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哺乳期经产母猪背膘变化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

2015-12-22胡闪耀郑雨剑毛元良张子君毛慧敏王利通王国水

猪业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经产产仔数哺乳期

胡闪耀,郑雨剑,荣 雷,毛元良,张子君,毛慧敏,王利通,王国水,左 波,郑 嵘*

(1.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武汉 430070;2.浙江天蓬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江山 324111)

哺乳期经产母猪背膘变化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

胡闪耀1,郑雨剑1,荣 雷1,毛元良2,张子君2,毛慧敏2,王利通2,王国水2,左 波2,郑 嵘1*

(1.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武汉 430070;2.浙江天蓬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江山 324111)

0 前言

母猪繁殖性能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猪场的整体生产管理水平。膘情是一个衡量母猪体况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母猪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状况和能量储备,并且影响母猪繁殖性能。母猪的膘情会受到生理阶段、饲料营养、生产管理、生产胎次、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膘情变化进而又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背膘厚与母猪体内脂肪含量密切相关,可以有效反映母猪的营养储备情况,且测量也比较简便,是预测母猪繁殖性能的良好指标。采用超声波技术测定猪背膘厚,分析其与母猪繁殖性能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母猪膘情变化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从而为母猪的精细化饲养提供一个参考标准。A型超声波诊断仪具有能够在不损害机体的情况下,采集到活畜体内部的信息,因此在相关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

陈方琴的研究发现,后备母猪背膘在11.0~12.0 mm之间时,母猪的初情期最早(P<0.05),且大白猪和长白猪的结果一致。秦玉玲等的研究发现,在新加系大白和长白母猪群体中,分娩时背膘厚在15~16 mm之间时总产仔数最高;并且妊娠期背膘变化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出生窝重和出生均重都有影响。也有研究表明,哺乳期背膘损失严重会显著延长发情间隔,这是因为哺乳期间母猪机体损耗过大会造成母猪在断奶后恢复时间延长,当断奶背膘厚在10~13 mm之间时,发情间隔最短。但这并不意味着哺乳期背膘损失少或者不损失就不会影响母猪发情,有研究表明母猪在哺乳期间背膘损失在3~6 mm区间内的母猪发情间隔时间最短。由此可见,适当的控制母猪膘情可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

本试验使用浙江省某猪场扩繁场产房美系长大二元经产母猪302头。

2.1.2 试验分组

将试验母猪按背膘测定阶段分组,分组详情如表1所示。

2.2 饲养管理

产房母猪通过自动料线饲喂。怀孕母猪在预产期前3天从怀孕舍转到产房。上产房前按照公司相关规定程序做好怀孕母猪和产房的消毒准备工作。新生仔猪用麦麸擦拭去除胎衣后置于保温箱15 min,然后放在限位栏保温灯下吃母乳。哺乳母猪在8:30和16:00各喂1次。母猪产后前3天限制饲喂量,然后逐步加大饲喂量,7 d后让母猪自由采食并保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母猪和仔猪均按照公司的免疫程序统一进行常规免疫。

2.3 背膘测定方法

用A型超声诊断仪测定猪倒数第3、4根肋骨之间距背中线6 ~8 cm处,每头母猪需连续测定3次,取平均值。母猪分娩时的背膘厚度在母猪预产期前1天测定,并记下母猪耳号、品系和测定日期。断奶母猪背膘在仔猪断奶前1天测定。

表1 试验数据分组情况

2.4 数据分析

采集并整理试验母猪分娩背膘厚度、断奶背膘厚度、断奶日期、品种、胎次、总产仔数、断奶仔猪数和断奶后发情日期等数据。根据断奶日期和发情日期算出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根据母猪分娩时背膘厚度和断奶时背膘厚度算出母猪在哺乳期的背膘损失。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再用SAS 9.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多重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分娩时背膘厚度对总产仔数的影响

根据母猪分娩时背膘厚对总产仔数据进行整理分组,Duncan’s多重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知,美系长大二元母猪的平均总产仔数随着分娩时背膘厚度的增加,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并且在21~22 mm时平均总产仔数达到最高。对各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显著(P=0.0202),说明分娩时背膘厚度对总产仔数有影响。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第5、第6和第7组的平均总产仔数均显著高于第1组,说明分娩前母猪背膘厚控制在17~22 mm时对提高母猪总产仔数是有利的,且在21~22 mm范围内变化时最佳。

3.2 分娩时背膘厚度对断奶仔猪数的影响

根据分娩时母猪背膘厚对断奶仔猪数进行分组分析,Duncan’s多重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第1组至第8组的平均断奶仔猪数分别为9.69头、10.03头、10.29头、10.61头、10.80头、10.92头、10.82头和9.83头,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分娩背膘厚在21~22 mm时断奶仔猪数最高。对美系长大二元经产母猪各分组的断奶仔猪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各组间差异显著(P=0.0356),说明分娩时的背膘厚对断奶仔猪数有影响。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第7组平均断奶仔猪数显著高于第1组,说明母猪分娩时背膘厚在21~22 mm时对提高断奶仔猪数是最有利的。

