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的智慧医疗
——技术带来的改变

2015-12-21编译辛妍

新经济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医疗保健净值人群

编译/辛妍

未来的智慧医疗
——技术带来的改变

编译/辛妍

每天,全世界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成功地得到治疗或是健康服务的照顾。然而,要提供高品质的护理,仍面临的巨大的挑战,这包括人口老龄化、新的疾病模式、气候变化、不断上升的成本、不平等的使用权和一向不太好的安全记录等等。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如果让一切照旧而不发生改变,显然不是一个好选择。

各种医疗保健的利益攸关者和决策者都迫切需要让成本得到控制。但是,他们还必须应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支出、不断变化的期望、新的竞争、立法改革、降低赔偿费用以及资金减少等所带来的挑战。因此,需要有一个更为个性化的办法,它以患者为中心,能够减少医疗保健方面的经济负担,同时提供优质结果。

那么,未来的智慧医疗到底可能会呈现怎样一种状态?或者说,未来智慧医疗的愿景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愿景?有哪些相关的技术?智慧医疗的趋势如何?本文将对此一一给出答案。

未来智慧医疗的愿景

当前的医疗保健关注的是反应性,它以疾病为焦点,以临床为中心,而在未来,智慧医疗中的医疗保健关注的将是积极性、预防性、生活质量和健康,它是分布式的,并且以患者为中心。或者说,未来的医疗保健将具有4P的特点,即预测(prediction)、预防(prevention)、个性化(personalization)和参与(participation)。届时,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基于我们自身的风险因素,并结合健康促进和早期干预的完整的生命健康计划。针对这份计划,健康教练会做出指导,并将支持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做健康的选择,同时充分利用医疗保健服务。世界在不断变化,人们对医疗保健系统的期望也在不断变化(见图1),比如人们期望得到的答案迅速简单,希望系统能够了解患者,希望有无缝交互等。更具体来说,被赋予权力的消费者希望医疗机构能够“了解我”,并通过利用多种信息源,收集个人喜好,理解和预测行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互动,尊重个人私隐权以及保护个人数据的安全来做出响应;希望医疗机构能够“让我参与”,并通过参与优先对话,保持相关(“正确的信息”),在不同的触点之间保持一致,以及展示诚意(“你在乎”)来做出响应;希望医疗机构能够“授权给我”,并通过与透明信息相连,形成社区,以及简化控制和访问来做出响应。

虽然技术本身并不能解决医疗保健所面临的挑战,但技术日益增加的能力和降低的成本,无疑将有助于应对挑战。众包、云网络和更快的数据处理将能实时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驱动研究模式远离传统的小样本、有限时间的随机控制,转向大规模和持续评估,让药物设计更有效。而我们的家庭、工作场所和休闲场所将成为这一相互关联的监控网络的一部分,取代传统的要依靠个人去医疗机构进行筛查和监测的模式。例如,家里的镜子将可能会检测出体形和皮肤状况的变化,提醒我们注意早期预警信号,如潜在的癌症等。其他一些技术,例如基因组测序,将会实现基于个人风险进行早期干预。

技术的发展也将使得医院数量减少。由于减少了浪费,并且有更具针对性的治疗,医疗成本将会随之降低。医院将会向更加专注于向病情最严重的患者提供优秀的治疗。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大部分的护理工作将会在家中或其他地点通过远程医疗来实现,这不仅降低了医疗成本,同时也能让人们在自己所选择的环境中生活得更充实。医疗保健将会从仅有专业组织提供变成是我们每个人的业务。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化预防计划,阻止或减缓恶化的快速干预措施,以及来自健康教练和远程医疗的集成服务,将帮助我们在家中生活得更久。当有必要移至医疗中心的时候,当地社区就会有相当的设施,从而这我们能够与朋友和家人一直保持联系,并利用全方位的休闲和学习资源。

智慧医疗将生活方式选择、社会选择和临床选择带到了一起(如图2)。在未来智慧医疗的愿景中,医疗保健应该做到可预防的伤害零发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无缝交付和公平使用。这样,医疗保健将会更安全、更智慧、更以人为本,它将支持我们每个人获得最大的健康与安宁。

安全和可持续医疗保健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未来的愿景是要有安全和可持续的医疗保健,为此,现在的医疗保健系统需要应对多方面的挑战。首先,就是要负担日益增加的物理慢性疾病。不论是在低收入、中等收入还是高收入国家,慢性病都是日益严重的问题。以2008年为例,全球有3600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当年全球总死亡人数的63%。而到2030年,预计这类疾病将会威胁5200万人的生命。慢性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要有连续监测、监督和早期干预,以防止进一步恶化。在医疗支出中,患有控制不良的慢性疾病的人占了相当大的份额。例如在英国,有报道显示,患有慢性病的2%~3%的患者使用了高达30%的计划外住院,以及80%的全科医生咨询;而在美国,每年有超过20%的医疗支出用在了不到1%的人口身上。事实上,导致身体慢性疾病及让其进一步恶化的情况(比如缺乏活动,饮食中脂肪、盐和糖的含量过高,吸烟、酗酒,以及药物的滥用等)是可以改变的。但不幸的是,今天的医疗保健系统主要集中于应对严重的或急性疾病,而不是进行早期干预以改变人们的行为。世界卫生组织称,大多数国家没有政策框架、质量体系或基本的初级保健服务来有效应对慢性疾病的挑战。专注于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需求向现有的文化和思维模式提出了挑战,因而增加了对新的工作方式的需求,这些工作方式关注决定健康的社会和心理因素。

