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园大圳埔湿地建设工程设计

2015-12-19

风景园林 2015年9期
关键词:水系岭南边坡

大圳埔湿地建设工程位于东莞生态园内,东部快线的北部,大圳埔排渠的南岸,与大圳埔排渠一堤相隔。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准的珠三角地区首家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面积约34hm2,其中水体面积约10hm2,绿化面积约18 hm2,项目包括园建工程,建筑面积约200 m2,道路面积约10 507 m2,栈道和涵洞面积约648.5 m2。

设计概算3 881.52万元,工程决算3 065.26万元。

基于生态修复、水系整治促进土地重新利用的建设的初衷,大圳埔的设计提出了以水为先、以绿为基和以水为源的生态修复策略和纵横成网、多绿径、多节点的生态格局。

设计地块的现状地形主要为典型的岭南水乡鱼塘肌理,水深较深,边坡较陡,不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植物的缺乏一方面显得景观较为单调,另一方面不具有净化水质的功效。其次塘埂较窄,缺乏乔木,使整个片区的景观缺乏层次感。

基于以上诸多原因的考虑,设计主要从水系的梳理、地形的重塑和生境的营造三个方面进行。

1 水系的梳理

整个湿地范围内,将原有的鱼塘肌理打破,将整个区域的水体贯通,同时和大圳埔河水也完全贯通,使整个大圳埔湿地成为整个生态园水系有机的组成部分,加强水质净化功能。同时采用模拟自然的手法,模仿自然界中天然河流滩涂的形态,在湿地公园内形成丰富的岛屿、洲、汊等形态,打破了原有鱼塘单调的水体景观。

同时为避免大圳埔河水位很低的时候,湿地内会严重缺水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设计在湿地和大圳埔河之间设计了位于常水位以下的暗堤,当在常水位的时候是看不到的,当水位低于暗堤以下时,湿地内的水就可以保存住,而不会流向大圳埔河,以保证湿地植物的正常生长。

1 项目区位图

2 规划水系及竖向图

2 地形的重塑

通过适当的地形设计,特别是水陆交接地段的坡度设计,为适应不同水深的水生植物提供生长空间。在边坡的设计上,为保证边坡的稳定和水生植物的生长,在地形可能的情况下,我们都将边坡控制在1/6~1/10之间。

3 生境的营造

生物的修复主要是通过水质的改善和多样化生境的营造来达到。整个生态园的水系水质控制目标为近期地表水四类水,远期为地表水三类水。同时通过在湿地内也有意挑选了具有强净水功能的植物来加强水质的净化。

3 基地现状

4-5 典型驳岸断面

6 总体规划协调区用地规划图(中规院深圳分院提供)

7 河涌两岸通过不同水生植物的搭配和运用,既净化了水质,又为湿地公园营造了诗意的景观

8 经过几年的生长后,植物已形成丰富的层次了。

9 该园区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特征,通过乡土植被的选择,构筑典型的东莞岭南水乡河涌的景观特色,为当地快速工业化地区生态恢复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10 莲叶何田田

通过不同水体形态和地形的营造,从而形成不同的湿地生境,来吸引不同的鸟类、两栖类、昆虫类的生物,从而达到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在湿地的西南角,设计规划了一块水域和整个大圳埔河相隔离的季节性浅水池塘。一方面是考虑到这块独立的水域可以保证较好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水质,吸引青蛙等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生物物种。另一方面,该块独立水域的水文变化完全受季节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而非人为控制;也可以和其它部分的湿地做个对比,观察纯自然水文状态下的湿地生态修复和人为调节水文状态下的湿地生态修复的比较。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了一个具有参与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多功能绿色水系。该园区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特征,为快速工业化地区生态恢复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而且构建了产业与城市融合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促进了自然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

主要设计单位: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设计起止时间:2008年5月至2008年11月

竣工验收时间:2011年5月

主要人员:何昉、徐艳、吴敬军、杨春梅、叶枫、吴鹏举、庄荣、肖洁舒、李先良、王涛、郭彪、胡炜、林亨、王德敬

11 湿地公园吸引了大量周边的居民到此游玩和休憩,也有很多游客从远处慕名而来。

12 一段简单的木栈桥,将游人的思绪引入无限遐想的湿地公园深处,让人禁不住想走进去一探究竟。

13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临水而憩,感受在都市的空间里难得一遇的清净。

猜你喜欢

水系岭南边坡
忆岭南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雨岭南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不辞长作岭南人
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治理与加固探讨
基于SLOPE/W的边坡稳定分析
基于不同软件对高边坡稳定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