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南城市群建设和发展探析

2015-12-20胡代全

当代县域经济 2015年11期
关键词:川南城市群城镇化

胡代全

四川省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省县域经济学会专家顾问

川南城市群建设和发展探析

胡代全

四川省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省县域经济学会专家顾问

落实多点多极发展战略,促进川南城市群建设和发展已是四川省委的重大部署之一。但如何建设和发展川南城市群,地方领导、专家学者都给出了许多高招。城市群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四市的中心城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Part.1 找准在长江流域的位置

长江上不止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还有芜湖、镇江、宜昌、荆州、万州、涪陵等10余个地级城市,特别是芜湖、镇江、宜昌的生产规模、城市功能都比较强势,他们大多都是上个世纪初就已经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思想观念、人文条件更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芜湖、镇江、宜昌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川南四市合理。从图表中不难看出,川南四市的第三产业占GDP比例都低于30%。 第三产业占比过低,至少说明其城市功能较差,与希望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应该具有的城市功能,还有较大距离,或者说,四市中还没有谁能担当群首的资格,川南城市群是个无领头羊的城市群,或叫网路城市群。通过2014年川南四市与长江沿岸地级市主要数据比较可以看到,长江的芜湖、宜昌、镇江的经济实力比川南四市强得多,特别是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四市加在一起也就308.69亿元。城镇化水平也低于芜湖、镇江、宜昌,川南四市中城镇化水平最高的自贡市,也比镇江市低了近20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更不在一个层级,据相关城市统计公报,2014年地区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镇江市102651元,芜湖市63996元,马鞍山市60898元,宜昌市76369元,万州区48201元,涪陵区67215元,泸州市29640元,宜宾市32300元,自贡市3914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基本在50%以上。这都是单个城市的比较,如果算上他们周边的城市,差距就更大了,或者说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对长江沿岸城市进行主要经济数据比对,差距一目了然,缩小差距还需假以时日,“长江第五城”将花落谁家,一切都是谜。

Part.2 工业、科技教育差异化发展

2014年川南四市与长江沿岸地级市主要数据比较

——川南四市加工业基础较好、产业不雷同,不会同质化发展。内江市的加工业主要是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城市矿产、循环流化床电站节能环保、中国钒钛综合资源利用、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自贡市的加工业主要为机械装备制造(电站锅炉、金属切削机床)、盐及盐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泸州市的加工业重点为酿酒、化工、能源、机械制造(以“三长”为代表工程机械)。宜宾市的加工业以酒类食品、综合能源、化工轻纺、机械装备制造为主。四市在加工业方面,各具特色和优势,即便是机械加工业,也是出于不同的机械类别,不仅不具竞争,还可互补。四市只要把握、发挥各自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就不会出现同质化竞争问题。

——科技、教育、医疗、文化以及旅游方面,各有所长。泸州市科技教育医疗优势明显,特别是四川医科大学(泸医)、四川警察学院,历史久远、专业独特,其他市难以抗衡,也不会与其余城市同质化竞争。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疗服务已经覆盖到云贵的毕节、昭通等地。自贡境内的四川理工学院,其专业优势明显;自贡市的第三产业,主要是旅游文化业、休闲业、商业服务业等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在逐年增加。川南四市的文化、旅游既联系紧密,又各具优势,只要进行优势整合,定能收到1+1大于2的效果,促进川南城市群健康有序建设。

Part.3 差异互补抱团发展

——解放思想、模糊行政边界,破除行政壁垒,推动区域发展。城市群、城市圈能否健康加速发展,关键在于是否能突破行政壁垒、市场壁垒。解放思想、模糊行政边界,推动区域发展。川南城市群建成,直接关系川南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建设川南城市群,应该在模糊行政边界、破除行政壁垒方面,针对旧观念、旧意识,破除思想障碍。只有在思想、观念上真正模糊了行政边界、破除行政壁垒,城市间的市场壁垒才能破除,生产要素、商品等才能依照市场法则合理流动,市场经济需要的社会信用体系也才能有效建成,最终形成合作共赢局面。

——川南城市群的架构为多中心的网络城市群。这在国际、国内有先例。城市群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上海、北京、纽约、伦敦、巴黎的单中心城市群;另外一种是由海牙等20多个中小城市共同构成的城市群,叫做网络城市。湖南的长株潭就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川南四市,与长株潭情况差不多,都是省内的老工业基地,有发展成特大城市的基础。但就目前局面而言(如果自贡内江不能融合发展),川南四市中谁都当不起川南老大,所以川南城市群还是以多中心的网络城市群形式推进为好。

——在实施城镇规划中要坚持按照既实行科学的规划引导、又要有序推进,不能搞形式主义,搞运动式的发展(这方面前些年在小城镇建设及经营城市中是有教训的)。目前各地正在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四市都要在规划中:一是按照建设川南城市群总框架,围绕建设大城市,编制各自的“十三五”规划;二是重新认识市情,从规划编制开始避免同质化问题;三是突出各自区位、文化、科技、教育、产业特色,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川南大城市。

——强化城市功能建设。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取决于城市功能,而城市功能又主要表现为科技、教育、医疗、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要想成为川南中心城市,必须加大城市功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文化科技教育,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扩大其辐射半径。辐射半径不受行政管辖限制,只取决于城市功能。科技教育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地区长期积淀,不是想办个什么大学就能办成的。北京学院路的八大院校,是在众多老大学里整合而成的。四川医科大学(泸医)是超过60年历史的老学校,其人文积淀久远;四川理工学院也是上海内迁至自贡的,其办学基础条件、尤其是人文条件也是有渊源历久。川南四市应该瞄准自己的科技教育优势,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科技教育,否则会水土不服,欲速不达。

——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推进。城镇化首先是农民的城镇化,而城镇化是有成本的,根据许多城市的估算,每个人的城镇化成本大约至少需10万元人民币。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工业化、城镇化也就没有坚实基础,且难以持久。所以需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联动。

——实施人才战略。就川南城市群建设而言,人才战略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川南四市的人力资源状况并不乐观,其人口受教育程度还比较低,15岁及以上人口中的文盲还有相当数量,具有大学、高中文化水平的比例(除自贡)不到15%,如此人力资源状况,很难担当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重任。必须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为建设川南城市群提供人力、智力支撑。二是聚集人才。聚集人才不外是留住本土人才和引进外地人才。要想吸引外地人才,必须能够留住现有人才,而留住人的最好办法是用好现有人才。只有用好已有人才,才能给世人表明其良好人才生态环境,增强人才吸引力。

猜你喜欢

川南城市群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川南城市群空气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不想在你心中枯萎
川南地区144份家蚕品种资源的人工饲料摄食性调查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以青海河湟地区与川南临水地区传统聚落比较性初探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