图1:对医疗保健系统期望的变化

其次,老年痴呆症的负担越来越大。到2050年,预计全球痴呆症的患者将达到1.15亿人,而其中71%会生活在现在的中低收入国家中。这无疑向医疗服务提出了双重挑战,因为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将长期患有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

再次,是老龄化人口的需求变化。世界人口正在向老龄化发展,从1950年到2000年,全球60岁以上的人的数量增加了两倍,而到2050年,还会再增加两倍。这不仅是因为世界人口的整体增长,也是因为人更长寿了。长寿人口迅速增长从几方面向医疗保健提出了挑战。首先,由于人口分布转向由老年人主导,而他们都在寻求退休,因此社会中支付医疗保健费用的经济活跃人口变得更少,医疗保健的收入将会减少,这将导致成本压力的增加。其次,由于预期寿命增加,因此长期有身心健康问题的人数会增加,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会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活得更长。为此,医疗保健必须要发生改变,从侧重于急性病,转向关注满足长期有身体、社会和心理健康三方面组合问题的人的需求。在这种压力下,医疗保健将必须与社会和民间服务相结合,以高成本效益的方式满足老龄化人口的持续需求。

图2:融合生活方式、社会和临床选择的智慧医疗

无法支撑的成本也一直是医疗保健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医疗开支一直稳步增加。为此,医疗保健必须做出调整,采取措施来控制开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慢性病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将有潜力改进成本效益。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不平等的使用权一直存在。34个经合组织国家占世界人口的18%,但却占了世界医疗支出的84%,这直接表现在对医疗保健的使用权上。例如,在高收入国家,每1万个公民有56张病床,而在中低收入国家,仅分别有49和21张。不仅可用的资源有限,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国家面临着疾病的三重负担。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因素在增加,同时,他们还要努力减少由传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造成的死亡,并减少新传染病出现。由于基于性别而造成的教育、收入、就业和使用权的不平等,使得妇女和女童尤其更难获得高质量的医疗保健。医疗保健尚未解决有限资源和不平等使用权的问题。要改善全球健康,这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同时应该注意到的是,不安全的医疗状况并未显著改善。无论是在低、中或高收入国家,医疗保健都仍然很危险。在全球每年4.21亿住院人口中,估计有4270万人在一定程度上与不良事件有关,这使得不安全的医疗成为第14大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因素,相当于肺结核或疟疾造成的负担。

另外,气候变化对健康和医疗服务也构成了重大威胁。地球表面温度、海平面和降雨量的变化,以及极端天气事件,会威胁数十亿人的健康,从而对医疗保健的准备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挑战。

最后,医疗保健还要应对新服务模式的需求。医疗保健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期望健康服务能仿效其他服务部门,即人们想要参与医疗,并向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咨询。与前几代人相比,现在更多的人能更好地了解情况,因而也更有可能挑战专业医疗人员。

学习型健康系统

学习型健康系统是由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在价值与科学驱动的健康保健(Value & Science-Driven Health Care)圆桌会议上发展出来的议程,其愿景是让医疗保健系统向每位患者提供最适当的护理,强调预防和健康推广,提供最大价值,并在提供护理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增加学习,最终改善整个国家的健康状况。虽然这一愿景声明的是在美国的行动,但实际在国际社会上都有相似的目标。学习型健康系统的目标是要让临床决策能够得到准确、及时和最新的信息的支持,而这些信息反映了现有的最佳证据。

健康信息技术(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HIT)就是要让医疗保健系统发展成为学习型的健康系统(Learning Health System,LHS),而有两个具体领域能够说明基于健康信息技术的学习机会。首先,提供者、患者、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之间的健康信息交换使得提供者的数据可供学习;其次,移动健康可以通过监测生活方式,收集新类型的个人数据。

健康信息技术中涉及健康信息交换(Health Information Exchange,HIE),它通常是指为让个体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护理,在不同当事人之间进行的健康数据交换。而作为名词,它指的是一个促进系统,该系统通常通过设置提供者之间安全和标准的通信,充当交换的基础设施。

另外,健康信息技术发展中,移动健康(mHealth)也不容忽视。移动健康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使用特定类型设备上的移动传感器来监测医疗保健和健康情况,采取行动,改善健康。一方面,移动健康设备(如手机中的计步器)可以协助测量,从而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移动植入物(广义上也被归入移动健康设备)收集健康中至关重要的数据,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对驱动进行干预。例如,当植入式除颤器检测到心脏急症时,会进行电击。

