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5-12-19高锦沛蔡拉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骨性患肢关节炎

高锦沛 蔡拉加

广东潮州市中心医院骨科 潮州 5210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骨质增生或软骨病变导致的关节慢性疾病,在骨科极为常见[1]。该病进展缓慢,初期仅表现为活动时疼痛,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最终导致患者活动受限甚至丧失活动功能。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常好发于中老年,但近年来青年人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是一种运动疗法,通过活动患者关节囊、关节和肌肉,以达到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为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笔者选取4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04—2013-01收治的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协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3]。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48~75岁,平均(56.1±9.8)岁;病程6~192个月,平均(10.1±6.5)个月;患肢分布:左膝11例,右膝7例,双膝3例。对照组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46~72岁,平均(55.4±9.6)岁;病程7~189个月,平均(11.3±5.9)个月;患肢分布:左膝9例,右膝8例,双膝2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患肢分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超短波、针灸以及拔火罐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进行治疗:首先为小腿外侧旋转-膝关节伸展-被动模式:所有患者均取坐位,医生将患者患肢腓骨头置于左手,足跟置于右手,形成大小腿屈曲,小腿内侧旋转位。医生右手牵引小腿作外侧旋转,使患者膝关节被动伸展,左手牵引患者胫骨关节面向前慢慢滑动,同时向外侧旋转小腿,以较小的力量将关节面缓慢牵拉;抗阻模式,将患者患肢胫骨近端内侧置于医生右手,足舟骨置于医生左手,双手反方向牵拉,再分别通过向前滑动和外侧旋转进行抗阻;小腿内侧旋转-膝关节屈曲-被动模式:将患者患肢踝关节握于左手,胫骨近端内侧握于右手,牵引小腿向内侧进行旋转运动,向后方滑动胫骨关节,同时轻轻牵拉关节面;抗阻模式:将患者患肢腓骨头置于医生左手,第一跗骨握于右手,反方向快速牵拉,再分别将小腿向内侧进行旋转和向后滑动牵张胫骨关节进行抗阻,右手实施牵引,30min/次,1次/d。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评价指标[4](1)采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VAS)对患者膝关节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在白纸上画一长度为10cm的直线,分为10段,左端定点为微痛(0分),左端定点为极痛(100分),让患者根据疼痛感觉确定相应刻度,以判断疼痛度,每位患者指2次,取平均值。(2)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总分10分,评价内容为以下8个方面:上下楼梯、是否跛行、肿胀、疼痛、下蹲、膝关节交锁、是否稳定以及是否需要支持。(3)治疗效果评价:VAS评分≥8分且Lysholm评分≥80分为优,8分>VAS评分≥7分且80分>Lysholm评分≥70分为良,7分>VAS评分≥6分且70分>Lysholm评分≥60为中,60分>VAS评分且80分>Lysholm评分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对比 [n(%)]

2.2 2组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与较治疗前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比较 (±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 Lysholm 评分 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172 37.1±9.4 91.2±9.1*9.2 ±1.5 3.1±0.8*对照组129 36.4±9.7 70.3±11.8*9.4 ±1.3 4.6±1.3*t值0.943 7.152 0.706 2.385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慢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目前已知的病因包括慢性劳损、骨密度下降、外伤、肥胖等,其中肥胖是重要因素。研究[5]指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随患者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反之,体质量下降后发病风险也随之降低。近年来,由于不良生活习惯的快速形成,而健康素养水平普遍较低,导致许多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6]。研究[7]发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已不仅局限于中老年患者,青年患者占发病人群的比例快速升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害已不容忽视,其非手术治疗手段主要有物理治疗、中医治疗两个方面。其中中医治疗主要通过常规针灸和电针进行治疗,电针可以刺激肌肉,使肌肉收缩泵血,以加速血液流通,改善血液循环状态。血液流通后病变处渗出液被充分吸收,加速软骨修复进程[8]。本次研究中针刺后给予拔火罐治疗,将淤血排尽,既改善了血液循环,又达到了消除肿胀的目的。而常规针灸对穴位的刺激可增加内源性吗啡肽释放,使患者痛阈提高,降低主观疼痛感受。超短波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常用的理疗手段,具有促进炎性物质加快吸收的作用,同时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及缓解疼痛有良好效果。此外,超短波还能通过疏通静脉堵塞以减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恶化进程。

尽管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均有较好疗效,但文献报道优良率仅为41%~63%,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9]。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是一种将肌肉、神经以及关节三者结合起来的运动疗法,结合了神经肌肉促进法和关节松动术二者的优势。在连锁运动和凹凸法则的基础上,采用螺旋运动进行治疗,既改善了患者关节活动功能,又促进了神经肌肉的康复。同时,被动-主动-抗阻运动的治疗步骤遵循了最基本的运动原理,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10]。本次研究发现,神经肌肉促进法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膝关节屈曲时由滚动运动逐渐变为滑动运动,而在伸展时小腿会向外旋转。而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正是结合小腿外旋和关节屈曲特征,有效避免了不良反应,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要特别注意,在抗阻和辅助关节面运动的过程中,力量切忌过大,避免加重损伤。

综上所述,在超短波、电针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和提高膝关节功能,大大延缓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恶化进程,治疗效果远优于单独常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1]金凤羽.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0):5 531-5 538.

[2]陈志煌,韦嵩,接力刚,等.中医微创针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5):56-57.

[3]洪昆达,万甜,李俐,等.不同灸量温针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镇痛及改善症状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1):7 748-7 752.

[4]赖光辉.膝部疼痛的诊断与治疗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 101-4 104.

[5]吴洪,冉春风,刘丽平,等.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对膝关节粘连关节镜松解术后的治疗作用[J].中国康复,2010,25(2):123-125.

[6]吴永亮,杨増俊,伍亚舟.贵州省某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重庆医学,2014,8(20):952-954.

[7]王凭,厉翠珍,车世钦,等.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JF)技术对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13-16.

[8]吴华,顾旭东,董力微,等.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中药熏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9):705-707.

[9]洪昆达,万甜,李俐,等.不同灸量温针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镇痛及改善症状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1):7 748-7 752.

[10]张宓.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中国康复,2012,27(3):205-207.

猜你喜欢

骨性患肢关节炎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