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黄河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

2015-12-20刘继平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3期
关键词:三门峡河南黄河

刘继平

(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郑州 450045)

河南黄河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

刘继平

(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郑州 450045)

通过对河南黄河湿地资源的调查和查询有关资料,列举了目前河南黄河湿地上已建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及已成立的各类保护区的情况。分析了河南黄河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管理对策。

河南黄河;湿地;保护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最后注入渤海,全长约5464 km,流域面积约79.5万km2,是我国第二大河流。

在历史上,黄河流域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也为今天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流经地区的自然坏境和水文形势,黄河自西向东分为上、中、下游。其中,黄河源头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为黄河上游,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桃花峪至黄河入海口为下游[1]。

黄河自陕西潼关进入河南,西起灵宝东至台前,流经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郑州、新乡、开封、濮阳8市26县(市、区),河道长711 km[2],流域面积3.62万 km2。

1 河南黄河湿地概况

河南省地处黄河的中、下游区域,区域内主要支流有弘农涧河、伊洛河、沁河、蟒河、天然文岩渠和金堤河,从西向东,依次呈现出4种不同的地貌:从灵宝开始,到三门峡大坝以上的黄河南岸,为黄河台地地貌;从三门峡大坝向下至小浪底大坝以下的西霞院为低山地貌;从小浪底以下到荥阳桃花峪,是由山地进入平原的过渡地带;而从桃花峪向下,则进入了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区,河床高出地面3~10 m,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

黄河湿地是河南省重要的河流湿地,也是我国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黄河沿岸及下游的城市生活、工业、农业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3]。

黄河两岸地貌、地形复杂,河流宽阔,滩涂广袤,大中型水库较多,为多种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蕴藏了丰富的物种资源。河南黄河湿地位于亚洲候鸟迁徙的中线,大面积的水域和滩涂为候鸟提供了重要的繁殖地、越冬地或停歇地,每年有大量鸟类在此栖息。区域内已知动植物有1611种,其中植物743种,有藻类植物118种、苔藓植物27种、蕨类植物1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582种;动物868种,有兽类23种、鸟类175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17种、鱼类63种、昆虫437种、其他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143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黑鹳、东方白鹳、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白头鹤、白鹤、丹顶鹤、大鸨等10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角鸊鷉、白鹈鹕、大天鹅、灰鹤、白额雁、白琵鹭、水獭、大鲵等33种[3]。

据调查河南黄河湿地总面积14.24万hm2,占河南湿地总面积的22.67%。其中,河流湿地面积11.30万hm2,占河南河流湿地面积的30.61%;人工湿地面积2.84万hm2,占河南人工湿地面积的11.48%;沼泽湿地面积884 hm2,占河南沼泽湿地面积的18.16%;湖泊湿地面积135 hm2,占河南湖泊湿地面积的1.95%。详见表1。

表1 湿地类型面积统计表湿地类型河南省湿地/hm2河南黄河湿地/hm2黄河湿地占比/%河流湿地36900611296230 61湖泊湿地69011351 95沼泽湿地486788418 16人工湿地2471732838311 48合计62794614236422 67

河南黄河湿地以河流湿地为主,占整个湿地面积的79.35%;其次是人工湿地,占整个湿地面积的19.94%;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面积较少,分别占整个湿地面积的0.62%和0.09%。

2 黄河河南段已建水利工程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三门峡市和山西省平陆县交界,距三门峡市约20 km,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控制流域面积68.8万km2,防洪库容60亿m3。控制黄河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主要洪水来源区,对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的洪水起到错峰和补偿调蓄作用,同时还有防凌、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2]。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洛阳市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上距三门峡大坝130 km,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控制黄河流域面积73.4万km2,总库容126.5亿m3。该工程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2]。

西霞院反调节水库,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位于小浪底坝址下游16 km处。主工程是以反调节为主,结合发电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同时,还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备用水源[2]。

3 河南黄河湿地保护管理情况

河南黄河湿地上已建立5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6802万hm2,自西向东依次为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开封柳园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濮阳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已建湿地公园2处,总面积0.298万hm2,分别为河南三门峡大天鹅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河南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以上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建立,使河南黄河湿地资源得到一定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盲目开垦和改造,湿地面积减少

河南黄河湿地有30%的湿地已经遭到或正面临着盲目开垦和改造的威胁,80%的黄河背河洼地(沼泽)已经消失,只在部分零星地段得以保存。农用地开垦、改变湿地用途和村镇建设占用湿地是造成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黄河大中型水利工程增多,特别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投入运营,联合调控洪水能力增强,下游河道水文特征趋于稳定,两岸相关利益方受经济利益驱使,湿地的开发进一步加剧,黄河湿地面临的威胁迅速增加。随着湿地面积逐渐减小,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如风蚀加重、土壤局部沙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加重、旱灾次数增多等。围垦与湿地用途的改变还使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渔业生产、湿地经济植物的种植失去了发展场所,对渔业资源的破坏也相当严重。

4.2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短缺

黄河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只有580亿m3,水资源浪费惊人。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农业用水利用率只有2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利用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量持续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120亿m3增加到目前的520亿m3。近年来,黄河水量干枯的趋势加剧,自1972年到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累计天数达1050 d。1990—1998年,几乎年年断流,且历时增加,河段延长。1997年情况最为严重,距河口最近的利津断面全年断流达226 d,断流河段曾上延至河南开封附近[1]。近几年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蓄作用,黄河断流情况有所好转。

湿地是农业、工业、电力、矿山、油田、煤炭、交通和居民生活等的主要水源,湿地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且黄河下游的断流,造成供需矛盾加剧,水质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正在成为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主要因素。此外,完全基于保护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防洪政策,忽视了河流生态建设,在达到最大限度地抵御洪水的同时,却导致了河道的萎缩以及对起着生态保护作用的湿地、动物栖息地、动物和植物生态链的退化。