图3:从今天的医疗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PCMH)

智慧医疗的趋势——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

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今天,医疗保健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要向老年人提供充足有效的医疗保健。在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是人口增长最快的部分,预计到2030年,美国将有400万8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研究表明,这些老年人更喜欢独立的生活方式。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要维持独立生活,用智慧、有成本效益的家庭医疗保健技术来代替现有的家庭医护者将变得非常关键。技术拥有巨大的潜力改进智能化环境中的医疗保健领域,让家庭成为主动式的医疗保健中心。家庭中的智慧医疗保健系统恰恰可以提供此类解决方案。技术辅助的智慧医疗保健系统将能让老年人远离医院,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独立生活,同时也避免了使用昂贵的医疗人员。因此,新一代为医疗保健建立的智慧家庭系统将能让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智慧医疗的一个趋势就是要让今天的医疗走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Patient Centered Medical Home,PCMH),如图3所示。

目前,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已经在美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马里兰州,通过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使得该地区平均住院天数减少11%,再住院减少8%;在纽约乡村,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的实施让患者的医疗费用从334美元降至266美元;在密歇根州布鲁斯以病人为中心的家庭医疗护理计划显示了全州范围内的医疗转变,包括成年患者急诊就诊率降低9.9%,易受伤害的成年住院患者的日间护理率降低27.5%,易受伤害的成年急诊患者的初级护理率降低11.8%,成年患者的高科技放射使用率降低8.7%%,儿童急诊就诊率降低14.9%,以及易受伤害的儿童急诊患者的初级护理率降低21.3%等;而在宾西法尼亚州,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使得医院费用减少44%,整体医疗成本减少21%,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目减少45%。由以上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实践大大降低了高风险患者的成本和对医院的利用,特别是住院治疗。

未来的医疗保健将会转型为数字驱动、每个人都有计划、以团队为基础,并且从管理全员变成管理单个人。使用新技术,医疗保健系统中的组织跨越边界,共享和推进以个人为中心的共同目标。通过采取全面的方法,能够实现高效、集成和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从而改善成效,降低成本,并推动健康和社区活力。预计,使用这种方法,能让平均住院天数减少36.3%,急诊使用减少32.2%,慢性病药物的使用增加12.8%,医疗保健总成本减少15.6%,住院专业护理成本降低10.5%,辅助成本降低18.9%,专家门诊减少15%。

泰康人寿携手胡润研究院首发《2015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

9月24日,泰康人寿携手胡润研究院首次联合发布《2015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这份60页的专业报告是中国首份针对高净值人群养老和医疗需求的专业报告。调查结果来源于泰康人寿与胡润研究院对1119位中国大陆高净值人士的定量研究,以及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的40位高净值人士和专家的一对一定性深入访谈。该白皮书显示超七成高净值人群对中高端养老社区感兴趣,而医疗成为决定中高端养老社区成败的关键所在。

截至2015年5月,中国大陆千万高净值人群数量已达121万,同比增长11%,为历年之最;亿元高净值人群数量7.8万,同比增长16%。在这一庞大的人群基数上,未来高端寿险、养老和医疗行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高净值人群最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是存款和不动产投资,超过70%的选择保险和金融投资产品,31%会投资艺术品,20%选择VC/PE。90%的千万高净值人群即109万人拥有商业寿险,平均每人年交保费3.7万元,年交保费规模达到400亿元,占全国人身险总额的4%。在拥有商业寿险的高净值人群中,90%拥有医疗保险,82%拥有养老保险,73%拥有意外保险。高净值寿险用户最希望保险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是健康体检和运动健身。

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中高端养老社区的感兴趣程度高,表示感兴趣的比例超过七成,入住的可能性也达到45%。值得一提的是,男性比女性的感兴趣程度更高;年龄越轻,对中高端养老社区的感兴趣度也越高。调查发现,专业的医疗是中高端养老社区吸引千万高净值人群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决定中高端养老社区成败关键所在;其次是膳食管理、定期体检、娱乐活动、自然环境和健身活动设施,其比例均超过五成。亿元高净值人群的关注点有些不同,他们最看重的是自然环境,其次是专业的医疗护理人员、膳食管理、医疗设施和病后护理。

调查发现,私立医院将成为未来三年内中国高净值人群最可能尝试的医疗机构,其中54%选择中资私立医院,48%选择外资私立医院。目前私人医生尚未普及,千万高净值人群使用私人医生的比例仅5%,亿元高净值资产人群中也仅8%,但受访者选择在未来三年内尝试该服务的比例达到四成,尤其是一线城市达到44%。值得注意的是,私人医生整体使用后满意度达80%,非常满意的人数超过一半。这一结果体现了高净值人群对医疗服务全面性、针对性和隐私性的高度要求。

猜你喜欢

医疗保健净值人群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在逃犯
医疗保健和技术:数字医学的开端
谷歌探寻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保健的方法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军队离退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转变探讨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