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坛奇人王代隆写时代风云 书人间真情

2015-12-22

中国西部 2015年33期
关键词:古蜀杜宇金沙

文坛奇人王代隆写时代风云书人间真情

随着成都市“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创新创业之“火”在蓉已然形成“燎原”之势,而随着如火如荼的创新创业火一起燎原的,还有剧作家王代隆为成都“双创”特别创作的《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放飞梦想的地方》两首歌曲,“您有古蜀文明的灿烂,您有太阳神鸟的辉煌。您有芙蓉花仙的笑脸,您有杜宇化鹃的千古绝唱。您依偎着幽幽青城圣山,都江堰流水汇入清亮的锦江。……”文蕴深厚的歌词,配上优美的旋律,一经问世,就传唱开来,激励着创业者的斗志,抒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

摄影/唐朝祥

随着成都市“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创新创业之“火”在蓉已然形成“燎原”之势,而随着如火如荼的创新创业一起燎原的,还有剧作家王代隆为成都“双创”特别创作的《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放飞梦想的地方》两首歌曲,“您有古蜀文明的灿烂,您有太阳神鸟的辉煌。您有芙蓉花仙的笑脸,您有杜宇化鹃的千古绝唱。您依偎着幽幽青城圣山,都江堰流水汇入清亮的锦江。……”文采飞扬、文蕴深厚的歌词,由著名军旅作曲家李成基配上优美的旋律,一经问世,就传唱开来,激励着创业者的斗志,抒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

“‘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是我一贯的创作宗旨。”王代隆说,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决策,让我倍受鼓舞。因此,他第一时间深入基层,到成都市郫县菁蓉镇等地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创业者的点滴故事、喜悦与艰辛,感受成都创新创业的大潮。“当地党委、政府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创业者们不畏艰苦、埋头钻研的精神都让我由衷感动。”王代隆说,出于对成都的热爱,他迫不及待地创作了这两首歌曲,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这座城市年轻的创新创业者们的敬佩、关心和支持。

王代隆,著名剧作家,词作家,被文艺评论界称为“屡创第一的奇人”:第一个用电视艺术形象反映国家星火计划,讴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理论;第一个用电视艺术形象反映邓小平“百万大裁军”,讴歌军转安置工作;第一个在文艺舞台上反映可持续发展战略,讴歌“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等基本国策。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王代隆荣获科技界最高荣誉“国家星火特殊荣誉称号”(获此殊荣全国仅5人,王代隆是新闻界、文艺界唯一代表),荣幸地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国家文化部原部长高占祥勉励王代隆:写时代风云 书人间真情

传播中华文明,打造西部文化名片

《古蜀王国三星堆》和《鹃啼金沙》是王代隆最近创造的又一个全国“第一”:我国首部反映三星堆、金沙文明的影视文学作品,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从而填补了以古蜀国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影视文学创作的空白。

大型远古历史题材电影文学剧本《古蜀王国三星堆》和40集长篇电视连续剧《鹃啼金沙》,以轰动世界、辉耀古今的三星堆、金沙文明和古蜀历史为背景,把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艺术化地结合起来,“失事求似”地演绎了古蜀国鱼凫王朝与杜宇王朝的演变、更替过程。剧作家以大胆而合理的想象,用电影文学语言——蒙太奇手法,把读者(观众)带入了神秘、悠远的古蜀王国。让一件件沉睡千年的出土文物复活,给以生命,给以灵性,给以情感,穿越时空,用现代人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古蜀王国的神奇故事,揭开了三星堆和金沙文明的神秘面纱。

《古蜀王国三星堆》的戏剧冲突,历史地建构在古蜀时期神权和人权这一根本性的冲突之上。三星王国的国师巫觋要建立“万神之国”和大将军杜宇要建立“万民之国”的冲突和拼杀,构成了全剧思想和情节发展的主轴,剧中的矛盾和纠葛、情节和故事、命运和性格都紧紧围绕着这一主轴而展开。该剧讲述了杜宇援周伐纣、夸父逐日、纵目神视通千里、巧锤铸造通天神树、太阳神鸟援助杜宇建立万民之国等发生在远古的一个个神奇、优美的故事。颂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宣扬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博大思想内涵,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该剧本已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电影文学》上发表,获得了各界好评。

