 cm,但未延伸至底板,底板未见裂缝。

图1 1号基础裂缝

2 基础开裂原因分析

2.1 现场测量情况

现场测量铁塔根开、铁塔对角根开、基础顶面高差以及铁塔位移。

(1) 采用皮尺测量铁塔根开,测量点为双拼主材最下缀板上边缘中心点,测量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铁塔根开的测量值

(2) 采用皮尺测量铁塔对角根开,测量点为塔腿第2层水平辅助材上边缘,测量数据如表2所示。

编号 1-3 2-4测量值,mm 16 930 16 920

(3) 采用塔尺、经纬仪测量基础顶面高差,测量点为立柱顶面,测量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基础顶面高差的测量值

(4) 测量铁塔顶部偏移。铁塔塔顶中心向转角内侧偏移,测量值约30 mm。

(5) 施工记录显示,试块平均抗压强度为18.8 MPa。

2.2 开裂原因分析

(1) 根据测量结果看,铁塔的根开差值为20 mm,约为根开的1.6 ‰;铁塔对角根开差值为10 mm,约为根开的0.6 ‰;均满足施工验收规范的允许误差范围。铁塔倾斜30 mm,小于耐张塔挠度限值7 h‰=115.5 mm。铁塔整体变形值较小,运行情况良好,铁塔无运行安全隐患。

(2) 44号塔为JT2转角塔,1,2号基础为转角内侧受压基础,3,4号基础为转角外侧受拉基础,基础施工时做了预偏措施。根据施工验收记录,1,2号基础顶面预高值分别为48 mm,49 mm。经过多年运行,基础在荷载作用下可能发生沉降,高差变化的趋势理论上是受压基础受到较大压力的作用,沉降值大于受拉基础,基础彼此之间的高差会变小。但1号基础的实测高差比原施工记录还要大,说明原先1号基础的立柱顶面高大于施工记录值,这可能导致1号基础承受的压力实际上要大于2号基础承受的压力,从而导致1号基础的开裂情况比较严重。

(3) 经过现场查看,1号基础裂缝通贯立柱,上部呈破碎状,裂缝宽度约4 cm,有多条竖向裂缝向下延伸1 m以上;2号基础有1条45°斜向主裂缝,宽度约1 cm;3,4号基础开裂情况稍轻,裂缝宽约3 mm。1号基础露出的主筋有轻微锈蚀,箍筋锈蚀较严重。脱落的混凝土块色白,手感较轻,较松散,用小锤可以轻轻敲碎,可以看出其沙含量较高,水泥用量偏少,部分石子为白色的石灰石。这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较低,在荷载作用下导致基础发生开裂。

(4) 从裂缝开裂方向来看,裂缝基本在保护帽上,从主材外侧加筋板向横向纵向延伸,至立柱顶面向外侧45°方向延伸。1号立柱外侧露出主筋距顶面有10 cm,与混凝土之间发生滑移。根据其破坏形态,基础破坏可初步判断为大偏心受压破坏。

因此,造成铁塔基础破坏的可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1,2号基础顶面有高差,导致1号基础分配到的压力大于设计值。

(2) 基础混凝土水泥用量偏少和骨料强度较低,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3) 骨料中含有白色的石灰石(也可能是泥质细粒白云质灰岩和泥质细粒灰质白云岩),发生碱化反应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基础带着裂缝工作,在荷载作用下,随着时间增加,裂缝进一步发展,最终因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强度不够,导致纵向钢筋滑移,基础受拉区破坏。

3 基础开裂处理方案

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处理方案。

(1) 3,4号基础裂缝较小,可继续使用,但须采取措施阻止裂缝的继续发展。

(2) 2号基础有1条主裂缝贯穿立柱且裂缝宽度较大,应修复裂缝,阻止裂缝继续扩大,使其能继续安全运行。

(3) 1号基础多条裂缝贯穿立柱,立柱受大偏压作用,上部呈破碎状;根据开挖情况,立柱下部至底板情况较好,未见裂缝,可对基础裂缝进行修复或重新浇制,以阻止裂缝继续扩大,满足以后的运行安全要求。受压基础受压区未破坏,说明混凝土强度可以满足局部承压;只要对立柱裂缝进行修复,且侧向能提供足够的压应力,以阻止裂缝继续扩大,基础可满足运行安全要求。

裂缝修补的依据由裂缝调查、原因分析及危害性评定,其修补范围、方法及材料的选择,主要由功能要求、开裂原因、裂缝形状、结构类型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本次加固目的是恢复和增强原柱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使新加部分与原柱形成一个整体,可靠连接,达到联合工作要求。本着安全、经济、高效、便利的方针,可采用以下加固方法:

(1) 外贴钢板加固;

