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灰黄霉素中去氯灰黄霉素杂质的提取和分离

2015-12-22吕书阳李树学赤峰艾克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赤峰024000

化工管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展开剂柱层析

吕书阳 李树学(赤峰艾克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灰黄霉素(griseofulvin),属于芳香族衍生物类抗生素,分子式为C17H17ClO6,相对分子质量为352.77。生物合成灰黄霉素过程中,缺少氯离子或氯化反应受阻时,灰黄霉素的合成量下降甚至不能产生,会通过一个分支反应途径,形成去氯灰黄霉素。去氯灰黄霉素抗真菌的活性很弱,会严重影响灰黄霉素的使用效果,是灰黄霉素发酵产物中的主要杂质,所以必须严格控制灰黄霉素产品中去氯灰黄霉素的含量。而在质量控制和检验过程中,需要去氯灰黄霉素的纯品作为对照标准品。本文探讨了从灰黄霉素中提取和分离去氯灰黄霉素的条件和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药品及来源:灰黄霉素产品:由赤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试剂为分析纯,设备仪器为实验室常规使用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薄层层析法考察洗脱剂的条件:通过HPLC法测得灰黄霉素产品中去氯灰黄霉素的含量为0.3%。根据相关文献可知,去氯灰黄霉素在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具有较大的溶解度,故分离去氯灰黄霉素的展开剂由乙酸乙酯与正己烷组成。本实验以不同配比的展开剂进行薄层层析对比分离效果,并对比采用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的分离效果。

1.2.2 硅胶柱层析

a准备工作:取一柱长45cm,直径约3cm的下端有沙漏和活塞的玻璃层析柱,洗净,凉干。取层析硅胶200克于大烧杯中,加入配好的比例为正己烷:乙酸乙酯为1:3的展开剂至层析硅胶完全浸没,密封,放置24小时。

b装柱:向浸泡后的层析硅胶中加入适量展开剂,用玻璃棒搅起硅胶沉淀,然后将浑浊夜倒入玻璃柱中然后静止,待硅胶沉淀完全,放出适量展开剂,再以同样的方法将剩下的层析硅胶装入柱内,静置至沉淀完全,始终保持液面高于层析硅胶上面。

c样品溶液配制:称取约30g的灰黄霉素产品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展开剂至100mL的刻度线处,置于超声波仪器中超声30min,取出静置至沉淀完全,将上清液用滤纸过滤后收集滤液,待用。

d层析分离:将过滤后的样品溶液加入到层析柱中,加入样品溶液的高度约4cm,流速每秒1-2滴,用50mL锥形瓶接流出液,做薄层层析,收集带有去氯灰黄霉素斑点的流出液。

经过柱层析,灰黄霉素和去氯灰黄霉素并未成功分离,可能是溶剂丙酮影响了展开剂的比例,使层析效果不佳。改为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后,分离效果理想。去氯灰黄霉素在灰黄霉素产品中含量很少,须经多次硅胶柱层析,将所有收集到的去氯灰黄霉素溶液合并,进行浓缩结晶,才能得到一定量的去氯灰黄霉素溶液。

1.2.3 浓缩与结晶:将含有去氯灰黄霉素组分的合并洗脱液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60℃条件下蒸馏,将得到的剩余溶液倒入干净的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即有白色晶体析出,经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去氯灰黄霉素结晶。

1.2.4 产物的纯度检查:采用反向HPLC法,以乙腈:水=35:65为溶剂,以乙腈:水:冰乙酸=40:50:1为流动相。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产品的纯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去氯灰黄霉素和灰黄霉素产品的色谱图。

2 结果

2.1 薄层层析法考察洗脱剂的条件

2.1.1 丙酮作为溶剂时薄层层析法结果:各比例展开剂的薄层层析实验图如图1,其中1为去氯灰黄霉素,2为灰黄霉素。其中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的比例分别为:a=1:1,b=1:2,c=1:3,d=2:1,e=3:1。由图可知,样品中物质分离且样品点展开位置比较理想的是正己烷:乙酸乙酯为1:3的展开剂。

2.1.2 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时薄层层析法结果:不同溶剂所得薄层色谱图效果如图2。其中1为去氯灰黄霉素,2为灰黄霉素。f是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g是以丙酮为溶剂。对比可知,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时,样品中物质分离较好,且样品点展开位置比较理想。

图1 、同配比展开剂所得薄层色谱图

图2 、不同溶剂所得薄层色谱图

2.2 硅胶柱层析结果

采用HPLC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去氯灰黄霉素的纯度为90.5%,保留时间为10.640,谱图见图3。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灰黄霉素产品中去氯灰黄霉素的保留时间为10.429,谱图见图4。

图3 去氯灰黄霉素溶液HPLC图谱

图4 灰黄霉素产品溶液HPLC图谱

3 结语

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在展开剂中正己烷:乙酸乙酯为1:3时,灰黄霉素和去氯灰黄霉素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因此选择正己烷:乙酸乙酯(1:3)的展开剂为柱层析的洗脱剂,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分离得到的去氯灰黄霉素,其HPLC主峰保留时间(t=10.640min)与灰黄霉素产品中去氯灰黄霉素峰的保留时间(t=10.429min)基本一致,说明所得产物为去氯灰黄霉素,且纯度可达90.5%。

[1]朱育菁,于晓杰,潘志针,等.灰黄霉素的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3):435-438.

[2]于广成,李相超,李志刚,等.氯离子对灰黄霉素发酵的影响[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33(12):587-588.

[3]仇仕林,林素青,陈佩蕃.灰黄霉素中的去氯灰黄霉素杂质[J].研究简报,326-327.

猜你喜欢

二甲基甲酰胺展开剂柱层析
薄层分析方法在三氯蔗糖制备中的建立分析
泥炭组成成分的GC-MS分析
小蜡叶民间药用物质基础提取模式探索
二甲基甲酰胺急性中毒的临床治疗分析
液相色谱法测定二甲基甲酰胺标准曲线及峰面积随浓度变化之规律
柱层析用硅胶对羌活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厚朴酚中压硅胶柱层析纯化工艺的优化
气相色谱法测定泊马度胺原料药中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酸等残留溶剂
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发酵液有效成分薄层色谱分离的展开剂优化
关于染料比值—薄层色谱扫描法中展开剂优化的研究——在印文相对盖印时间鉴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