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解除暴力伤医之破窗效应中的责任担当

2015-12-21

科技传播 2015年21期
关键词:医患暴力医生

范 超

吉林医药学院管理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

新媒体在解除暴力伤医之破窗效应中的责任担当

范 超

吉林医药学院管理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

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并引用数据说明新媒体在频发的“暴力伤医”事件中起到的作用和担负的责任,希望能从有“第五媒体”之称的新媒体的角度,寻求对医疗界中由伤医事件引发的破窗效应更具可行性的破解之道。

新媒体;暴力伤医;破窗效应;责任

“暴力伤医”事件不仅危害医生的身心安全,破坏医疗市场正常运转秩序,也会伤害到患者们的切身利益。对频发已经形成破窗效应的伤医事件,除了事后诉诸法律,是否应在事发之前找到破解途径?新媒体在医患纠纷报道中扮演什么角色?新媒体在缓解医患矛盾,宣传正能量中应承担什么责任和作用?

1 解除暴力伤医之破窗效应的必要性

西方有学者曾根据一项实验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 :当一幢楼房窗户玻璃碎了,又得不到及时维修,时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就好比人们一般不会好意思往一尘不染的地面上丢垃圾,而一旦不及时打扫,地面有杂物垃圾,人们就好像受到默许的暗示一样丝毫不觉羞愧的扔垃圾[1]。这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如果没能被及时制止和惩罚,让其蔓延开来形成不良环境,就会对人们产生诱导或者暗示,从而导致更大面积的负效应,而目前社会上的种种暴力杀医、伤医事件已经引发了“破窗效应”。根据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研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来看,我国医疗场所暴力伤医事件逐年递增。医务人员躯体受到攻击,造成明显损伤的暴力事件逐年递增,据法院统计,2003年至2012年,全国一共发生恶性暴力伤医事件40起,2012年发生11起。然而到了2013年,仅前8个月,全国共发生医院暴力伤医事件达到2240件,被媒体报道的影响极大的恶性袭医案件就近30起[2]。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个数据已经比2012年全年的数据上涨了20%;由此可见,那些在前几年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甚至是一时冲动下所犯的“过错”,已经在人们和相关部门的同情、宽容、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下演变成今天的一种普遍现象,这就好比是在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其后果不仅仅让医患矛盾更加恶化,而且已经危及到了社会的安定。中国医师协会做过统计:2004年不愿子女从医的比例已高达63%;而2011年不愿意子女从医的比例陡升至78.01%[3]。“医不过二代”的现象愈演愈烈,再放任下去我们将面临高考招生医科院校断档,卫生人力资源紧缺,即使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体系也无人行医,那新医改确立的“病有所医”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古语有云:“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这种混乱局面再不加以制止,中国未来无人行医的时代也就不远了。

2 新媒体在暴力伤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新媒体正以其快捷、互动、开放等信息传播优势,迅速赢得大众青睐,并成为民意自主表达的重要平台,当然也成为公众了解医疗卫生行业现状以及医患关系的最重要的途径,可以说,有“第五媒体”之称的新媒体的相关医疗报道和健康信息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据调查,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基础作用在中国健康实践中的价值没有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是“建设不足、破坏有余”,如“缝肛门”、“八毛门”、“弃婴门”、“下跪门”等夸大不实、不客观的报道反而降低了患者、群众对医生的信任,放大医疗事故的不良影响,未能有促进健康信息的获取和健康行为的发生[4]。美国学者C·R·赖特曾提出要求新闻媒体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人民大众的行为是媒体应具备的基本功能。而新媒体历来在关于医患纠纷的报道中,为了争抢新闻时间,与主流媒体竞争,常常未经核实或深入了解事件缘由就报道传播出去;为了争取读者及观众,对存有争议的敏感新闻,有失媒体客观的立场,而只站在同情患者的立场进行报道,对舆论的导向是不利的;可以说新媒体在医患关系建设中并没有发挥的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

3 新媒体在解除暴力伤医之破窗效应中承担的责任

目前业界还没有对新媒体的定义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都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数字特征有了共识。因其利用数字和网络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局域网、无线通信网甚至是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IPAD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因而具备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海量性、社群化等特征,这都是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下面就新媒体在解除暴力伤医之破窗效应,缓解医患关系中所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行阐述。