(2) 外包钢与植筋法结合加固。

4 基础开裂处理方法的实施

4.1 1号基础外贴钢板加固

4.1.1 外贴钢板

基础立柱外贴钢板构件采用螺栓连接整体固定,对裂缝进行灌浆,将螺栓拧紧对立柱施加压力,可有效阻止裂缝扩大。

外贴钢板以实际测量尺寸进行设计、加工。外贴钢板与混凝土之间涂刷专门配制的结构胶粘剂,确保立柱的整体性能。结构胶粘剂的配制和使用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拌好的结构胶粘剂应同时涂刷在钢板和混凝土粘合面上,确认无漏刷后即可将钢板与混凝土构件粘贴;粘贴后的胶层平均厚度控制在2-3 mm,胶层宜上厚下薄。加压完毕后,相临钢板间用螺栓固定。混凝土与钢板粘结的养护温度不低于15 ℃,经24 h固化后进行下道工序——压力注浆。

4.1.2 裂缝灌浆修补

当裂缝宽度大于3 mm时需进行灌浆修补,采用灌浆(亦称注浆)法加固基础,浆液可由聚合物水泥注浆料或环氧树脂等制成。较小的裂缝采用环氧树脂,用定压注射器自动注胶;较大的裂缝采用聚合物水泥注浆料,用机控压力注浆。灌浆前24 h,应充分湿润基础表面;灌浆前1 h,应吸干基础表面积水;灌浆时,日平均温度不应低于5 ℃。灌浆完成的部分应及时喷洒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或加盖湿草袋保持湿润。当灌浆料表面不便浇水时,可喷洒养护剂,灌浆料应保持在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外贴钢板加固基础如图2-4所示。

4.2 2号基础外包钢与植筋法结合加固

4.2.1 开挖及清洗基础

将基础立柱四周开挖至基础大板顶面,根据基础裂缝情况采取挖机和人工挖掘配合方式,现场要密切观察裂缝发展情况,防止塌方。开挖后及时清理干净立柱面和顶面,水泥基灌浆材料接触的混凝土表面应充分凿毛,剔除酥松的混凝土,清除所有碎石、粉尘及其他杂物。

图2 外贴钢板加固(立面)

图3 外贴钢板加固(顶面)

图4 外贴钢板加固后的基础

4.2.2 制作扁钢抱箍、钢筋网及浇筑混凝土

立柱外用10 mm×100 mm扁钢制作3道抱箍进行加固,间距按立柱长度平均分布,扁钢采用现场搭接焊,搭接长度200 mm、焊缝高度10 mm。竖向采用Φ16钢筋网与抱箍焊接,并植入底板长度不少于580 mm。基础顶面横向采用Φ8圆钢制作间距为150 mm的钢筋网,钢筋纵横之间应绑扎牢靠。裂缝灌浆修补后,在立柱四周及顶面浇筑C20混凝土,立柱侧面厚120 mm,立柱顶面厚100 mm。

基础加固如图5所示。

4.3 3,4号基础的加固

由于3,4号基础裂缝较小,在允许范围可继续使用,但在实际中应参照2号基础进行加固。

图5 外包钢与植筋法结合加固基础

5 结束语

通过对基础开裂的处理,可有以下结论:

(1) 对基础进行加固前,必须根据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范围、深度、走向和位置等特征,对结构进行检测和鉴定,对损伤产生的原因作出推断;

(2) 加固时应根据损伤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既有效又经济;

(3) 采用外贴钢板加固能加强新增钢板和受损基础的有效连接,从而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要求;

(4) 采用外包钢与植筋法结合加固方法处理严重裂缝,能提高不同受损程度基础的承载力和整体刚度。

1 石志龙,卢亦焱,高作平.输电铁塔基础混凝土裂缝检测与加固[J].特种结构.2003,20(4):61-63.

2 王小平,彭步民,蒋沧如.高压输电线铁塔基础混凝土开裂检测及分析[J].混凝土.2001,18(7):41-44.

3 唐业清,万墨林.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015-07-27。

王昌幼(1980-),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输电线路运行和检修专业技术管理工作,email:wang-changyou@163.com。

赵进军(1969-),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输电线路运行和检修专业技术管理工作。

康宇斌(1978-),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输电线路运行和检修专业技术管理工作。

金保康(1977-),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输电线路运行和检修专业技术管理工作。

许建青(1977-),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输电线路运行和检修专业技术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铁塔立柱灌浆
东方铁塔:氯化钾产品供应紧张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八旬老者 文化养生——记85岁北大老学长陈立柱
磁与铁的故事
大面积超厚层灌浆料施工工艺
五台山掠影
组合铝合金立柱在超大跨度玻璃幕墙中的应用
无盖重固结灌浆在乌弄龙水电站的应用
小满过麦畴有感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