3.3 断奶时背膘厚度对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的影响

对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各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多重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第1组至第8组的平均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分别为4.69 d、4.26 d、4.24 d、4.11 d、3.89 d、3.68 d、4.15 d和4.17 d。发情间隔天数随断奶时背膘变化先下降后上升,当断奶背膘厚在17~18 mm时发情间隔最短。对各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各组间差异显著(P=0.0381),说明断奶时背膘厚度对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有显著影响。Duncan’s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第1组母猪发情间隔天数显著长于第6组,说明断奶时背膘厚太薄会使母猪发情间隔延长。将断奶背膘厚控制在17~18 mm时,对缩短母猪发情间隔最有利。

3.4 哺乳期背膘损失对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的影响

根据哺乳期背膘损失情况进行分组,多重比较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知,随着哺乳期母猪背膘损失厚度的增加,美系长大二元经产母猪第1组至第8组的平均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都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哺乳期背膘损失在3 mm时发情间隔天数最短,为3.62 d。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多胎和1胎母猪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001),说明哺乳期背膘损失对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有影响。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第7、8组母猪发情间隔均显著长于第4、5组,说明哺乳期背膘损失在3~4 mm时可以缩短母猪发情间隔。因此,在哺乳期应该适当提高母猪采食量,避免因背膘损失严重而导致发情间隔延长。

4 讨论

4.1 母猪活体背膘测定时的注意事项

表2 各组母猪平均总产仔数的多重比较

表3 各组母猪平均断奶仔猪数的多重比较

表4 各组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的多重比较

表5 各组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的多重比较结果

进行活体背膘测定时,要使母猪自然站立,保持安静,避免因母猪塌腰或弓背而造成测量出现误差。测量时,测量探头与被测部位应该紧贴,不能有气泡、空隙,但不能重压;测量探头平面应与测定部位表面垂直,待数据显示稳定后再计数。

4.2 哺乳期背膘变化对美系长大二元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结果显示,分娩时背膘厚对美系长大二元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有显著影响,这与李海涛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初产大白母猪分娩时背膘厚度在15. 5~20. 5 mm范围内时产活仔数最高;同时分娩时背膘厚还对美系长大二元经产母猪的断奶仔猪数有显著影响,随着分娩时母猪背膘厚的变化美系长大二元经产母猪总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呈现抛物线的变化趋势。断奶时的背膘厚及哺乳期背膘损失都会对断奶至发情的间隔天数产生影响,母猪断奶时背膘太薄或哺乳期背膘损失太多都会使美系长大二元经产母猪的发情间隔延长。

结合试验分析结果及前人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控制母猪背膘厚来提高其繁殖性能是可行的。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要对母猪进行精细化饲养管理,定期测定母猪背膘,掌握母猪各个繁殖阶段营养储备情况。通过控制母猪采食量或调整饲料配方等方法,将母猪分娩时背膘厚控制在21~22 mm从而增加总产仔数及断奶仔猪数。哺乳期在保证母猪为小猪提供充足母乳的同时,要及时掌握母猪膘情变化,将母猪背膘损失控制在3~4 mm,保证断奶时背膘厚在17~18 mm范围内,从而缩短发情间隔。虽然缩短发情间隔可以缩短母猪繁殖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但并不是发情间隔越短越好。E.Poleze等人研究证明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在3~5 d时其返情率最低;断奶后1 d发情的初产母猪和断奶当天天发情的经产母猪返情率最高;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在较长的6~12 d时,对母猪繁殖性能也会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将发情间隔控制在3~4 d时对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有利的。本试验的分析结果显示,将母猪背膘损失控制在3~4 mm,断奶时背膘厚在17~18 mm时,母猪发情间隔在3.62~3.89 d,可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母猪的繁殖性能包含了产仔数、泌乳力、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等指标,其优劣程度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这些繁殖指标又会受到饲养管理水平、母猪健康状况、母猪胎次、配种次数及断奶日龄、母猪膘情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背膘厚度只是其中方便测定,容易控制的因素之一。因此,想要获取最好的经济效益,在通过控制母猪背膘厚变化来提高整体繁殖性能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效应,从而确定母猪在不同繁殖阶段背膘厚的最佳变化区间。

略。

2015-09-25)

本项目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4BAD20B01)、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编号:2014C020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编号:2014PY038;2662015PY160)资助。

郑嵘,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副教授,Email:zhengrong@mail.hzau.edu.cn。

胡闪耀(1988-),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经产产仔数哺乳期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犊牛初生重分布及其对母牛助产率的影响分析
日粮中添加发酵菜籽蛋白可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
母猪胎次和注射抗萎缩性鼻炎疫苗对仔猪病变分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