4.3 泥沙淤积日益严重

泥沙淤积使湿地面积减小或消失,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黄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约16亿t,多年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6 kg/m3。由于河水泥沙含量大,直接造成河床、水库淤积严重。在引水灌溉、修筑防洪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其它活动中,由于没有重视或措施不合理,导致泥沙淤积,湿地面积不断减小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如引黄灌溉、淤背固堤就是黄河背河洼地沼泽和部分附属水体面积大幅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建国以来项目区由于引黄淤灌减少的背河洼地(沼泽)、古河道、坑塘等湿地就在20万hm2以上。此外,虽然项目区98%以上的泥沙来自上游地区,但三门峡、洛阳以及郑州河段的部分河岸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造成滩区洼地、池塘、沟、汊等湿地淤积。

4.4 湿地污染加剧

黄河湿地正面临着环境污染问题。湿地环境污染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也致使水质变坏,而且环境污染对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正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增大。国家环保局1997年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表明,黄河污染(Ⅳ类及劣于Ⅳ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已居全国7大江河的第2位。2000年水质监测结果与1985年相比,Ⅳ类、Ⅴ类及劣于Ⅴ类水质河长比例增加了30.4%。2010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量超过65亿m3。同时,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对湿地水质的影响有进一步扩大之势。河南黄河两岸属中国中部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沿黄两岸有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三门峡、济源、濮阳等6个大中城市和26个小城市,总人口达1 200万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据统计,黄河滩区农业生产的化肥使用量已从1980年的90 kg/hm2增加至2010年的885 kg/hm2,远远超过国家和全省平均水平。

4.5 水利工程对湿地的影响

河南黄河上的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使湿地生态系统片段化,人为地切断了洄游鱼类的通道,扰乱了湿地汛期洪水的补给,使湿地生物群落发生变化,湿地沼泽化进程加快,出现盐碱化甚至干涸的现象。如郑州黄河湿地上游的三门峡、小浪底两个水利枢纽工程对黄河水量的综合调控,使得黄河郑州段部分滩区年过水量、过水次数、水湿天数逐渐减少,对下游黄河湿地环境影响较大。

5 保护管理对策

针对河南的湿地现状,需因地制宜,保护和开发兼顾,并获取最适生产力,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5.1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湿地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起着维护生态平衡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作用。我们既不可能完全脱离实际,把所有的湿地完全保护起来,也不应该把湿地当作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任意使用。河南黄河湿地开发利用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努力做到保护、增值和开发利用协调发展。

5.2 建立合理利用评估制度

河南黄河湿地的利用将涉及到人为活动、环境、生态等方方面面,只有建立合理的利用评估制度,对湿地利用进行评估、预测预报,进行各方面的分析,研究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项目或工程的可行性。

5.3 开展科学研究

对河南黄河湿地类型、特征、功能、价值、动态变化等进行全面地、深入地研究,对湿地资源和生态系统进行常态化监测,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5.4 采取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方式

河南黄河湿地的利用,首先应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中内在的相互依存的自然生态关系,特别是要保护其中的关键物种的健康发展。湿地开发利用,不超过湿地的承受能力,不向湿地排放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废弃物、污染物,不人为阻断或加快湿地的自然演替过程。强调适度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利用的方针。湿地开发利用,要在深入调查、全面规划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并严格审批手续;杜绝盲目围垦、排干以及把之视为无用之地而向其排污等做法;杜绝任何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方式和项目。对湿地及其鱼类、水禽、湿地景观、水体等各种资源加强保护、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群众经济收入。

5.5 适度发展湿地生态旅游

河南黄河湿地生态旅游是发挥湿地经济效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扩大湿地宣传教育的重要措施。要加充分挖掘、展示、利用源于湿地的人文资源,使湿地成为公众领略湿地自然风光、认识湿地、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的教育基地。通过社会参与和科学经营管理,达到改善河南黄河湿地生态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5.6 推动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建设

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意义的典型湿地,如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示范基地,既有保护较好的原生态系统,也有不同演替系列的次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根据最大持续产量理论,进行必要的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对物种的生态系统实行科学管理,探讨湿地保护利用的优化模式。探索切实可行的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在一些生态脆弱区域实施退耕还湿工程,并探索湿地资源集约化经营、湿地生态旅游、湿地科普宣传等湿地经营利用模式。总结出若干个适合于不同湿地特点的、科学的、具有推广意义的湿地保护利用规划、管理技术与组织体系,以期实现河南黄河湿地的有效保护和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陈霁巍,徐明权,姚传江.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卷[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3-25.

[2] 赵勇,牛玉国.河南黄河:1984—2003[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35-45,165-195.

[3] 汪万森,卓卫华,田金萍,等.河南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2-6.

PresentSituationandProtectionofWetlandResourcesofHenanYellowRiver

LIU Jiping

(Henan Province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Zhengzhou 450045,Henan,China)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and the relevant materials of Henan Yellow River,this paper made a list of large-scal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on the Henan Yellow River wetland at present,and the situations on all types of protected areas.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of Henan Yellow River wetland,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Henan Yellow River;wetland;protection

2015—07—21

刘继平(1974—),男,黑龙江肇东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野生动植物、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P 343

B

1003—6075(2015)03—0005—04

10.16166/j.cnki.cn43—1095.2015.03.002

猜你喜欢

三门峡河南黄河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云虚拟机实例建模方法研究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走在路上的三门峡
出彩河南
An Analysis of the Common Errors in Oral-English Learning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