《鹃啼金沙》着力描写了蜀王杜宇开国而后失国、杜宇化鹃、啼血终古的传奇故事。通过鱼凫女王、氐羌公主和杜宇之间的情感纠葛,讲述了一段缠绵悱恻而又凄婉绝伦的爱情故事,故事优美曲折、悲壮激烈,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热情颂扬了“情为何物,生死相许”这一永恒主题,诅咒黑暗、呼唤光明、颂扬人性和民本思想成为该剧的主旋律。该剧既是一部充满传奇的壮丽史诗,又是一部饱含深情的爱情赞歌。《古蜀王国三星堆》《鹃啼金沙》两部作品以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三星堆、金沙村遗址出土文物为依据,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三千年前古蜀国先民生产、生活、创业、战争等宏大而生动的场面,艺术地再现了古蜀国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时代的历史风貌,诠释了轰动世界的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三千年沧桑的历史变迁,填补了以古蜀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影视文学创作的空白。有利于让“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这两张四川文化名片进一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王代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辛勤笔耕不止,最近他的又一部新作,反映朝鲜半岛大韩古驾洛国始祖“金首露王”与四川“普州太后”许黄玉的跨国婚恋,传承中华文明,缔结中韩友谊的传奇故事《大韩王妃》又将问世,为谱写中韩友谊、扩大四川对外宣传再创佳绩。

成功源于不懈追求

王代隆的成功来源于他的不懈努力、追求。他为开辟创作源泉,多出优秀作品,经常钻山沟、爬陡坡、转田坎、趟溪流、披荆斩棘,鞋掉了底、脚打起泡、脸刺破皮,他全然不顾,甚而冒着生命危险,同大山深处的农民一道手抠石壁缝隙,一寸寸、一步步地爬过那些被称为“蛇倒退”“鬼见愁”的惊险之地。他追踪科技人员的脚步、采访科教兴农的事迹。他同乡亲们一道上山割牛草,住在山民家里学挤牛奶。就这样,他踏遍巴山蜀水,历尽千辛万苦,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素材。

王代隆的成功还源于他热爱大巴山、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1985年岁末,当时还是一名专职新闻工作者的王代隆来到地处大巴山腹地的宣汉县鸡唱乡采访。乡干部陪他来到一农户家时,王代隆见到的是一间破烂不堪的茅草房。茅屋的半边摆着一架床,床上堆着一坨烂棉絮,烂棉絮里有张女人营养不良的脸,正惊恐地打望着进来的陌生人。乡干部要她起来招呼客人,可她支吾了好一阵子还是一动不动。邻居悄悄告诉王代隆,原来是她仅有的一条破裤子刚洗了,正晾在屋外面的竹竿上。王代隆被深深地震动了,他久久呆立在那里像被雷击过一样,酸涩的泪水似泉水般涌出,他哽咽着反复喃喃自语:“这怎么可能?怎么是这样的呢?”1996年,王代隆在绿草如茵的大巴山云雾山牧场又遇到了另一件事,使他心灵再一次受到震荡。那天,牧场负责人向他介绍:云雾山水茂草丰,非常适宜饲养奶牛。国家在这里投资创办云雾山牧场,从外地引进一批膘肥体壮、惹人喜爱的良种奶牛,准备分发给农民饲养。不料封闭的山民见奶牛头上有块白毛,竟愚昧地认为:头戴一朵花,走到哪里败哪家,谁也不愿领回饲养。王代隆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人家国外发达的农民,已经利用互联网办公、购物、销售农产品了;国内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也购买飞机来播洒农药、化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种田,实现了小康到富裕的飞跃,可是我的父老乡亲们却还带着文盲的帽子,忍受贫困的煎熬,愚昧、落后,这就是差距的根源。王代隆想,家乡乃至国内那些尚在与贫困、落后搏斗的农民弟兄,需要的不仅仅是城里人翻箱倒柜找出的旧衣衫,以度过那漫漫寒冬,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送去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手段。而这却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参与。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就应该发挥自己所长,像当年红军在大巴山传播革命火种那样去播撒科技星火,像过去革命作家讴歌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那样去讴歌星火计划,以唤醒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揭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谛。他坚信,战争年代,革命的星火给大巴山送来了崭新的天地;改革开放的今天,科技星火必将使贫困山区尽快驱除愚昧,摆脱贫困,走向繁荣和富足。

剧作家王代隆慰问抗震救灾前线官兵

王代隆深入金沙考古现场

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不舍求索,不断创新,是剧作家王代隆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的秘诀。“我想用歌声和作品颂扬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歌颂我们全民族的凝聚力,赞美这个民族自强不息和生生不息的意志!”文艺圈里曾有朋友打趣地问王代隆:“官也当起,名誉也挣起,你这个高产剧作家何时才收住你那颗不安分的心?”“生命不息,创作不止,平生别无他求,只想多留一些有益的作品给人们。”王代隆说。他为艺术一步一步地深入生活,又一步一步地把生活艺术化。站在时代面前,王代隆展现出一种沉思历史的人文情怀,将中国传统的人文关怀、历史的求真精神、文学的温情想象注入其作品中。

作为一个永远抱有“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事”的信念,不懈追求的艺术家,王代隆以平凡而又奇崛的艺术生命、生产着作品,也感动着世人。(责任编辑/吕文锦设计/毛艳梅)

猜你喜欢

古蜀杜宇金沙
以学术研究为后盾的文学创作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光荣的“逃婚新郎”
金沙遗址的“秘密”与“突变”
探秘古蜀文明
如果……就……
精彩书评
梦回金沙
昨天
为你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