1)加强新媒体从业者的医学专业素养。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行业,因此在医疗市场中,医患双方存在高度的信息的不对称,而且对于诸如隐私权、知情权、医疗场所以及医疗事故的划分与鉴定等很多容易产生纠纷和争议的问题,如果媒体和记者不具备相关医学知识和素养,就容易产生和普通患者或群众一样的对医疗机构和医生有过高的不合理的预期及要求。美国《华盛顿邮报》的外事编辑戴维·霍夫曼曾经骄傲的宣称:我们采访卫生系统的记者, 都是有营业执照的专业医生。”可见,要想真实准确以及客观的播报医疗类新闻,新媒体必须注重培养和聘用同时具备卫生知识和新闻写作能力的复合型新闻采编人才和记者,只有深刻了解从医环境,懂得医药知识,才能成为沟通医患关系的桥梁,从而避免报道中再出现以偏概全的“一面之词”,失去第三方社会舆论监督者的立场。

2)增强新媒体从业者的舆论导向意识。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里,人们在看到早间新闻、早间报纸之前,往往已经在网络等新媒体上面浏览过新闻事件,甚至已经转发过内容或在“群”“朋友圈”、“社区”、“论坛”等新媒体场所进行过激烈讨论。因此新媒体要善用这种即时性、社群化的特点在主流电视媒体对敏感事件有深度跟踪报道之前,就以客观、公正、积极向上的态度先对新闻事件进行正面报道。要注意把握“高层出面、权威声音、贴近现场、第一时间”的原则,注意保护大多数医生的积极性,从治病救人的角度出发为医生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尊重医学、尊重医生的良好风气导向,而不是一味的挖掘负面的事件来博人眼球,大量制造、包装和贩卖负面消息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这样的媒体景观营造了一种包含社会恐怖、道德缺失、动荡不安以及全民偷窥等特征的社会环境,严重危害了群众的健康心理。虽说负面消息的报道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受众达到监督社会环境的目的,但由于媒体对事实的报道方式,诸如放大、缩小以及是否客观全面都会影响到公众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印象,因此,新媒体从业者有责任在坚持市场效应的同时注意传播正能量信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3)加强大众的健康和死亡教育。据调查,大部分的医学生都认为恶性伤医频发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及家属缺乏医学知识和文化素质。由于很多患者及家属对医学和疾病的规律没有理性的认识和了解,还有对医学技术的认识局限和医疗期望值过高造成了暴力伤医的行为。要知道医疗是一个具有高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行业的不确定性不仅来自于个体差异性;而且也来自于疾病自身的复杂性,即使是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对很多疾病的相关认识也是非常有限的,没有医生能预测和保证手术的后果,只能保证手术过程和程序没有问题而已。就像著名的特鲁多铭言所说的那样“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救死扶伤确是医生的职责,但是医生、医学并非万能,在一些伤病面前也是束手无策,只能“有时,去治愈”;但这绝不意味着医生在病人面前无所作为,医生对待病人“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然后用更严谨负责的态度去观察以掌握疾病更多的副作用,好及时处理和防控不可逆的医疗后果[5]。基于此我们希望新媒体能够利用其社群传播、互动式传播的特点,而在一些城乡的社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乃至于学校等公共场所,开展以“理性就医、合理用药”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社会群众间普及正确的健康和死亡教育,提高其对就医流程、急救、用药、医保等常识的知晓度,合理引导患者的就医预期。

4)成为医患双方的沟通桥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敏感性新闻信息的诱发、促成、激化或化解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希望新媒体可以为与医患纠纷相关的新闻事件设立专门的宣传沟通机构和团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媒体舆情进行监测和舆论引导。积极利用政务信息网、微博、微信、推特、论坛等各种新媒体主动而持续地向利益相关公众发送正确的医学信息,多宣传医生的救死扶伤的美文美事;面对医疗事故类的新闻,要尊重相关公众的知情权,及时对事件进行深入报道并引导群众多方面讨论,获取尽可能多的公众正面理解与支持,压缩个别偏激人员组织实施不合作对抗行为的空间。总之我们要利用新媒体的海量性、交互性以及共享性的特点向社会大众传播正能量,成为沟通医患矛盾的平台和桥梁。

总之,作为社会影响力广泛、反映民众声音的新媒体应该利用自身特点从正面宣传和引导大众去理解医生、尊敬医学、热爱生命,为缓解医患矛盾,制止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发挥重要作用,警惕和预防在医疗界中形成“破窗效应”而干扰正常安定的医疗市场秩序。

[1]贾晓莉,周洪柱,赵越,等.2003年-2012年全国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医院,2014,18(3):1-03.

[2]刘永达,袁坚,曾国华,等.正确引导医学生认识当前中国的医患关系[J].当代医学,2012,18(22):161-162.

[3]周亚东.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医患关系的思想资源[J].医院管理论坛,2010(4):46.

[4]戴志悦.“医媒关系”需要理性处理[N].健康时报,2007-03-15(002).

G2

A

1674-6708(2015)150-0149-02

猜你喜欢

医患暴力医生
最美医生
反性别暴力
“暴力”女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暴力云与送子鹳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向暴力宣战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